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包括機身、下輥床、壓撐條油缸和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壓撐條油缸垂直支撐在機身的頂板上,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包括電機-減速機組合、彼此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共用支架、絲桿和移動導軌副,第一齒輪固定在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上,第二齒輪嵌裝在固定板與共用支架垂直板之間,絲桿一端與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齒輪中心螺紋孔旋合,移動導軌副分別設置在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兩側。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可以使撐條壓入三相變壓器水平端面的任意位置內,使用非常方便。提高了撐條的壓入質量,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包括機身、下輥床、壓撐條油缸和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壓撐條油缸垂直支撐在機身的頂板上,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包括電機-減速機組合、彼此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共用支架、絲桿和移動導軌副,第一齒輪固定在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上,第二齒輪嵌裝在固定板與共用支架垂直板之間,絲桿一端與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齒輪中心螺紋孔旋合,移動導軌副分別設置在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兩側。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可以使撐條壓入三相變壓器水平端面的任意位置內,使用非常方便。提高了撐條的壓入質量,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專利說明】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變壓器制造專用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將撐條壓入三相變壓器內的專用設備,屬于變壓器制造
。
技術介紹
三相變壓器制造的最后工序之一是將數根尼龍材質制成的撐條分別垂直壓入鐵芯和最內一層鋁箔線圈繞組的包覆絕緣層之間,使得鐵芯和鋁箔線圈繞組之間通過均勻分布的數根撐條形成環繞鐵芯一周的空氣間隔;或每隔數匝鋁箔線圈繞組,將數根撐條壓入相鄰兩匝鋁箔線圈繞組的包覆絕緣層之間,使得相鄰兩匝鋁箔線圈繞組之間通過均勻分布的數根撐條形成環繞一周的空氣間隔;以便于快速散發三相變壓器工作時產生的大量熱量,確保三相變壓器的正常工作。目前,采用人工錘擊方式將撐條垂直打入三相變壓器內,但錘擊力量難以保持均勻一致。錘擊力量過大時,撐條變形彎曲甚至斷裂飛出造成安全威脅;錘擊力量過小時,撐條難以垂直打入三相變壓器內。由于人工錘擊方式的體力消耗很大,隨著人工錘擊次數增多,錘擊力量會逐步減小,將撐條垂直打入三相變壓器內變得愈來愈困難;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需要一種機械設備取代人工錘擊撐條。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對撐條施壓均勻且壓料頭和三相變壓器可分別進行X軸和Y軸方向移動的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包括機身、下輥床、壓撐條油缸和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所述機身為直立臺式結構,所述下輥床穿過機身下部,包括下輥床底座和多排輥子,所述多排輥子平行支撐在下輥床頂部上,三相變壓器底部通過墊板支撐在多排輥子上;所述壓撐條油缸垂直支撐在機身的頂板上,所述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包括電機-減速機組合、彼此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共用支架、絲桿和移動導軌副,所述共用支架固定在機身的頂板上,電機-減速機組合的端面固定在共用支架垂直板內側上,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穿過共用支架垂直板,固定板通過數根支撐桿固定在共用支架垂直板外側上;第一齒輪固定在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上,第二齒輪嵌裝在固定板與共用支架垂直板之間,第二齒輪臺肩周向通過軸承支承在固定板內側延伸出的軸承座上;絲桿一端與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固定連接,絲桿另一端與第二齒輪中心螺紋孔旋合,所述移動導軌副分別設置在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兩側。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其中所述移動導軌副包括從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兩側分別向外延伸的導軌條、與導軌條配合的一對導軌槽,所述導軌條嵌入導軌槽內,所述導軌槽的槽口相對地分別固定在頂板上側。前述的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其中絲桿一端與L形支撐座的立板固定連接,L形支撐座的水平邊與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一側固定連接,壓撐條油缸活塞桿下端垂直穿過頂板后與壓料頭固定連接。前述的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其中所述頂板設有長槽,所述長槽平行于導軌槽且位于一對導軌槽之間,壓撐條油缸活塞桿下端垂直穿過長槽。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壓撐條油缸活塞桿下行速度和壓制力均可調整,確保撐條均勻壓入三相變壓器內。均勻分布在三相變壓器鐵芯和鋁箔線圈繞組包覆絕緣層之間的數根撐條可使用硅鋼片疊壓成的鐵芯邊緣整齊。環繞鐵芯一周的空氣間隔大小均勻,改善了三相變壓器的散熱效果,延長了三相變壓器的使用壽命。本專利技術的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通過絲杠的螺旋傳動,使得壓撐條油缸在移動導軌副的導向下沿著X軸方向移動,配合三相變壓器在下輥床上沿著Y軸方向移動,可以使撐條壓入三相變壓器水平端面的任意位置內,使用非常方便,提高了撐條的壓入質量,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示和解釋,這些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僅作為例子給出的。【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1的A-A剖視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3的B-B剖視圖; 圖5是圖3的I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5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機身1、下輥床2、壓撐條油缸3和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4,機身I為直立臺式焊接鋼結構件,從上至下包括頂板11、上框12和支撐上框12四角的四條支腿13,上框12和四條支腿13均采用槽鋼制成。下輥床2穿過機身I下部,包括也是槽鋼焊成的下輥床底座21和多排輥子22,多排輥子22間隔相等地平行支撐在下輥床底座21的頂部上,三相變壓器5底部通過墊板6支撐在多排輥子22上。壓撐條油缸3垂直支撐在頂板11上,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4包括電機-減速機組合41、彼此嚙合的第一齒輪42和第二齒輪43、共用支架44、絲桿45和移動導軌副46,共用支架44固定在機身I的頂板11上,電機-減速機組合41的端面固定在共用支架垂直板441內側上,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411穿過共用支架垂直板441,固定板47通過4根支撐桿471固定在共用支架垂直板441外側上,第一齒輪42固定在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411上,第二齒輪43嵌裝在固定板47與共用支架垂直板441之間,第二齒輪43臺肩周向通過軸承48支承在固定板47內側延伸出的軸承座472上。絲桿45左端與L形支撐座49的立板491固定連接,L形支撐座49的水平邊492端頭與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31 —側焊連,壓撐條油缸活塞桿32下端垂直穿過頂板11的長槽111后與壓料頭321固定連接,絲桿45右端與第二齒輪中心螺紋孔431旋合。本實施例的壓料頭321為空心的長方體形,壓料頭321也可為圓柱形或其他形狀。移動導軌副46分別設置在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31兩側,包括從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31兩側分別向外延伸的導軌條461、與導軌條461配合的一對導軌槽462,導軌條461分別嵌入對應的導軌槽462內,導軌槽462的槽口相對地分別通過緊固件固定在頂板11上側。本專利技術的工作過程如下: 先將墊板6放置在下輥床2的多排輥子22上,然后將三相變壓器5吊放到墊板6上,接著將載著三相變壓器5的墊板6推進機身I內,再將撐條7插入三相變壓器5內,完成撐條7壓制的預備工作。按下電機-減速機組合啟動按鈕啟動電機-減速機組合41,固定在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411上的第一齒輪42旋轉,帶動與其嚙合的第二齒輪43反向旋轉,通過第二齒輪中心螺紋孔431的旋轉帶動絲桿45的移動,再通過L形支撐座49拉動壓撐條油缸3在移動導軌副46導向下移動,使得壓撐條油缸活塞桿32下端的壓料頭321對準撐條7的上端。按下液壓總成啟動按鈕啟動液壓總成,然后按下相應的按鈕,壓撐條油缸活塞桿32下行,壓料頭311將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三相變壓器撐條壓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身和下輥床,所述機身為直立臺式結構,所述下輥床穿過機身下部,包括下輥床底座和多排輥子,所述多排輥子平行支撐在下輥床頂部上,三相變壓器底部通過墊板支撐在多排輥子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撐條油缸和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所述壓撐條油缸垂直支撐在機身的頂板上,所述壓撐條油缸移動裝置包括電機?減速機組合、彼此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共用支架、絲桿和移動導軌副,所述共用支架固定在機身的頂板上,電機?減速機組合的端面固定在共用支架的垂直板內側上,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穿過共用支架垂直板,固定板通過數根支撐桿固定在共用支架垂直板外側上;第一齒輪固定在電機?減速機組合輸出軸上,第二齒輪嵌裝在固定板與共用支架垂直板之間,第二齒輪臺肩周向通過軸承支承在固定板內側延伸出的軸承座上;絲桿一端與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固定連接,絲桿另一端與第二齒輪中心螺紋孔旋合,所述移動導軌副分別設置在壓撐條油缸下端缸頭兩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明賢,施浩峰,
申請(專利權)人:外商獨資江蘇領先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