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包括以包圍的方式設置在橋墩外側的防撞套;所述防撞套由多個防撞單體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形成一體結構;所述防撞單體由能夠吸收消耗撞擊能量的耗能緩沖體和分別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用于固定連接防撞單體的連接件組成;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并列設置而成,各彈性管之間填充彈性材料形成緩沖隔層。使用時,根據不同橋墩的形狀和尺寸,制造出相應的防撞單體,將多個防撞單體拼裝連接形成一體結構,可實現快速安裝和拆卸,而且可以對局部單體進行更換,節約成本。防撞單體中設置的耗能緩沖體能夠對撞擊能量加以消耗或吸收,減小甚至消除撞擊對橋墩的影響,能夠抗擊重大甚至特大撞擊事故,保護橋墩。(*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橋梁的防撞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和交通運輸的發展,橋梁成為城市道路、山區公路、跨水道路、鐵路等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對于錯綜復雜的城市立交或者跨水橋梁,經常發生橋梁的橋墩被撞擊而導致大橋受損事故,經濟損失巨大。因此,橋梁的防撞裝置被廣泛研究。現有橋墩防撞裝置多種多樣,大多采用加固護欄或圍欄等形式,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的形式設置擋塊,不僅影響橋梁美觀,施工不便,而且剛性混凝土擋塊等沒有吸能功能,對撞擊產生的大量能量無法消耗,對于重大撞擊事故的防撞效果有限。針對上述不足,需要設計和開發一種新型橋墩的防撞裝置,能夠對各種橋梁橋墩起到較好的防撞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橋墩防撞裝置,不僅安裝和拆卸方便,而且具有吸能耗能作用,防撞效果明顯。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一種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防撞套以包圍的方式設置在橋墩外側,防撞套由多個防撞單體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形成一體結構;所述防撞單體由能夠吸收消耗撞擊能量的耗能緩沖體和分別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用于固定連接防撞單體的連接件組成;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并列設置而成,各彈性管之間填充彈性材料形成緩沖隔層。進一步,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并列設置而成,彈性管的橫截面為正多邊形,各彈性管通過相鄰邊連接形成一體結構,耗能緩沖體的橫截面為蜂窩狀。進一步,所述連接件為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的凸棱和與凸棱形狀相匹配的凹槽,拼裝時,各防撞單體的凸棱卡入與其相鄰的防撞單體的凹槽內,首尾咔合連接形成一體結構。進一步,所述凸棱的端部設置直徑a大于凸棱寬度b的圓球,凹槽的形狀與凸棱形狀相匹配。進一步,所述耗能緩沖體橫截面為弧形,拼裝后防撞套呈圓形。進一步,所述耗能緩沖體橫截面為長方形和/或L形,拼裝后防撞套呈方形。進一步,將彈性管替換為受撞擊可發生塑性變形的鋼管。進一步,所述防撞單體由VPR或FRD材料通過模壓成型方式制成一體結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防撞套以包圍的方式設置在橋墩外側,防撞套由多個防撞單體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形成一體結構;所述防撞單體由能夠吸收消耗撞擊能量的耗能緩沖體和分別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用于固定連接防撞單體的連接件組成;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并列設置而成,各彈性管之間填充彈性材料形成緩沖隔層。使用時,根據不同橋墩的形狀和尺寸,制造出相應的防撞單體,將多個防撞單體拼裝連接形成一體結構,可實現快速安裝和拆卸,而且可以對局部單體進行更換,節約成本;防撞單體由能夠吸收消耗撞擊能量的耗能緩沖體和分別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用于固定連接防撞單體的連接件組成。設置耗能緩沖體能夠對撞擊能量加以消耗或吸收,大大減小甚至消除撞擊對橋墩的影響,能夠抗擊重大甚至特大撞擊事故,保護橋墩。【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實施例1所述圓形防撞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1中所述防撞裝置的防撞單體的結構示意圖(設置緩沖隔層時);圖3為圖2中的P部放大圖;圖4為實施例1中所述防撞裝置的防撞單體的結構示意圖(耗能緩沖體橫截面為蜂窩狀時);圖5為實施例2所述方形防撞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實施例2中所述防撞裝置的防撞單體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耗能緩沖體橫截面為長方形時);圖7為實施例2中所述防撞裝置的防撞單體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耗能緩沖體橫截面為L形時)。【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以圓柱形橋墩為例,一種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防撞套I以包圍的方式設置在橋墩2外側,防撞套由多個防撞單體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形成一體結構。可拆卸方式連接,安裝和拆卸方便,而且可對局部破壞件進行更換,節約成本。防撞單體由能夠吸收消耗撞擊能量的耗能緩沖體和分別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用于固定連接防撞單體的連接件組成。所述耗能緩沖體橫截面為弧形,拼裝后防撞套I呈圓形。當發生車輛或船舶等撞擊橋墩時,首先直接撞擊到耗能緩沖體上,耗能緩沖體通過變形快速消耗撞擊能夠,并起到緩沖作用,從而避免撞擊能量全部或直接作用在橋墩上造成橋墩損壞,防撞效果明顯,實踐證明,該防撞裝置能夠防止重大或特大撞擊事故對橋墩造成破壞。具體的,如圖2、3、4所示,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13并列設置而成,所述連接件為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的凸棱11和與凸棱形狀相匹配的凹槽12,拼裝時,各防撞單體的凸棱11卡入與其相鄰的防撞單體的凹槽12內,首尾咔合連接形成一體結構,不僅咔合方便,而且各單體之間固定效果好。發生碰撞時,各彈性管發生形變,能夠快速消耗撞擊能量,同時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保護橋墩;同時,各彈性管之間填充彈性材料形成緩沖隔層14,進一步增強緩沖作用,有利于提高防撞效果。當然,也可以將彈性管替換為合適直徑和壁厚的鋼管等,當發生撞擊時,鋼管受到撞擊作用發生塑性變形,消耗大量能量,同樣可以避免橋墩受到破壞,采用鋼管等塑性變形件,吸能和耗能效果比彈性管好得多,尤其對于重大或特大撞擊事故,抗撞擊能力明顯增強。同時,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或鋼管13并列設置而成,彈性管的橫截面為正多邊形,各彈性管通過相鄰邊連接形成一體結構,耗能緩沖體的橫截面為蜂窩狀,形狀規則,模具形狀簡單,制造容易,成本較低。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棱11的端部設置直徑a大于凸棱寬度b的圓球,凹槽12的形狀與凸棱形狀相匹配。采用該結構,咔合后360°限位,固定效果明顯,而且拼裝時十分容易,無需借助其他輔助安裝工具,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另外,所述防撞單體可以由VPR或FRD材料通過模壓成型方式制成一體結構。一體結構有利于提高防撞裝置的整體穩定性,而且模具成型方式簡單,VPR或FRD材料性能優越,對避免輕度或中度撞擊事故,其防撞效果明顯,值得推廣。實施例2如圖5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該防撞裝置用于截面為方形的橋墩,因此,所述耗能緩沖體橫截面包括長方形(如圖6所示)和L形(如圖7所示)兩種,L形狀用于轉角處連接,拼裝后防撞套I呈方形,能夠對方形橋墩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當然,可將其推廣運用與其他形狀的橋墩。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包圍的方式設置在橋墩(2)外側的防撞套(1);所述防撞套由多個防撞單體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形成一體結構;所述防撞單體由能夠吸收消耗撞擊能量的耗能緩沖體和分別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用于固定連接防撞單體的連接件組成;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13)并列設置而成,各彈性管之間填充彈性材料形成緩沖隔層(1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包圍的方式設置在橋墩(2)外側的防撞套(I);所述防撞套由多個防撞單體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形成一體結構;所述防撞單體由能夠吸收消耗撞擊能量的耗能緩沖體和分別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用于固定連接防撞單體的連接件組成;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13)并列設置而成,各彈性管之間填充彈性材料形成緩沖隔層(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緩沖體由多根彈性管(13)并列設置而成,彈性管的橫截面為正多邊形,各彈性管通過相鄰邊連接形成一體結構,耗能緩沖體的橫截面為蜂窩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裝式橋墩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為設置在耗能緩沖體兩側的凸棱(11)和與凸棱形狀相匹配的凹槽(12),拼裝時,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耿波,張茜,張長青,袁佩,
申請(專利權)人: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