電纜分支結構(1)將具有被編織線(20)覆蓋的電線(10)的屏蔽電纜(30)從主線(30A)分支成支線(30B、30C)。編織線(20)包括:主線側編織線(20A),該主線側編織線(20A)構成與主線(30A)對應的部分;以及支線側編織線(20B、20C),該支線側編織線(20B、20C)分別構成與相應支線(30B、30C)對應的部分。編織線(20)包括第一安裝部(100;110)以及第二安裝部(100;120,130)中的至少一個,該第一安裝部(100;110)設置在主線側編織線(20A)的端部,用于安裝支線側編織線(20B,20C)的端部,并且該第二安裝部(100;120,130)設置在支線側編織線(20B,20C)的端部中的每一個,用于安裝主線側編織線(20A)的端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電纜分支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纜分支結構,用于容納在金屬外殼中的裝置(例如,馬達或逆變器)之間的連接。
技術介紹
到目前為止,在電動車輛(EV)、混合電動車輛(HEV)等中,關于用于容納在金屬外殼中的裝置(例如,馬達和逆變器)之間的連接的屏蔽結構已給出各種建議(參考PTL1)。在PTLl中,屏蔽結構包括:屏蔽電纜,該屏蔽電纜包括被編織線覆蓋的多根成集電線;端子,該端子分別連接至屏蔽電纜的兩端;以及連接器,該連接器設置有屏蔽電纜的兩端并連接相應的端子。每個連接器包括導電金屬殼體,該導電金屬殼體安裝至將裝置容納在其中的外殼,并且該導電金屬殼體覆蓋內部導體(諸如端子)。編織線的每一個端部各自連接至每一個金屬殼體。因此,編織線電連接至外殼,從而使得能夠防止電磁波的輻射。引證列表專利文獻PTLl:US2010/0261365A1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根據以上傳統的屏蔽結構,從一個裝置連接多個(例如,兩個)裝置需要多根屏蔽電纜。也就是說,傳統的屏蔽結構具有這樣的問題:需要制備分別設置在每根屏蔽電纜的第一端處的多個第一連接器和分別設置在每根屏蔽電纜的第二端處的多個第二連接器,從而擴大了用于設置第一和第二連接器的空間。于是,為了減小用于至少設置第一連接器的空間,可想到的是,從一個第一連接器朝多個第二連接器將屏蔽電纜從主線分支成多根支線。然而,屏蔽電纜的分支必定伴隨編織線的分支。因此,不得不根據屏蔽電纜的分支的構造、方向等生產各種編織線,導致編織線生產成本的提高。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一種電纜分支結構,該電纜分支結構在降低編織線的生產成本的同時能夠減小用于設置安裝至屏蔽電纜的一端的連接器的空間。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電纜分支結構,用于將具有被編織線覆蓋的多根電線的屏蔽電纜從主線分支成多根支線。編織線包括:主線側編織線,該主線側編織線構成與所述主線對應的部分;多根支線側編織線,該多根支線側編織線分別構成與相應的所述支線對應的部分;以及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中的至少一個,該第一安裝部設置在所述主線側編織線的端部,用于安裝所述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該第二安裝部設置在每個所述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中,用于安裝所述主線側編織線的所述端部。通過以上結構,第一和第二安裝部中的至少一個將電線從主線分支成以便與支線中的每根支線對應。因此,可減小用于設置安裝至主線的端部的連接器的空間。另外,支線側編織線可覆蓋與相應支線對應的電線,從而消除分支編織線本身的需求。因此,可在不根據屏蔽電纜的分支的構造、方向等生產各種編織線的情況下使用現有的編織線。因此,在增強編織線20的應用和通用性的同時,能降低編織線的生產成本。第一安裝部可包括主線安裝部,該主線安裝部被構造成安裝至所述主線側編織線的所述端部,于是,所述主線安裝部形成有多個支線安裝口,各所述支線側編織線的所述端部安裝至該支線安裝口 ;并且與每根所述支線對應的所述電線插入到所述支線安裝口中的一個中。通過以上結構,支線安裝口便于電線從主線的分支,以便與相應支線對應,并且另夕卜,主線安裝部增強了主線側編織線的端部。以上性能使得能夠將支線側編織線容易地安裝至主線側編織線,并且還能夠降低電纜分支結構的生產成本。每個第二安裝部可包括設置在每個相應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處的支線安裝部,于是,支線安裝部形成有主線安裝口,主線側編織線的端部安裝至該主線安裝口,并且與每根支線對應的電線插入到主線安裝口中。通過以上結構,主線安裝口便于電線從主線的分支,以便與每根支線對應,并且支線安裝部增強了相應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以上性能可便于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到主線側編織線的端部的安裝,并且還能夠降低電纜分支結構的生產成本。第一安裝部可包括金屬環,主線側編織線的端部纏繞該金屬環,于是金屬環形成有插入孔,在多根電線之中,與一根所述支線中對應的電線插入到每個插入孔中,其中與一根所述支線中對應的所述電線與對應于另一支線的電線分支。通過以上結構,在不使第一安裝部的結構復雜化的情況下,可簡化并且以低成本形成第一安裝部,從而使得能夠進一步減低電纜分支結構的生產成本。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在使得能夠減小用于設置安裝至屏蔽電纜的一端的連接器的空間的同時,能降低編織線的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的透視圖。圖2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的局部分解透視圖。圖3(a)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主線安裝部的透視圖,并且圖3(b)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支線安裝部的透視圖。圖4(a)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的安裝部的橫截面視圖(沿著圖1中的線A-A的橫截面),并且圖4(b)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的安裝部的橫截面視圖(沿著圖1中的線B' -B'的橫截面)。圖5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的透視圖。圖6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的局部分解透視圖。圖7(a)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主線安裝部的透視圖,并且圖7(b)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支線安裝部的透視圖。圖8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的安裝部的橫截面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將參考【附圖說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在以下的【附圖說明】中,相同的或相似的附圖標記或標志指代相同的或相似的部分。然而,應指出的是,附圖是示意性的,并因此每個尺寸的比率等與實際尺寸的比率等不同。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通過參考以下的說明確定。此外,在附圖之中,可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尺寸關系或相互不同的尺寸比率的部分。(I)第一實施例(1.1)電纜分支結構的形成將參考圖1和2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纜分支結構I的形成。如圖1和2所圖示地,電纜分支結構I用于容納在導電金屬外殼中的裝置(例如,馬達或逆變器)之間的連接。電纜分支結構I具有這樣的結構:包括多根電線10并被編織線20覆蓋的屏蔽電纜30從主線30A分支成多根(在第一實施例中,兩根)支線30B、30C。與主線30A對應的每根電線10的遠端設置有安裝至連接器40的端子(未圖示)。連接器40與連接至金屬外殼中的裝置的配對連接器(未圖示)配對,并被用于覆蓋內部導體(端子等)的導電金屬殼體41電磁屏蔽。金屬殼體41形成有用于諸如螺栓的固定構件插入其中的多個插入孔42,該固定構件用于將金屬殼體41固定至金屬外殼。端子IlBUlC設置在與相應支線30B、30C對應的電線10的遠端,并且端子11B、Iic分別安裝至連接器(未圖示)。連接器與連接至金屬外殼中的裝置的配對連接器(未圖示)配對,并被用于覆蓋內部導體(諸如端子)的導電金屬殼體51、61電磁屏蔽。每個金屬殼體51、61分別設置有多個插入孔52、62,每個插入孔用于將諸如螺栓的固定構件插入其中,該固定構件用于將金屬殼體51、61固定至金屬外殼。編織線20電連接至用于防止電磁波的輻射的金屬外殼。編織線20包括:主線側編織線20A,該主線側編織線20A構成與主線30A對應的部分;支線側編織線20B,該支線側編織線20B構成與支線30B對應的部分;以及支線側編織線20C,該支線側編織線20C構成與支線30C對應的部分。主線側編織線20A的第一端部在覆蓋金屬外殼41的一部分的狀態下通過用壓接構件43壓接而固定至該金屬外殼41。支線側編織線20B、20C中的每一根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纜分支結構,用于將具有被編織線覆蓋的多根電線的屏蔽電纜從主線分支成多根支線,所述編織線包括:主線側編織線,該主線側編織線構成與所述主線對應的部分;多根支線側編織線,該多根支線側編織線分別構成與相應的所述支線對應的部分;以及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中的至少一個,該第一安裝部設置在所述主線側編織線的端部,用于安裝所述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該第二安裝部設置在每個所述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中,用于安裝所述主線側編織線的所述端部。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1.12.28 JP 2011-2879461.一種電纜分支結構,用于將具有被編織線覆蓋的多根電線的屏蔽電纜從主線分支成多根支線,所述編織線包括: 主線側編織線,該主線側編織線構成與所述主線對應的部分; 多根支線側編織線,該多根支線側編織線分別構成與相應的所述支線對應的部分;以及 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中的至少一個,該第一安裝部設置在所述主線側編織線的端部,用于安裝所述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該第二安裝部設置在每個所述支線側編織線的端部中,用于安裝所述主線側編織線的所述端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分支結構,其中, 所述第一安裝部包括主線安裝部,該主線安裝部被構造成安裝至所述主線側編織線的所述端部,以及 所述主線安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中雅宏,加藤元,
申請(專利權)人:矢崎總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