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變壓器,具體是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變壓器調壓結構復雜、無法實現無級調壓的問題。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包括主鐵心和副鐵心、裝設于主鐵心上的主一次繞組和主二次繞組、裝設于副鐵心上的副一次繞組和副二次繞組、第一-第三電容器、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由第一-第六二極管組成的三相整流橋;所述主一次繞組包括A相主一次繞組、B相主一次繞組、C相主一次繞組;所述副一次繞組包括A相副一次繞組、B相副一次繞組、C相副一次繞組;所述主二次繞組包括第一主二次繞組和第二主二次繞組;所述副二次繞組包括第一副二次繞組和第二副二次繞組。本發明專利技術適用于各種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變壓器,具體是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本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變壓器調壓結構復雜、無法實現無級調壓的問題。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包括主鐵心和副鐵心、裝設于主鐵心上的主一次繞組和主二次繞組、裝設于副鐵心上的副一次繞組和副二次繞組、第一-第三電容器、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由第一-第六二極管組成的三相整流橋;所述主一次繞組包括A相主一次繞組、B相主一次繞組、C相主一次繞組;所述副一次繞組包括A相副一次繞組、B相副一次繞組、C相副一次繞組;所述主二次繞組包括第一主二次繞組和第二主二次繞組;所述副二次繞組包括第一副二次繞組和第二副二次繞組。本專利技術適用于各種領域。【專利說明】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
本專利技術涉及變壓器,具體是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
技術介紹
變壓器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應用要求進行調壓。現有的變壓器由于自身結構所限,需要通過有載調壓和串聯變壓器調壓來進行調壓。有載調壓是指在變壓器的一次繞組上抽出分接頭,并利用有載分接開關來改變一次繞組的匝數,由此改變變壓器的輸出電壓。串聯變壓器調壓則是指將主變壓器的一次繞組與電源連接,并將主變壓器的二次繞組與串聯變壓器的二次繞組連接,同時將主變壓器的帶抽頭繞組與串聯變壓器的一次繞組連接,然后通過變換帶抽頭繞組的分接頭來改變主變壓器的輸出電壓。然而實踐表明,無論是有載調壓還是串聯變壓器調壓,均存在調壓結構復雜、無法實現無級調壓的問題。基于此,有必要專利技術一種全新的變壓器,以解決現有變壓器存在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現有變壓器調壓結構復雜、無法實現無級調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本專利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包括主鐵心和副鐵心、裝設于主鐵心上的主一次繞組和主二次繞組、裝設于副鐵心上的副一次繞組和副二次繞組、第一-第三電容器、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由第一-第六二極管組成的三相整流橋; 所述主一次繞組包括A相主一次繞組、B相主一次繞組、C相主一次繞組; 所述副一次繞組包括A相副一次繞組、B相副一次繞組、C相副一次繞組; 所述主二次繞組包括第一主二次繞組和第二主二次繞組; 所述第一主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一主二次繞組、B相第一主二次繞組、C相第一主二次繞組; 所述第二主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二主二次繞組、B相第二主二次繞組、C相第二主二次繞組; 所述副二次繞組包括第一副二次繞組和第二副二次繞組; 所述第一副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一副二次繞組、B相第一副二次繞組、C相第一副二次繞組; 所述第二副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二副二次繞組、B相第二副二次繞組、C相第二副二次繞組; A相主一次繞組的首端與A相副一次繞組的尾端連接;A相副一次繞組的首端與C相主一次繞組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A相一次輸入端;B相主一次繞組的首端與B相副一次繞組的尾端連接;B相副一次繞組的首端與A相主一次繞組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B相一次輸入端;C相主一次繞組的首端與C相副一次繞組的尾端連接;C相副一次繞組的首端與B相主一次繞組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C相一次輸入端; A相第二副二次繞組的首端作為A相二次輸出端;B相第二副二次繞組的首端作為B相二次輸出端;C相第二副二次繞組的首端作為C相二次輸出端; A相第一主二次繞組的首端與A相第一副二次繞組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C相全調節端相第一主二次繞組的首端與B相第一副二次繞組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A相全調節端;C相第一主二次繞組的首端與C相第一副二次繞組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B相全調節端; A相第一主二次繞組的尾端、A相第二主二次繞組的首端、B相第一副二次繞組的首端連接在一起相第一主二次繞組的尾端、B相第二主二次繞組的首端、C相第一副二次繞組的首端連接在一起;C相第一主二次繞組的尾端、C相第二主二次繞組的首端、A相第一副二次繞組的首端連接在一起; A相第二主二次繞組的尾端與B相第二副二次繞組的尾端連接;B相第二主二次繞組的尾端與C相第二副二次繞組的尾端連接;C相第二主二次繞組的尾端與A相第二副二次繞組的尾端連接; 第一電容器的兩端分別與A相全調節端和B相二次輸出端連接;第二電容器的兩端分別與B相全調節端和C相二次輸出端連接;第三電容器的兩端分別與C相全調節端和A相二次輸出端連接; 三相整流橋的三個交流輸入端分別與A相全調節端、B相全調節端、C相全調節端連接;三相整流橋的直流正輸出端與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的集電極連接;三相整流橋的直流負輸出端與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射極連接。工作時,將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的基極與PWM控制器連接,將A相一次輸入端、B相一次輸入端、C相一次輸入端分別與三相交流電源的三個輸出端連接。具體工作過程如下:首先,主一次繞組和副一次繞組產生基本的電勢及磁通,主二次繞組的初始相角差為η /3,副二次繞組的初始相角差為n/3。然后,通過PWM控制器控制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的導通脈沖寬度逐漸增大。隨著導通脈沖寬度的逐漸增大,三相整流橋的三個交流輸入端的相電壓(即A相全調節端、B相全調節端、C相全調節端的相電壓)逐漸降低,主二次繞組的相角差逐漸減小,副二次繞組的相角差逐漸減小,主二次繞組的電勢及磁通逐漸增大,副二次繞組的電勢及磁通逐漸增大,A相二次輸出端、B相二次輸出端、C相二次輸出端的相電壓由此逐漸升高。當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的導通脈沖寬度增至最大時,三相整流橋的三個交流輸入端的相電壓(即A相全調節端、B相全調節端、C相全調節端的相電壓)降至接近于零,主二次繞組的相角差減至π /6,副二次繞組的相角差減至/6,A相二次輸出端、B相二次輸出端、C相二次輸出端的相電壓由此升高7.5%。在此過程中,由于第一-第三電容器與主二次繞組和副二次繞組連接,一方面使得當瞬間關斷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時,主二次繞組和副二次繞組能夠通過第一-第三電容器形成續流回路,另一方面使得第一-第三電容器能夠對變壓器輸出的諧波電壓進行濾波。基于上述過程,與現有變壓器相比,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基于全新結構,實現了通過調節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的導通脈沖寬度來調節主二次繞組和副二次繞組的相角差,由此有效簡化了調壓結構,并完全實現了無級調壓,從而有效解決了現有變壓器調壓結構復雜、無法實現無級調壓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結構合理、設計巧妙,有效解決了現有變壓器調壓結構復雜、無法實現無級調壓的問題,適用于各種領域。【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包括主鐵心和副鐵心、裝設于主鐵心上的主一次繞組和主二次繞組、裝設于副鐵心上的副一次繞組和副二次繞組、第一-第三電容器C01-C03、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Tl、由第一-第六二極管D1-D6組成的三相整流橋; 所述主一次繞組包括A相主一次繞組Wal、B相主一次繞組Wbl、C相主一次繞組Wcl ; 所述副一次繞組包括A相副一次繞組Wa2、B相副一次繞組Wb2、C相副一次繞組Wc2 ; 所述主二次繞組包括第一主二次繞組和第二主二次繞組; 所述第一主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al1、B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bl1、C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cll ; 所述第二主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二主二次繞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級有載調壓變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鐵心和副鐵心、裝設于主鐵心上的主一次繞組和主二次繞組、裝設于副鐵心上的副一次繞組和副二次繞組、第一?第三電容器(C01?C03)、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T1)、由第一?第六二極管(D1?D6)組成的三相整流橋;所述主一次繞組包括A相主一次繞組(Wa1)、B相主一次繞組(Wb1)、C相主一次繞組(Wc1);所述副一次繞組包括A相副一次繞組(Wa2)、B相副一次繞組(Wb2)、C相副一次繞組(Wc2);所述主二次繞組包括第一主二次繞組和第二主二次繞組;所述第一主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a11)、B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b11)、C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c11);所述第二主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a12)、B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b12)、C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c12);所述副二次繞組包括第一副二次繞組和第二副二次繞組;所述第一副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a21)、B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b21)、C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c21);所述第二副二次繞組包括A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a22)、B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b22)、C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c22);A相主一次繞組(Wa1)的首端與A相副一次繞組(Wa2)的尾端連接;A相副一次繞組(Wa2)的首端與C相主一次繞組(Wc1)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A相一次輸入端(A1);B相主一次繞組(Wb1)的首端與B相副一次繞組(Wb2)的尾端連接;B相副一次繞組(Wb2)的首端與A相主一次繞組(Wa1)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B相一次輸入端(B1);C相主一次繞組(Wc1)的首端與C相副一次繞組(Wc2)的尾端連接;C相副一次繞組(Wc2)的首端與B相主一次繞組(Wb1)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C相一次輸入端(C1);A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a22)的首端作為A相二次輸出端(a2);B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b22)的首端作為B相二次輸出端(b2);C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c22)的首端作為C相二次輸出端(c2);A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a11)的首端與A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a21)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C相全調節端(c0);B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b11)的首端與B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b21)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A相全調節端(a0);C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c11)的首端與C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c21)的尾端連接,且該連接點作為B相全調節端(b0);A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a11)的尾端、A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a12)的首端、B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b21)的首端連接在一起;B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b11)的尾端、B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b12)的首端、C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c21)的首端連接在一起;C相第一主二次繞組(Wc11)的尾端、C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c12)的首端、A相第一副二次繞組(Wa21)的首端連接在一起;A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a12)的尾端與B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b22)的尾端連接;B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b12)的尾端與C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c22)的尾端連接;C相第二主二次繞組(Wc12)的尾端與A相第二副二次繞組(Wa22)的尾端連接;第一電容器(C01)的兩端分別與A相全調節端(a0)和B相二次輸出端(b2)連接;第二電容器(C02)的兩端分別與B相全調節端(b0)和C相二次輸出端(c2)連接;第三電容器(C03)的兩端分別與C相全調節端(c0)和A相二次輸出端(a2)連接;三相整流橋的三個交流輸入端分別與A相全調節端(a0)、B相全調節端(b0)、C相全調節端(c0)連接;三相整流橋的直流正輸出端與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T1)的集電極連接;三相整流橋的直流負輸出端與可關斷電力電子器件(T1)的發射極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濤,張富春,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忻州供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