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減速機及其冷卻裝置,所述減速機中的冷卻裝置包括一底盤,在所述底盤上設有復數個通道,以及所述冷卻裝置還包括能夠彼此分開的復數個冷卻管,其中每個冷卻管分別具有兩個敞開的接口,所述復數個冷卻管支撐在所述底盤上并通過設置在所述底盤上的復數個通道依次連通形成一冷卻管組件,所述冷卻管組件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所述冷卻管組件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別由一個所述接口形成。由于底盤上可設置復數個冷卻管,可增大冷卻裝置的熱交換面積,提升熱交換效果。(*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減速機及其冷卻裝置
本技術涉及減速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減速機及其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減速機在運轉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熱量,需要及時散發以確保減速機的正常運行。然而,現有的冷卻方式的熱交換面積較小,影響減速機的散熱效果。此外,現有的冷卻方式還存在安裝、拆卸不便等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熱交換面積大的用于減速機的冷卻裝置。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用于減速機中的冷卻裝置,包括一底盤;在所述底盤上設有復數個通道;以及所述冷卻裝置還包括能夠彼此分開的復數個冷卻管;其中,每個冷卻管分別具有兩個敞開的接口 ;所述復數個冷卻管支撐在所述底盤上并通過設置在所述底盤上的復數個通道依次連通形成一冷卻管組件;所述冷卻管組件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 ;所述冷卻管組件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別由一個所述接口形成。通過采用能夠彼此分開的冷卻管,能有靈活地對冷卻管的數量進行更換。而且在需要時可以以簡單的方式設置多組冷卻管,由此可增大冷卻裝置的熱交換面積,提升熱交換效果。而且通過可以分開的冷卻管,能夠實現自由、靈活的安裝組合,無需專門為不同尺寸的減速器單獨設計冷卻>J-U ρ?α裝直。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冷卻管組件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口分別也與一個通道連通。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復數個通道中的每一個通道都包括一第一通道和兩個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兩個第二通道之間延伸并分別與所述兩個第二通道連通。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冷卻管組件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別與對應通道的第二通道連通。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這樣可以使通道與組合的冷卻管組件的入口與出口簡單地實現連接。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底盤包括一底座和復數個連通部;所述底座呈板狀;所述復數個冷卻管支撐在所述底座的一第一側上;所述復數個連通部間隔地凸設在所述底座的一第二側上;所述復數個通道分別形成在所述復數個連通部中。更為優選的是,所述連通部也是能夠與所述底座拆卸的。通過設計連通部,進一步幫助將多個冷卻管靈活地安裝形成一個流體連通的冷卻管組件。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冷卻裝置還包括復數個支架;所述復數個支架間隔地設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側上;所述復數個支架和所述復數個連通部間隔且交錯排布;所述復數個冷卻管分別支撐在所述復數個支架上。通過這種設置方式,能夠簡單地對冷卻管進行支撐,而且由于支架與連通部交錯布置,使得結構空間更為緊湊。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復數個支架中的每一支架包括一第一隔板、一第二隔板和復數個梁;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間隔地設置在所述底座上并相互平行沿從所述底座伸出的方向延伸;所述復數個梁間隔地設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兩側;所述復數個冷卻管還分別包括彎管部;所述兩個接口分別形成在所述彎管部的兩側;所述彎管部位于對應的所述支架中的所述復數個梁之間;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伸入到對應的所述彎管部中。換句話所,各個隔板分別被插入到彎管部的間隙中。由于可以將隔板插入到彎管部中,能夠在提供支撐的同時,使得結構空間更為緊湊。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分別形成復數個通孔。這些通孔更有利于散熱。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復數個冷卻管均由6米長的銅管彎折制成。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散熱效果好的減速機,包括上述的冷卻裝置。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靖綀D說明】 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中用于減速機的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冷卻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1中冷卻裝置的底部示意圖。圖4為圖3中冷卻裝置的連通部的剖面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包括:100冷卻裝置110底盤112底座1120凹陷部1121安裝孔1140通道114、114a、114b、114c、114d 連通部115 第一通道116a/116bl/116b2/116cl/116c2/116d 接頭117第二通道120支架121第一隔板123第二隔板125梁126通孔130、130a、130b、130c 冷卻管131a/131b/131c 彎管部 132a/132b/132c 第一接口 133a/133b/133c 第二接Π150冷卻管組件152入口153出口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實施例中冷卻裝置100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冷卻裝置100包括一底盤110、復數個支架120和能夠彼此分開的復數個冷卻管130。其中,復數個支架120間隔地設置在底盤110上用于安裝、支撐冷卻管130 ;冷卻管130分別設置在對應的支架120中并通過底盤110與相鄰的冷卻管130連通。具體地,如圖2所示,底盤110包括一底座112和復數個連通部114。底座112大致呈板狀。在底座112的第一側如頂側(當冷卻裝置100處于圖2所示位置時)上形成有一凹陷部1120,可用于對支架120起到定位作用。在底座112上還形成有復數個安裝孔1121。復數個安裝孔1121可間隔地分布在凹陷部1120中并貫穿底座112,可用于連接冷卻管130。復數個連通部114沿著圖2中所示的一第一方向Dl如橫向間隔地凸設在底座112的第二側如底側(當冷卻裝置100處于圖2所示位置時)。在一實施例中,連通部114可通過焊接、粘接、螺栓連接等方式固定在底盤HO的底側上。如圖3和圖4所示,各個連通部114內部形成有一通道1140。通道1140可包括一第一通道115和兩個第二通道117。第一通道115和第二通道117的延伸方向大致相互垂直。第一通道115形成在連通部114的內部,并可大致沿著圖2中所示的一第二方向D2如豎向延伸并將兩個第二通道117連通。第二方向D2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Dl。第一通道115大致呈條狀,如直條狀(如圖4所示)或彎曲條狀。在將連通部114安裝在底座112上時,連通部114上的第二通道117可與對應的安裝孔1121對準,以便于與冷卻管130連接。此外,連通部114上可設置多個第二通道117以便根據不同的使用情況選取不同的連接方式;若某連通部114上的第二通道117不需要使用時,可通過一堵頭113封堵;當需要使用被封堵的第二通道117時,拆下對應的堵頭113即可。這樣,可根據不同使用情況選取不同的連管方式,從而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復數個支架120大致沿著第一方向Dl間隔地設置在底座112上并分別位于相鄰的連通部114之間。換言之,復數個支架120和復數個連通部114在底座112的兩側沿著第一方向Dl間隔且交錯排布。支架120包括一第一隔板121、一第二隔板123和復數個梁125。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3大致垂直且間隔地設置在底座112上并位于凹陷部1120中。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3大致相互平行。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3可通過焊接、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減速機中的冷卻裝置(100),包括一底盤(1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盤(110)上設有復數個通道(1140),以及所述冷卻裝置(100)還包括能夠彼此分開的復數個冷卻管(130),其中,每個冷卻管(130)分別具有兩個敞開的接口(132a、133a;132b、133b;132c、133c);所述復數個冷卻管(130)支撐在所述底盤(110)上并通過設置在所述底盤(110)上的復數個通道(1140)依次連通形成一冷卻管組件(150),所述冷卻管組件(150)具有一入口(152)和一出口(153),所述冷卻管組件(150)的所述入口(152)和所述出口(153)分別由一個所述接口(132a、133a;132b、133b;132c、133c)形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減速機中的冷卻裝置(100),包括一底盤(1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盤(110)上設有復數個通道(1140),以及所述冷卻裝置(100)還包括能夠彼此分開的復數個冷卻管(130),其中,每個冷卻管(130)分別具有兩個敞開的接口(132a、133a ; 132b、133b ;132c、133c);所述復數 個冷卻管(130)支撐在所述底盤(110)上并通過設置在所述底盤(110)上的復數個通道(1140)依次連通形成一冷卻管組件(150),所述冷卻管組件(150)具有一入口(152)和一出口(153),所述冷卻管組件(150)的所述入口(152)和所述出口(153)分別由一個所述接口(132a、133a ;132b、133b ;132c、133c)形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管組件(150)的所述入口( 152)和所述出口( 153)分別還與一個通道(1140)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卻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個通道(1140)中的每一個通道(1140 )都包括一第一通道(115)和兩個第二通道(117),所述第一通道(115)在所述兩個第二通道(117)之間延伸并分別與所述兩個第二通道(117)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管組件(150)的所述入口(152)和所述出口(153)分別與對應的通道(1140)中的第二通道(117)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5)和所述第二通道(117)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110)包括一底座(112)和復數個連通部(114); 所述底座(112)呈板狀;所述復數個冷卻管(130)支撐在所述底座(112)的一第一側上; 所述復數個連通部(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睿,宋玉丹,何凱,尤亦晨,路會龍,陳亮,陳景然,張棟,
申請(專利權)人:西門子機械傳動天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