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合結構,其包括:具有相對的正面(2)和多個側面(3)的泡沫芯;和至少部分與至少兩個相鄰的側面(3)直接接觸的增強織物(4)。增強織物(4)為紡織纖維或至少雙向拉伸的無紡織物;泡沫芯(1)不滲入或不完全滲入增強織物(4);并且至少在一個側面(3)上,暴露泡沫芯(1)。一種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I)提供一種增強織物(4),增強織物(4)以一定形狀提供以限定至少一個適于接收泡沫(4)的向上開口的空腔(1');和(II)將固體或可鋪展的泡沫(1)提供至增強織物(4)的至少一個腔洞(1')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專利摘要】一種復合結構,其包括:具有相對的正面(2)和多個側面(3)的泡沫芯;和至少部分與至少兩個相鄰的側面(3)直接接觸的增強織物(4)。增強織物(4)為紡織纖維或至少雙向拉伸的無紡織物;泡沫芯(1)不滲入或不完全滲入增強織物(4);并且至少在一個側面(3)上,暴露泡沫芯(1)。一種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I)提供一種增強織物(4),增強織物(4)以一定形狀提供以限定至少一個適于接收泡沫(4)的向上開口的空腔(1');和(II)將固體或可鋪展的泡沫(1)提供至增強織物(4)的至少一個腔洞(1')中。【專利說明】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復合結構(composite profile),其包括以下至少一種:具有相對的正面和多個側面的泡沫芯;至少部分與至少兩個相鄰側面直接接觸的增強織物。本專利技術還涉及制造該復合結構的方法。風力發電的重要性日益顯著。這使得對風力發電系統的進一步開發、特別是對所述風力發電系統的槳葉的開發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開發所需考慮的關鍵在于槳葉的質量及其生產的經濟性。目前,用于風能系統的已知的槳葉由基于樹脂的纖維增強材料作為基體材料制成,所述樹脂例如聚酯樹脂(UP)、乙烯基酯樹脂(VE)或環氧樹脂(EP)。槳葉的制備主要是彼此交替置于其上并粘合在一起的下側與上側的整體組裝。其內部包含加強筋和條狀支柱(belts bay)以增加穩定性。在這種槳葉的制備過程中,首先制備待加強的對開(halves)纖維增強復合體。該加強過程耗時且不利于快速的整體制備。通常,使用上述樹脂制造的風力發電系統用槳葉使用例如如下技術制備:手工層疊(lamination)法、結合預浸料技術的手工層疊法、包裹法或樹脂輔助真空注射法。US 3,544,417涉及蜂窩狀泡沫芯組件,其包括以下的結合:所述組件包括至少一個蜂窩狀泡沫芯結構;所述組件的各個蜂窩狀泡沫芯結構包括一系列通常平行縱向擴展且通常橫向排列的泡沫芯,各個芯由限定的橫截面的閉孔蜂窩塑料泡沫材料預成型,所述橫截面的所有表面基本為平的,橫截面中各個芯具有至少一個下部底面(lower base side)和通常相對的橫向正面(facing side);所述組件的各個蜂窩狀泡沫芯結構包括纖維主底層(primary base layer),其在橫向和縱向基本連續擴展并且完全接觸且覆蓋所述泡沫芯較的下部底面,所述主底層與所述泡沫芯的下部底面相鄰并且在所述泡沫芯之間以在所述泡沫芯之間基本上不向上凸出的方式橫向擴展;所述組件的各個蜂窩狀泡沫芯結構包括在所述泡沫芯之間連續向上擴展和向下橫向擴展的纖維的主織物覆蓋層,所述主織物覆蓋層在所述泡沫芯之間以向上和反向向下的方式基本連續地擴展,所述主覆蓋層與所述泡沫芯的所有相對的橫向正面相鄰而不與所述泡沫芯的下部底面相鄰,且所述主覆蓋層與所述主底層在每個所述泡沫芯的橫向末端相接觸,所述泡沫芯在主底層處結束縱向和橫向覆蓋;所述組件的各個蜂窩狀泡沫芯在每個所述泡沫芯的橫向末端處包括通常縱向延伸的壓合線,以確保所述主底層和所述主覆蓋層在所述主底層處和在每個橫向相鄰的所述每個多孔泡沫結構的所述泡沫芯組之間結合在一起;所述組件包括下部第二纖維覆蓋層的所述組件,所述下部第二纖維覆蓋層通常沿著橫向和縱向連續延伸,與所述組件的至少一個多孔泡沫芯的所述主底層相接觸或覆蓋其上,所述下部第二覆蓋層在所述組件的任意泡沫芯之間不橫向向上凸出;所述組件包括上部第二纖維覆蓋層,所述上部第二纖維覆蓋層通常橫向連續延伸,其上粘合有樹脂,所述上部第二覆蓋層和縱向延伸的所述組件在所述泡沫芯的上端處覆蓋并向上覆蓋所述組件的所述至少一個多孔泡沫芯結構的所述主覆蓋層的這些部件,所述上部第二覆蓋層在所述組件的任意泡沫芯之間不橫向向上凸出;所述組件包括蜂窩狀泡沫芯結構,所述組件的芯與橫向上相鄰的另一個芯橫向上彼此緊密相鄰,每個芯的主覆蓋層與與這個芯橫向上相鄰的芯的主覆蓋層相鄰;和固化樹脂覆蓋層、浸潰和固定所述組件的所有所述底層和覆蓋層,所述層包括遍布有所述壓合線,在所述壓合線處和在所述層之間相鄰的其他區域的所述粘合于所述層之間的所述固化樹脂固定和粘合所述組件。增強泡沫芯記載于US 5,589,243。該專利涉及粘合以形成芯板或坯料的剛性泡沫板和交替吸附的纖維網片。網中保持孔隙率,以通過吸附所施加的樹脂覆蓋夾層板的表面而形成整體結構連接。相鄰網邊緣部分的坡口泡沫凹槽形成結構化的樹脂倒角(fillet),并且突出的邊緣部分形成連接至表面的延伸的連接部。以其貫穿的網狀物取向的芯板與網片層疊以形成增強板。以交錯(inclined)堆疊的方式排布的板或芯板和網片形成第二芯板,所述第二芯板具有以銳角貫穿板板邊緣或表面的網。將物理性能交替不同的板和網片粘合在一起以形成具有不同的內部密度和外部密度的增強板。可壓縮的泡沫板用于替代纖維網或與纖維網一起用于制備可彎曲的芯板。網邊緣部分之間的泡沫呈凹陷狀,以粘合可固化(settable)材料的邊緣部分。US 5,429,066記載了一種復合結構以及制備該復合結構的方法。增強織物如玻璃纖維通過例如壓合機械粘附至至無紡織物。將所述粘合的纖維置于模具中,無紡織物的一面朝向模具的內側。將自膨脹自固化的泡沫填以足以在密閉模具中逸出的量填充于模具內,泡沫滲入至無紡織物的間隙中,所述泡沫一經固化便在無紡織物的間隙中形成粘合。所得的結構可以用在多種應用中,其中,增強織物隨后例如用樹脂浸潤并且固化。該結構的常規應用為在用玻璃纖維制造船中用作桁條。US 5,908,591涉及制備一種復合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纖維層排列于限制向外運動的結構中,并且在纖維相對表面之間的設定空腔;將預定量的自膨脹自固化的未固化結構泡沫注入至空腔中,在通過預定量的泡沫確定的成型壓力下,泡沫在空腔中膨脹和固化,并且由此附著至纖維層以形成復合結構,成型壓力使泡沫膨脹至基本僅僅填滿纖維層內部部分的孔隙,而基本上不滲入纖維層的外部部分;并且,從限制的排列步驟釋放固化的復合結構,此后,復合結構的纖維層的外部部分基本上完全用可固化的材料飽且所述可固化的材料在隨后的加工步驟中層壓至另外的結構。該方法還可以包括將固化的復合結構層壓至另外的復合結構的步驟,所述層壓通過用可固化的樹脂飽和固化的復合結構的纖維層的外部部分進行。US 2002/0178992 Al涉及一種相似的復合增強元件,其包括在至少部分由纖維層形成的腔洞和置于所述空腔內的至少一個第一泡沫芯和至少一個第二泡沫芯。第二泡沫芯與第一泡沫芯相比具有更高的剛性。第一泡沫芯優選由開孔泡沫和柔性泡沫制成,且第二泡沫芯優選由硬質開孔泡沫制成。在真空輔助樹脂浸潰法中,(玻璃)纖維增強層首先置于模具中。然后所謂的間隔層置于第一纖維增強層上。該間隔層通常為輕木木料層、聚氯乙烯(PVC)泡沫層或聚氨酯(PUR)泡沫層。然后第二(玻璃)纖維增強層以與第一層類似的方式置于模具中。在抽真空后樹脂可以進入纖維增強的層之間的孔隙。間隔層的元件還包括(玻璃)纖維材料也是可行的。這些間隔元件的制備可以為通過裝有(玻璃)纖維層的預制泡沫結構的兩步纏繞法而進行。例如,WO 2009/102414 Al公開了具有第一側和相對的第二側的纖維增強的芯板。芯面板包括一系列具有至少三個面的相鄰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結構,包括至少一種以下物質:?具有相對的正面(2)和多個側面(3)的泡沫芯;和?至少部分與至少兩個相鄰的側面(3)直接接觸的增強織物(4);其特征在于增強織物(4)為紡織織物或至少雙向拉伸的無紡織物;泡沫芯(1)不滲入或不完全滲入增強織物(4);并且至少在復合結構的一個側面(3)暴露泡沫芯(1)。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D·帕斯曼,K·克勞森,
申請(專利權)人:拜耳知識產權有限責任公司,拜耳國際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