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包括爐門、輔助風管、輔助風機、爐膛和爐頭噴火管,所述爐門和爐頭噴火管分別固定設置在爐膛兩端,所述爐門上設置有噴煤管、點火油管、內風道、噴煤風道、風機進氣管道和外風道;所述輔助風機設置在爐膛外,所述輔助風管固定設置在爐膛內壁底部,輔助風管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與輔助風機連接,且輔助風管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風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得煤粉能夠快速地在爐膛內均勻燃燒,并使燃燒時的火焰更穩定。(*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包括爐門、輔助風管、輔助風機、爐膛和爐頭噴火管,所述爐門和爐頭噴火管分別固定設置在爐膛兩端,所述爐門上設置有噴煤管、點火油管、內風道、噴煤風道、風機進氣管道和外風道;所述輔助風機設置在爐膛外,所述輔助風管固定設置在爐膛內壁底部,輔助風管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與輔助風機連接,且輔助風管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風孔。本技術使得煤粉能夠快速地在爐膛內均勻燃燒,并使燃燒時的火焰更穩定。【專利說明】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
本技術涉及工業燃燒機
,尤其涉及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該燃燒爐用煤粉為燃料,主要用于鋼鐵冶煉、化工設備、糧食加工、建筑機械等行業的烘干加熱。
技術介紹
目前,用于鋼鐵冶煉、化工設備、糧食烘干、建筑機械特別是浙青混合料攪拌設備上的煤粉燃燒爐,其主要由噴煤粉機、噴粉連接軟管、柴油點火裝置、鼓風機與煤粉燃燒爐組成煤粉燃燒器總成,其爐體結構通常是爐膛較大,而爐頭噴火口中位置處為喇叭形封口,爐膛內徑比爐頭內徑大。這就導致在燃燒爐內的燃燒殘留物容易結渣存留且結渣不易清除。又由于爐頭噴火口位置處采用喇叭形封口,盡管噴火口位置處及爐膛內部全部采用耐高溫澆注料或耐火磚,但在高溫火焰噴吹過程中,仍然很容易將噴火口燒蝕掉,不僅降低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壽命,甚至造成整個設備的損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現有技術中提出了如下技術:如中國專利號“200720036335.4”公開了一種多風道直筒式高效煤粉燃燒爐,其【公開日】為2008年02月27日,其技術方案為所述燃燒爐包括爐門、爐膛、噴火管,其特征是采用爐門、爐膛與爐頭噴火管拼裝成一體,在爐門上設置有噴煤管、點火油管、內風道、噴煤風道、風機進氣管道、外風道,噴煤管連接噴煤風道,點火油管固定在內風道內;內風道、噴煤風道、外風道均與直筒式爐膛相通。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受重力的影響,噴射進爐膛的煤粉往往聚集在點火油管下方的爐膛內燃燒,而點火油管上方的煤粉量較少,不僅導致煤粉難以快速充分燃燒,還導致爐膛內的火焰不穩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本技術使得煤粉能夠快速地在爐膛內均勻燃燒,并使燃燒時的火焰更穩定。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其特征在于:包括爐門、輔助風管、輔助風機、爐膛和爐頭噴火管,所述爐門和爐頭噴火管分別固定設置在爐膛兩端,所述爐門上設置有噴煤管、點火油管、內風道、噴煤風道、風機進氣管道和外風道;所述輔助風機設置在爐膛外,所述輔助風管固定設置在爐膛內壁底部,輔助風管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與輔助風機連接,且輔助風管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風孔。所述輔助風管上連接有豎向的出渣管,所述出渣管的一端穿過爐膛壁后與輔助風管的封閉端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堵頭。所述輔助風管的橫截面呈梯形,其上表面上均勻開設有多排風孔,其下表面為弧形面,輔助風管的下表面固定在爐膛內壁上。采用本技術的優點在于:一、本技術中,通過輔助風機和輔助風管向爐膛內部送風,煤粉能夠均勻分散在爐膛內,避免進入爐膛的煤粉聚集在爐膛下部燃燒,不僅使得煤粉的燃燒速度更快,還使得燃燒時的火焰更穩定,既能夠提高煤粉的利用率,又能提高烘干效率。二、本技術中,所述輔助風管上連接有豎向的出渣管,所述出渣管的一端穿過爐膛壁后與輔助風管的封閉端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堵頭,通過出渣管不僅能夠防止風孔堵塞,還有利于快速清理進入輔助風管爐渣。三、本技術中,所述輔助風管的橫截面呈梯形,其上表面上均勻開設有多排風孔,其下表面為弧形面,輔助風管的下表面固定在爐膛內壁上,此結構既使得煤粉在爐膛內的利用率更高,還能夠防止爐渣堆積在輔助風管與爐膛內壁之間。【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輔助風管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輔助風管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的標記為:1、噴煤管,2、點火油管,3、內風道,4、噴煤風道,5、風機進氣管道,6、爐門,7、外風道,8、爐膛,9、爐頭噴火管,10、輔助風機,11、輔助風管,12、出渣管,13、上表面,14、下表面,15、風孔。【具體實施方式】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包括爐門6、輔助風管11、輔助風機10、爐膛8和爐頭噴火管9,所述爐門6和爐頭噴火管9分別固定設置在爐膛8兩端,所述爐門6上設置有噴煤管1、點火油管2、內風道3、噴煤風道4、風機進氣管道5和外風道7,噴煤管I與噴煤風道4連接,點火油管2固定在內風道3內,內風道3、噴煤風道4、外風道7均與爐膛8相通;所述輔助風機10設置在爐膛8外,所述輔助風管11的橫截面呈梯形,其上表面13上均勻開設有多排風孔15,下表面14設置為與爐膛8內壁相適配的弧形面,且輔助風管11的下表面14固定在爐膛8底部的內壁上,以避免爐渣堆積在輔助風管11與爐膛8內壁之間,其中風孔15的數量根據輔助風管11的實際長度確定;所述輔助風管11包括兩端,一端為封閉端,設置在爐膛8的出火口,另一端設置在爐膛8的點火處,并與輔助風機10連接;另外,為了快速清理輔助風管11內的爐渣,并防止爐渣堵塞輔助風管11的風孔15,在輔助風管11的封閉端還連接有出渣管12,所述出渣管12的一端穿過爐膛8壁后與輔助風管11的封閉端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堵頭,打開堵頭,再通過輔助風機10送風就能夠快速清理掉落在輔助風管11內的爐渣。本技術中,所述輔助風機10優選對爐膛8柔和送風,使得煤粉既能夠較為均勻地分布在爐膛8內,又能夠防止產生的火焰不穩定。【權利要求】1.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其特征在于:包括爐門(6)、輔助風管(11)、輔助風機(10)、爐膛(8)和爐頭噴火管(9),所述爐門(6)和爐頭噴火管(9)分別固定設置在爐膛(8)兩端,所述爐門(6)上設置有噴煤管(I)、點火油管(2)、內風道(3)、噴煤風道(4)、風機進氣管道(5 )和外風道(7 );所述輔助風機(10 )設置在爐膛(8 )外,所述輔助風管(11)固定設置在爐膛(8)內壁底部,輔助風管(11)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與輔助風機(10)連接,且輔助風管(11)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風孔(1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風管(11)上連接有豎向的出渣管(12),所述出渣管(12)的一端穿過爐膛(8)壁后與輔助風管(11)的封閉端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堵頭。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風管(11)的橫截面呈梯形,其上表面(13)上均勻開設有多排風孔(15),其下表面(14)為弧形面,輔助風管(11)的下表面(14)固定在爐膛(8)內壁上。【文檔編號】F23C7/02GK203605216SQ201320801997【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9日 【專利技術者】湯素芳 申請人:湯素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風道直筒式煤粉燃燒爐,其特征在于:包括爐門(6)、輔助風管(11)、輔助風機(10)、爐膛(8)和爐頭噴火管(9),所述爐門(6)和爐頭噴火管(9)分別固定設置在爐膛(8)兩端,所述爐門(6)上設置有噴煤管(1)、點火油管(2)、內風道(3)、噴煤風道(4)、風機進氣管道(5)和外風道(7);所述輔助風機(10)設置在爐膛(8)外,所述輔助風管(11)固定設置在爐膛(8)內壁底部,輔助風管(11)的一端封閉,另一端與輔助風機(10)連接,且輔助風管(11)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風孔(1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素芳,
申請(專利權)人:湯素芳,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