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冷榨菜籽油生產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榨油
,具體屬于一種冷榨菜籽油生產工藝。
技術介紹
菜籽油就是我們俗你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是用油菜籽榨出來的,是中國主要食用油之一,菜籽油色澤金黃或棕黃,有一定的刺激氣味,民間引叫作“青氣味”。現有技術菜籽油制備清理、軟化、軋胚蒸炒、預榨、浸出。一是未脫除菜籽外皮(殼),而菜籽外皮含有大量纖維素、膠質以及單寧等多酚類化合物,嚴重影響了牲畜的適口性和菜籽蛋白的利用率;二是經高溫蒸炒和熱榨,生產的毛油色澤較深,雜質較多,酸價較高,降低了精制油的得率;三是未考慮菜籽柏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在現行的加工過程中,由于加溫過熱,蛋白質會發生變性,且導致氨基酸如胱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纈氨酸等含量大副下降,尤其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賴氨酸大量破壞,降低了菜籽柏的飼用質量。現有炒籽菜籽油生產工藝存在有毒殘留、出油率不高、營養保健成分不足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冷榨菜籽油生產工藝,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生產過程安全,出油率高,增加了保健功能。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冷榨菜籽油生產工藝,所述的該工藝步驟如下,(I)、將油菜籽、核桃仁清洗干凈,烘干至含水量5_8%,按油菜籽、核桃仁重量比I:0.3-0.5 配料;(2)、將⑴物料上送入到冷庫中冷藏14-16小時,冷庫溫度為-25—-20°C ;取出后,送入到隧道式烘干房內烘干,烘干房溫度為50-60°C,時間為5-6小時;反復多次;(3)、將烘干后的油菜籽、核桃仁在50_60°C下炒熟后,壓榨出油;(4)、分離后得到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冷榨菜籽油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該工藝步驟如下,?(1)、將油菜籽、核桃仁清洗干凈,烘干至含水量5?8%,按油菜籽、核桃仁重量比1:0.3?0.5配料;?(2)、將(1)物料上送入到冷庫中冷藏14?16小時,冷庫溫度為?25—?20℃;取出后,送入到隧道式烘干房內烘干,烘干房溫度為50?60℃,時間為5?6小時;反復多次;?(3)、將烘干后的油菜籽、核桃仁在50?60℃下炒熟后,壓榨出油;?(4)、分離后得到的的油菜籽、核桃仁渣,放入水蒸汽中蒸20?30分鐘后,取出加3?5%白醋為介質研磨,靜置,過濾得到醋磨油;?(5)、壓榨油與醋磨油合并后,加入相當于油重50?60%的去離子水、0.5?1.5%的檸檬酸,加熱至80?90℃,攪拌30?40分鐘,靜置沉淀5?6?小時,過濾去雜;然后,再加入相當于油重1?2%的碳酸氫鈉,在水相中溶解,加熱至40?50℃,攪拌30?40分鐘,靜置、過濾去除沉淀;然后,使油水分離,分離后的油脫水;?(6)、油經過脫色、過濾;?(7)、得到凈復配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冷榨菜籽油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該工藝步驟如下, (I)、將油菜籽、核桃仁清洗干凈,烘干至含水量5-8%,按油菜籽、核桃仁重量比1:0.3-0.5 配料; ⑵、將⑴物料上送入到冷庫中冷藏14-16小時,冷庫溫度為-25—-20°C;取出后,送入到隧道式烘干房內烘干,烘干房溫度為50-60°C,時間為5-6小時;反復多次; (3)、將烘干后的油菜籽、核桃仁在50-60°C下炒熟后,壓榨出油; (4)、分離后得到的的油菜籽、核桃仁渣,放入水蒸汽中蒸20-30分鐘后,取出加3-5%白醋為介質研磨,靜置,過濾得到醋磨油; (5)、壓榨油與醋磨油合并后,加入相當于油重50-60%的去離子水、0.5-1.5%的檸檬酸,加熱至80-90°C,攪拌30-40分鐘,靜置沉淀5-6-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進,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渡民糧油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