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空兩用飛碟,它由:殼體、駕駛艙、升降螺旋筒、出入艙口、氣流加壓裝置、排氣推進孔、提升旋停排氣筒、發動機、儲氣艙、著陸輪、螺旋風葉、電動機軸、壓力閥門、壓力排水孔構成。螺旋風葉安裝在升降螺旋筒上,壓力閥門安裝在螺旋風葉的下端,升降螺旋筒安裝在殼體上端的兩側,升降螺旋筒與儲氣艙、提升旋停排氣筒、氣流加壓裝置相連接,排氣推進孔與氣流加壓裝置相連接,殼體的兩側裝有發動機,殼體內設有駕駛艙、出入艙口,著陸輪安裝在殼體的底部。該產品在水上或空中航行時,前進的阻力可轉化成提升的動力,航行速度快,起落安全可靠,停泊時不需要有較深的水位,空中飛行時可直降直落,不需要跑道,減少了事故的發生。(*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水空兩用飛碟,它由:殼體、駕駛艙、升降螺旋筒、出入艙口、氣流加壓裝置、排氣推進孔、提升旋停排氣筒、發動機、儲氣艙、著陸輪、螺旋風葉、電動機軸、壓力閥門、壓力排水孔構成。螺旋風葉安裝在升降螺旋筒上,壓力閥門安裝在螺旋風葉的下端,升降螺旋筒安裝在殼體上端的兩側,升降螺旋筒與儲氣艙、提升旋停排氣筒、氣流加壓裝置相連接,排氣推進孔與氣流加壓裝置相連接,殼體的兩側裝有發動機,殼體內設有駕駛艙、出入艙口,著陸輪安裝在殼體的底部。該產品在水上或空中航行時,前進的阻力可轉化成提升的動力,航行速度快,起落安全可靠,停泊時不需要有較深的水位,空中飛行時可直降直落,不需要跑道,減少了事故的發生。【專利說明】水空兩用飛碟
:本技術涉及一種水空兩用飛碟。
技術介紹
:目前,水上用的船大多采用葉輪和螺旋漿做動力,航行速度低,行程慢,停泊時需要有較深的水位,停泊不方便,空中用的飛機起落時需有機場和跑道,起落受限制,不安全,事故率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水空兩用飛碟,它主要解決了水上用的船大多采用葉輪和螺旋漿做動力,航行速度低,行程慢,停泊需要較深的水位及空中用的飛機起落時需要有機場和跑道,起落受限制,不安全等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水空兩用飛碟由:殼體、駕駛艙、升降螺旋筒、出入艙口、氣流加壓裝置、排氣推進孔、提升旋停排氣筒、發動機、儲氣艙、著陸輪、螺旋風葉、電動機軸、壓力閥門、壓力排水孔構成。螺旋風葉有多個,它通過電動機軸安裝在升降螺旋筒上,壓力閥門安裝在螺旋風葉的下端,壓力排水孔設在升降螺旋筒的一側,升降螺旋筒有三個,它分別安裝在殼體上端的兩側,殼體為流線型,升降螺旋筒分別與儲氣艙、提升旋停排氣筒、氣流加壓裝置相連接,排氣推進孔有多個,它與氣流加壓裝置相連接,殼體的兩側分別裝有多個發動機,殼體內設有駕駛艙、出入艙口,著陸輪安裝在殼體的底部。該產品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水上或空中航行時,前進的阻力可轉化成提升的動力,航行速度快,儲氣艙通過加壓噴出的氣體可保證飛碟高速行駛,殼體成流線型設計減少了阻力,起落安全可靠,停泊時不需要有較深的水位,停泊方便,空中飛行時可直降直落,不需要跑道,減少了事故的發生。【專利附圖】【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技術水空兩用飛碟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技術水空兩用飛碟升降螺旋筒的結構示意圖。I一殼體 2—駕駛艙 3—升降螺旋筒 4一出入艙口5—氣流加壓裝置 6—排氣推進孔 7—提升旋停排氣筒8 一發動機 9 一儲氣艙 10—著陸輪 11 一螺旋風葉12—電動機軸 13—壓力閥門 14一壓力排水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最佳實施例,水空兩用飛碟由:殼體1、駕駛艙2、升降螺旋筒3、出入艙口 4、氣流加壓裝置5、排氣推進孔6、提升旋停排氣筒7、發動機8、儲氣艙9、著陸輪10、螺旋風葉11、電動機軸12、壓力閥門13、壓力排水孔14構成。螺旋風葉11有多個,它通過電動機軸12安裝在升降螺旋筒3上,壓力閥門13安裝在螺旋風葉11的下端,壓力排水孔14設在升降螺旋筒3的一側,升降螺旋筒3有三個,它分別安裝在殼體I上端的兩側,殼體I為流線型,升降螺旋筒3分別與儲氣艙9、提升旋停排氣筒7、氣流加壓裝置5相連接,排氣推進孔6有多個,它與氣流加壓裝置5相連接,殼體I的兩側分別裝有多個發動機8,殼體I內設有駕駛艙2、出入艙口 4,著陸輪10安裝在殼體I的底部。【權利要求】1.一種水空兩用飛碟,它由:殼體(I)、駕駛艙(2)、升降螺旋筒(3)、出入艙口(4)、氣流加壓裝置(5)、排氣推進孔(6)、提升旋停排氣筒(7)、發動機(8)、儲氣艙(9)、著陸輪(10)、螺旋風葉(11)、電動機軸(12)、壓力閥門(13)、壓力排水孔(14)構成,其特征在于:螺旋風葉(11)有多個,它通過電動機軸(12)安裝在升降螺旋筒(3)上,壓力閥門(13)安裝在螺旋風葉(11)的下端,壓力排水孔(14)設在升降螺旋筒(3)的一側,升降螺旋筒(3)有三個,它分別安裝在殼體(I)上端的兩側,殼體(I)為流線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兩用飛碟,其特征在于:升降螺旋筒(3)分別與儲氣艙(9)、提升旋停排氣筒(7)、氣流加壓裝置(5)相連接,排氣推進孔(6)有多個,它與氣流加壓裝置(5)相連接,殼體(I)的兩側分別裝有多個發動機(8),殼體(I)內設有駕駛艙(2)、出入艙口(4),著陸輪(10)安裝在殼體(I)的底部。【文檔編號】B64C35/00GK203612207SQ201320834160【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專利技術者】王志民, 王海波, 王曉虹, 王曉燕, 王炎昭, 朱浩然, 張潔, 鄒懷宇 申請人:王志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空兩用飛碟,它由:殼體(1)、駕駛艙(2)、升降螺旋筒(3)、出入艙口(4)、氣流加壓裝置(5)、排氣推進孔(6)、提升旋停排氣筒(7)、發動機(8)、儲氣艙(9)、著陸輪(10)、螺旋風葉(11)、電動機軸(12)、壓力閥門(13)、壓力排水孔(14)構成,其特征在于:螺旋風葉(11)有多個,它通過電動機軸(12)安裝在升降螺旋筒(3)上,壓力閥門(13)安裝在螺旋風葉(11)的下端,壓力排水孔(14)設在升降螺旋筒(3)的一側,升降螺旋筒(3)有三個,它分別安裝在殼體(1)上端的兩側,殼體(1)為流線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志民,王海波,王曉虹,王曉燕,王炎昭,朱浩然,張潔,鄒懷宇,
申請(專利權)人:王志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