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為全銅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室內機連接的內連接段、與室外機連接的外連接段,所述全銅連接管包括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壁厚比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壁厚小。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在確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的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尤其是一種室內外機連接管。
技術介紹
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例如分體式空調,室內機和室外機連接需要用到連接管,常用的連接管為全銅連接管、銅鋁連接管或全鋁連接管。 全銅連接管是一種空調室內外機冷媒傳輸的連接管道,一般是兩條管配合使用,一個管路傳輸低溫低壓的氣態冷媒,一根管路傳輸高溫高壓的液態冷媒。目前銅價高企,空調連接管價格較高,于是很多廠家通過兩種方式進行降成本。第一種方式減壁厚,第二種方式是銅鋁連接管或者全鋁管來替代原有的全銅連接管。 全銅連接管減壁厚出現的問題是與室內外機連接處需要壓接或者擴口進行連接,銅管減薄后容易在壓接和擴口處出現裂紋,容易造成冷媒泄露,并且可移機次數減低。 采用銅鋁連接管替代全銅連接管同樣存在問題無法回避。首先銅鋁焊接處的電位差導致該處的鋁管容易腐蝕。其次由于成本的需要,鋁管部分使用的是連續擠壓工藝生產的純鋁系列鋁管,晶粒粗大,致密度低,防止腐蝕的能力非常低,所以一般工廠為了規避使用風險,銅鋁焊接處使用熱熔膠封住,其余鋁管部分使用熱收縮套進行與外環境隔離,但是如果在生產、運輸和裝配過程中不慎被銳物刺破,則該種防護措施起不到防護作用。 采用全鋁連接管替代全銅連接管也同樣存在問題,在連接管與室內外機連接處出現銅鋁電位差,容易造成電化學腐蝕,另外鋁的機械性能遠不及銅管,在對市內外連接處進行加工時容易造成力學性能下降造成使用壽命下降,可靠性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已有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的無法兼顧成本和使用性能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在確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的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 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為全銅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室內機連接的內連接段、與室外機連接的外連接段,所述全銅連接管包括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壁厚比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壁厚小。 進一步,所述中間段的壁厚為滿足需用壓力、延伸率和裝機時彎折性能要求的銅管壁厚,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壁厚為滿足延伸率、抗震動性能、與室內外機配合處的密封性能、反復使用性能要求的銅管壁厚。 更進一步,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壁厚相等。該結構屬于常用或優選方案,當然,根據不同場合需要,也可以不相等。 再進一步,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焊接,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焊接。 或者是: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通過緊固件機械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通過緊固件機械連接。 再或者是: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緊密貼合,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緊密貼合。 又或者是: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呈一體,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呈一體。 上述連接方式中,所述中間端的兩端與所述內、外連接段的連接方式是相同的,當然,也可以選擇為不同,所述中間端的兩端與所述內、外連接段的連接方式分別為上面描述的方式(焊接、機械連接、緊密貼合或一體)中的其中兩種,例如: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通過緊固件機械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呈一體等。 中間段比兩端壁厚薄的一種方案:所述中間段的外徑與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外徑相等,所述中間段的內徑比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內徑大。 中間段比兩端壁厚薄的再一種方案:所述中間段的內徑與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內徑相等,所述中間段的外徑比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外徑小。 中間段比兩端壁厚薄的又一種方案:所述中間段的外徑比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外徑小,所述中間段的內徑比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內徑大。 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構思為:根據對連接管不同部分的性能要求設計不同的壁厚,既滿足力學性能、防腐能力以及安裝便利要求又能降低用銅量,降低成本。 全銅連接管兩端銅管厚,中間銅管壁厚薄。兩端銅管是用來與空調室內外機連接,需要可靠的延伸性、塑性變形性、抗震動性能,與室內外機配合處的密封性能及反復使用性能(移機次數要求),所以兩端銅管壁厚設計是不僅要考慮滿足上述要求并且要有一定的余量,簡單說就是兩端銅管壁厚。中間銅管壁厚設計主要考慮許用壓力、延伸率及在裝機時的彎折性能要求,相對于兩端的銅管,要求降低不少,所以中間的銅管壁厚要比兩端銅管壁厚要薄。 兩端厚壁銅管和中間的薄壁銅管通過機械連接、焊接、金屬成型、鑄造等多種工藝實現。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在確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實用性良好。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的示意圖。 圖2是另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的示意圖。 圖3是再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的示意圖。 圖4是一種內連接段或外連接段與中間段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圖5是另一種內連接段或外連接段與中間段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圖6是內連接段、外連接段或中間段的另一種結構形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圖6,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為全銅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室內機連接的內連接段1、與室外機連接的外連接段2,所述全銅連接管包括中間段3,所述中間段3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1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3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2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3的壁厚比內連接段1、外連接段2的壁厚小。 進一步,所述中間段3的壁厚為滿足需用壓力、延伸率和裝機時彎折性能要求的銅管壁厚,所述內連接段1、外連接段2的壁厚為滿足延伸率、抗震動性能、與室內外機配合處的密封性能、反復使用性能要求的銅管壁厚。 更進一步,所述內連接段1、外連接段2的壁厚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為全銅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室內機連接的內連接段、與室外機連接的外連接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銅連接管包括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壁厚比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壁厚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為全銅
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室內機連接的內連接段、與室
外機連接的外連接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銅連接管包括中間段,所
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另一端與所
述外連接段固定連接,所述中間段的壁厚比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壁
厚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段的壁厚為滿足需用壓力、延伸率和裝機時彎折
性能要求的銅管壁厚,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壁厚為滿足延伸率、
塑性變形性、抗震動性能、與室內外機配合處的密封性能、反復使用
性能要求的銅管壁厚。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連接段、外連接段的壁厚相等。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體式熱泵及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段的一端與所述內連接段焊接,所述中間段的
另一端與所述外連接段焊接。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體式熱泵制冷設備的室內外機連接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段的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靜,葉又華,
申請(專利權)人:李靜,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