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風洞實驗模擬野外不同風向的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風沙環境風洞實驗模型模擬野外不同風向試驗裝置。
技術介紹
風沙環境風洞試驗是為模擬野外風沙現象而設計的大型儀器設備。風沙環境風洞一般分為動力系統、穩流段、收縮段、試驗段和擴散段等部分。在進行風沙現象的模擬實驗中,風速在2米/秒?40米/秒的范圍內連續變化調速,風速大小由人為控制變速器完成。在科學實驗活動中,風洞內的風向是固定單一,不能像野外那樣風向360°都在發生變化。因此研究不同風向對模型的吹蝕是進行風沙流的研究和工程計算的一個重要物理量。可是在風沙環境洞觀測風沙運動的試驗研究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當一種風向實驗完成后,需要一段時間更換模型實驗角度來改變實驗模型對實驗的風向是風沙環境風洞試驗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風洞實驗模擬野外不同風向的裝置。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一種風洞實驗模擬野外不同風向的裝置,主要由風沙環境風洞試驗段、試驗樣品模型,試驗平臺、圓形滾珠托盤、試驗段底部的圓洞和升降支架組成。升降支架嵌套于支架中,升降支架上置有的圓形滾珠托盤圓周上放入圓柱型滾珠用它支撐試驗平臺;試驗平臺為圓形盤,試驗樣品模型放在試驗平臺上方,圓盤上刻有360°刻度尺,旋轉刻度盤與試驗段底部的圓洞四周墊有海綿塊,試驗平臺下方有圓周旋轉軌道,中間裝有平臺轉軸,平臺轉軸底部、支架內裝有變速有大齒輪,控制開關控制步進電機,步進電機轉軸帶動小齒輪轉動,小齒輪帶動平臺轉軸底部大齒輪轉動,大齒輪又帶動平臺轉軸和試驗平臺旋轉,通過下方的圓周旋轉軌道帶動下方的升降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風洞實驗模擬野外不同風向的裝置,主要由風沙環境風洞試驗段(13)試驗樣品模型(1),試驗平臺(2)、圓形滾珠托盤(6)、試驗段(13)底部的圓洞(16)和升降支架(9)組成,其特征是升降支架(9)嵌套于支架(3)中,升降支架(9)上置有的圓形滾珠托盤(6)圓周上放入圓柱型滾珠(5)用它支撐試驗平臺(2);試驗平臺(2)為圓形盤,試驗樣品模型(1)放在試驗平臺(2)上方,圓盤上刻有360°刻度尺(15),試驗平臺(2)與風沙環境風洞試驗段(13)底部的圓洞四周墊有海綿塊(17),試驗平臺(2)下方有圓周旋轉軌道(4),中間裝有平臺轉軸(7),平臺轉軸(7)底部、支架(3)內裝有變速有大齒輪(8),控制開關(12)控制步進電機(11),步進電機(11)轉軸帶動小齒輪(10)轉動,小齒輪(10)帶動平臺轉軸(7)底部大齒輪(8)轉動,大齒輪(8)又帶動平臺轉軸(7)和試驗平臺(2)旋轉,通過下方的圓周旋轉軌道(4)帶動下方的升降支架(9)上圓形滾珠托盤(6)旋轉,試驗平臺(2)嵌入風沙環境風洞試驗段(13)底部開有的圓洞(16)中,并與風洞試驗段(13)底持平。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洞實驗模擬野外不同風向的裝置,主要由風沙環境風洞試驗段(13)試驗樣品模型(1),試驗平臺(2)、圓形滾珠托盤(6)、試驗段(13)底部的圓洞(16)和升降支架(9)組成,其特征是升降支架(9)嵌套于支架(3)中,升降支架(9)上置有的圓形滾珠托盤(6)圓周上放入圓柱型滾珠(5)用它支撐試驗平臺(2);試驗平臺(2)為圓形盤,試驗樣品模型(I)放在試驗平臺(2)上方,圓盤上刻有360°刻度尺(15),試驗平臺(2)與風沙環境風洞試驗段(13)底部的圓洞四周墊有海綿塊(1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宏,趙愛國,董治寶,趙晶,楊佐濤,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甘肅;6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