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涉及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包括由不銹鋼金屬管材制成的進氣硬管本體,其中,進氣硬管本體由依次連接的第一直管段、第一彎管段、第二直管段、第二彎管段、第三直管段、第三彎管段、第四直管段、第四彎管段以及第五直管段構成,第一彎管段和第三彎管段向內彎曲,第二彎管段向外彎曲,第四彎管段向上彎曲;進氣硬管本體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第五直管段的尾端設置有內置有消音片的消音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本進氣硬管本體由不銹鋼金屬管材制成,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且采用間隔設置的5個直管段和4個彎管段構成,能更好地適應狹小迂回的安裝空間;消音管的設置,能夠使設備的運行更加安靜。(*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
本技術涉及汽車配件領域,尤其指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
技術介紹
汽車中冷器是汽車增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件,無論是機械增壓發動機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都需要在增壓器與發動機進氣管之間安裝中冷器;其安裝于汽車的增壓器與發動機之間,其作用是提高發動機的換氣效率。增壓發動機為何會比普通發動機擁有更大的動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換氣的效率比普通發動機的自然進氣更高;當空氣增壓后其溫度會大幅升高,密度也相應變高,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卻空氣的作用,高溫空氣經過中冷器的冷卻,再進入發動機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讓增壓后的高溫空氣直接進入發動機,則會因空氣溫度過高導致發動機損壞甚至死火的現象。由于發動機排出的廢氣的溫度非常高,通過增壓器的熱傳導會提高進氣的溫度,而且,空氣在被壓縮的過程中密度會升高,這必然也會導致空氣溫度的升高,從而影響發動機的充氣效率;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充氣效率,就要降低進氣溫度,在相同的空燃比的條件下,增壓空氣的溫度每下降10°c,發動機的功率就能提高3%至5%。未經冷卻的增壓空氣進入燃燒室,除了會影響發動機的充氣效率外,還很容易導致發動機燃燒溫度過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且會增加發動機廢氣中的NOx的含量,造成空氣污染。綜上所述,中冷器在汽車的增壓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冷器的運行狀況直接關系著整輛車的運行狀況。中冷器中所經過的增壓后的空氣,故中冷器的連接管需要有很好的耐壓性以及密封性,現有的中冷器進氣管采用橡膠擠出成型,有些在管體上芳綸線作為加強層,以增加其強度,但是其仍存在易老化、使用壽命短、更換頻繁、固定困難等缺點,因此其結構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結構簡單,噪音小,固定簡單、牢固的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包括由不銹鋼金屬管材制成的進氣硬管本體,其中,進氣硬管本體由依次連接的第一直管段、第一彎管段、第二直管段、第二彎管段、第三直管段、第三彎管段、第四直管段、第四彎管段以及第五直管段構成,第一彎管段和第三彎管段向內彎曲,第二彎管段向外彎曲,第四彎管段向上彎曲;進氣硬管本體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第五直管段的尾端設置有內置有消音片的消音管。優化的技術措施還包括:上述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同向延伸出進氣硬管本體外。上述的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與所述進氣硬管本體焊接固定,其另一端向下設置,第一固定支架上并列開設有兩個第一固定孔。上述的第二固定支架的一端與所述進氣硬管本體焊接固定,其另一端也向下設置,第二固定支架上開設有一個第二固定孔。上述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內安裝有橡膠套,橡膠套的外周開設有卡槽。上述的消音管的中部間隔設置有兩條環形凹槽,兩條環形凹槽之間制有一膨大部,消音片安裝于該膨大部內。上述的第一直管段上制有凸筋。本技術的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進氣硬管本體由不銹鋼金屬管材制成,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且進氣硬管本體由依次連接的第一直管段、第一彎管段、第二直管段、第二彎管段、第三直管段、第三彎管段、第四直管段、第四彎管段以及第五直管段構成,能夠使進氣硬管能好地適應狹小迂回的安裝空間;本進氣硬管采用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固定,使安裝更加方便、牢固;而消音管的設置,能夠消除增壓后的空氣進入進氣管時因振動而產生的噪音,從而使設備的運行更加安靜。本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采用不銹鋼硬管結構,更適用于采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汽車中。此外,開設于第一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固定孔和開設于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第二固定孔內均安裝有橡膠套,橡膠套起到緩沖作用,能夠防止因車輛震動而導致固定處松動。【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 A-A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 B-B的剖視圖;圖5是圖3 C-C的剖視圖;圖6是圖1中消音管的剖視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至圖6所示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的附圖標記為:進氣硬管本體1、第一直管段11、凸筋11a、第一彎管段12、第二直管段13、第二彎管段14、第三直管段15、第三彎管段16、第四直管段17、第四彎管段18、第五直管段19、第一固定支架2、第一固定孔2a、第一加固邊21、第二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孔3a、第二加固邊31、消音管4、消音片41、環形凹槽42、膨大部43、橡膠套5、卡槽51。如圖1至圖6所示,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包括由不銹鋼金屬管材制成的進氣硬管本體1,其中,進氣硬管本體I由依次連接的第一直管段11、第一彎管段12、第二直管段13、第二彎管段14、第三直管段15、第三彎管段16、第四直管段17、第四彎管段18以及第五直管段19構成,第一彎管段12和第三彎管段16向內彎曲,第二彎管段14向外彎曲,第四彎管段18向上彎曲;進氣硬管本體I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二固定支架3,第五直管段19的尾端設置有內置有消音片41的消音管4。本技術的進氣硬管本體I由不銹鋼金屬管材制成,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進氣硬管本體I由依次連接的第一直管段11、第一彎管段12、第二直管段13、第二彎管段14、第三直管段15、第三彎管段16、第四直管段17、第四彎管段18以及第五直管段19構成;采用間隔設置的5個直管段和4個彎管段構成,使進氣硬管本體I形成連續的曲線結構,從而能更好地適應狹小迂回的安裝空間。[0031 ] 此外,第一彎管段12和第三彎管段16向內彎曲,第二彎管段14向外彎曲,第四彎管段18向上彎曲,使本進氣硬管本體I更具空間延展性。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二固定支架3同向延伸出進氣硬管本體I外。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2的一端與所述進氣硬管本體I焊接固定,其另一端向下設置,第一固定支架2上并列開設有兩個第一固定孔2a。第一固定支架2的上端呈彎曲狀而與進氣硬管本體I的外表面相貼合,第一固定支架2的一側翻折形成第一加固邊21。實施例中,第二固定支架3的一端與所述進氣硬管本體I焊接固定,其另一端也向下設置,第二固定支架3上開設有一個第二固定孔3a。第二固定支架3的上端呈彎曲狀而與進氣硬管本體I的外表面相貼合,第二固定支架3的一側翻折形成第二加固邊31。第一加固邊21和第二加固邊31的設置增加了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二固定支架3的強度。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孔2a和第二固定孔3a內安裝有橡膠套5,橡膠套5的外周開設有卡槽51。第一固定孔21a和第二固定孔3a的邊緣分別嵌于卡槽51內;橡膠套5能夠起到緩沖作用,從而使固定更加牢固,避免因震動而導致固定處松動。實施例中,消音管4的中部間隔設置有兩條環形凹槽42,兩條環形凹槽42之間制有一膨大部43,消音片41安裝于該膨大部43內。氣流進入進氣硬管中發生震動便會產生噪音,而消音管4的設置能夠消除噪音,從而使設備的運行更加安靜;而膨大部43的設置能夠使消音效果更佳。實施例中,第一直管段11上制有凸筋11a。加工完成后的進氣硬管進行氣密性檢驗,合格產品在500kPa的壓力下,保壓3分鐘無泄漏;生產過程中全檢氣壓在300kPa氣壓下,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包括由不銹鋼金屬管材制成的進氣硬管本體(1),其特征是:所述的進氣硬管本體(1)由依次連接的第一直管段(11)、第一彎管段(12)、第二直管段(13)、第二彎管段(14)、第三直管段(15)、第三彎管段(16)、第四直管段(17)、第四彎管段(18)以及第五直管段(19)構成,所述的第一彎管段(12)和第三彎管段(16)向內彎曲,第二彎管段(14)向外彎曲,第四彎管段(18)向上彎曲;所述的進氣硬管本體(1)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二固定支架(3),所述的第五直管段(19)的尾端設置有內置有消音片(41)的消音管(4)。
【技術特征摘要】
1.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包括由不銹鋼金屬管材制成的進氣硬管本體(1),其特征是:所述的進氣硬管本體(I)由依次連接的第一直管段(11)、第一彎管段(12)、第二直管段(13)、第二彎管段(14)、第三直管段(15)、第三彎管段(16)、第四直管段(17)、第四彎管段(18)以及第五直管段(19)構成,所述的第一彎管段(12)和第三彎管段(16)向內彎曲,第二彎管段(14)向外彎曲,第四彎管段(18)向上彎曲;所述的進氣硬管本體(I)固定有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二固定支架(3),所述的第五直管段(19)的尾端設置有內置有消音片(41)的消音管(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支架(2)和第二固定支架(3)同向延伸出進氣硬管本體(I)夕卜。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中冷器進氣硬管總成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支架(2)的一端與所述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志明,陳潔忠,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舜江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