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和包括該電子光柵的裸眼立體顯示裝置,該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液晶層、設置于液晶層一側的導電層、第一控制器,導電層包括M組重復平行排布的電極,每組電極包括N條平行間隔排布的電極條,第一控制器包括一個控制信號輸入端和N個輸出端,每組電極中第1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1個輸出端、第2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2個輸出端、......第N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N個輸出端,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號并根據控制信號選擇相應的輸出端輸出相應的電壓,M和N為大于1的正整數。本發明專利技術可實現液晶透鏡電子光柵中心和折射率的動態改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和裸眼立體顯示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
,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和裸眼立體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的光柵技術中,光柵制作好之后,光柵明暗條紋的位置將固定,這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不便,尤其在利用視差柵欄技術實現立體圖像顯示時,由于光柵明暗條紋的位置不可控,只能限制觀眾的眼睛在某個特定范圍內才能觀看3D圖像效果,影響了視差柵欄立體顯示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主要是提供一種液晶透鏡電子光柵以及包括該液晶透鏡電子光柵的裸眼立體顯示裝置,通過向重復排布的電極組中相同序數位置處的一組電極條提供電壓,使得相應的電極條之間產生橫向電場,使得液晶材料產生階梯折射率,從而使得相對應的電極之間的液晶材料形成類似液晶透鏡鏡片的效果,且在第一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號發生變化時,通電電極的位置序數隨之發生改變進而可改變液晶透鏡的中心和/或加載在液晶電極上的電壓發生改變進而改變液晶透鏡的焦距。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液晶層,設置于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間;導電層,設置于第一玻璃板面向液晶層的表面上,包括M組重復平行排布的電極,每組電極包括N條平行間隔排布的電極條;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一個控制信號輸入端和N個輸出端,每組電極中第I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I個輸出端、第2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2個輸出端.......第N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N個輸出端,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號并根據控制信號選擇相應的輸出端輸出相應的電壓,其中,第一控制器所選擇的輸出端決定了液晶透鏡的中心位置,輸出的電壓值決定了液晶透鏡的焦距,M和N為大于I的正整數。其中,所述N = 4或N = 5。其中,所述導電條為ITO電極條。其中,所述裸眼立體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器;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設置于顯示器出射光的傳播路徑上,且顯示器的顯示像素位于液晶透鏡電子光柵的后焦平面上;人眼追蹤器,用于攝取人眼位置圖像;處理器,與人眼追蹤部和液晶電子光柵的控制信號輸入端、第二控制器電連接,用于根據人眼位置圖像生成控制信號并傳輸控制信號給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和第二控制器,所述控制信號包含人眼中心相對于顯示器顯示中心的橫向位移和縱向位移;第二控制器,與顯示器電連接,用于接收控制信號,并根據控制信號生成調整顯示像素位置的驅動信號,并將驅動信號傳輸給顯示器實現對顯示像素的相應改變以適應當前人眼的位置。其中,所述液晶透鏡電子光柵的電極條排布方向與顯示器屏幕的長度方向夾角為15±5 度。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專利技術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通過向排布于液晶層同一側的電極提供橫向電場改變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形成階梯狀折射率分布,進而可使液晶材料形成柱狀透鏡的效果,且可通過第一控制器改變液晶透鏡的中心位置及焦距。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包括液晶透鏡電子光柵的裸眼立體顯示裝置通過人眼追蹤器撲捉人眼中心位置,進而利用第一控制器實現液晶透鏡電子光柵中心位置的變化和焦距的變化、利用第二控制器實現顯示器顯示像素位置的改變來適應人眼位置的改變,使得人在運動過程中能夠觀看到顯示器顯示的圖像的裸眼立體顯示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裸眼立體顯示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液晶透鏡電子光柵,請參見圖1,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包括第一玻璃板11、第二玻璃板12、液晶層13、導電層14和第一控制器15。在本實施例中,液晶層13設置于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2之間,導電層14設置于第一玻璃板11面向液晶層13的表面上。其中,導電層14包括M組重復平行排布的電極,每組電極包括N條平行間隔排布的相同電極條(未標識),其中,M和N為大于I的正整數,各電極條之間的間隙分布有絕緣透明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5包括一個控制信號輸入端和N個輸出端,每組電極中第I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15的第I個輸出端、第2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15的第2個輸出端、......第N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15的第N個輸出端。因此,第一控制器15的一個輸出端電連接多個等間距規律性分布的電極條。在本實施例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工作的過程中,第一控制器15接收到控制信號后,根據控制信號選擇輸出端以及相應的輸出電壓值的大小。在第一控制器15提供驅動電壓給相應的電極條后,相應的電極條之間形成橫向電壓場,使得分布于其間的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呈現階梯型,進而使得通電的各電極之間的液晶材料形成類似柱狀透鏡鏡片的效果。且在控制信號發生改變時,第一控制器15的電壓輸出端及相應的輸出電壓也發生相應的改變以適應控制信號的變化。其中,輸出端口的改變實現了透鏡中心的改變,輸出電壓值大小的改變實現了透鏡折射率的改變。因此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可以實現光柵中心的位置及焦距的移動以滿足實際的需求。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N = 4或N = 5,當然也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及生產條件設計出滿足需要的其他N值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本專利技術對此不作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中,導電條為ITO電極條,當然也可以選擇其他滿足需要的導電材料,本專利技術對此不做限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第二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的裸眼立體顯示裝置,具體請參見圖2,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裸眼立體顯示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裸眼立體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器(未標識)、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人眼追蹤器20、處理器30以及第二控制器40,處理器30電連接于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人眼追蹤器20和第二處理器40,第二控制器40與顯示器電連接。其中,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設置于顯示器出射光的傳播路徑上,且顯示器的顯示像素位于液晶透鏡電子光柵的后焦平面上,具體地,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固定或活動設置于顯示器上。顯示器的顯示像素發出的圖像光線經過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中各柱透鏡效果的液晶材料折射后,左眼圖像光入射到左眼視點處,右眼圖像光入射到右眼視點處。當觀看者的雙眼處于相應視點處即可觀看到立體圖像效果,無需佩戴眼鏡,提高了用戶的觀看體驗。其中,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在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種技術方案中已經做了詳細描述,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中,人眼追蹤器20捕捉裸眼立體顯示裝置視野內的觀看者的人眼位置圖像,然后將位置圖像數據傳遞給處理器30進行數據處理。處理器30根據圖像數據計算出包括人眼中心相對于顯示器顯示中心的橫向位移和縱向位移的控制信號,并將控制信號分別傳輸給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和第二控制器40。在液晶透鏡電子光柵10根據接收到的控制信號控制相應的電壓輸出端輸出相應的電壓信號的同時,第二控制器40根據控制信號生成調制顯示器顯示像素位置的驅動信號,并將驅動信號傳輸給顯示器實現像素位置的相應改變以適應人眼當前的位置,使得左右眼圖像分別進入左眼和右眼,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液晶層,設置于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間;導電層,設置于第一玻璃板面向液晶層的表面上,包括M組重復平行排布的電極,每組電極包括N條平行間隔排布的電極條;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一個控制信號輸入端和N個輸出端,每組電極中第1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1個輸出端、第2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2個輸出端、......第N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N個輸出端,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號并根據控制信號選擇相應的輸出端輸出相應的電壓,其中,第一控制器所選擇的輸出端決定了液晶透鏡的中心位置,輸出的電壓值決定了液晶透鏡的焦距,M和N為大于1的正整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包括: 第一玻璃板; 第二玻璃板; 液晶層,設置于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間; 導電層,設置于第一玻璃板面向液晶層的表面上,包括M組重復平行排布的電極,每組電極包括N條平行間隔排布的電極條;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一個控制信號輸入端和N個輸出端,每組電極中第I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I個輸出端、第2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2個輸出端.......第N個電極條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器的第N個輸出端,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號并根據控制信號選擇相應的輸出端輸出相應的電壓,其中,第一控制器所選擇的輸出端決定了液晶透鏡的中心位置,輸出的電壓值決定了液晶透鏡的焦距,M和N為大于I的正整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其特征在于,所述N= 4或N = 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鏡電子光柵,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美鴻,母林,鮑璐璐,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億思達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