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以江淮1號為主栽產品種,適當搭配早脆鈴棗,采用行間混栽、矮化密植,獲得高產豐產食用鮮棗。利用本方法栽培的江淮1號,果實大小整齊、口感紅脆、汁液豐富、甜酸可口,平均單果重25克,最大果重達65?克,8月底進入白熟期,9月上旬進入完熟期。早脆鈴棗果肉口感細嫩、汁液較多、濃甜略具微酸,平均單果重14克,成熟期8?月中旬,品質達上等水平,為南方食用鮮棗產業化水平向高層次發展提供技術手段。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介紹
紅棗樹是我國的重要落葉果樹種類之一,已被公認為中國獨有樹種,全球消費的99%棗產品均來源于我國。無論從食用角度、中醫藥應用和棗果的保健等用途上,都顯示出紅棗具有較強的國內外市場空間。然而,我國南方鮮食棗業生產上,良種數量少,品種結構不完整,產量低等因素,制約了我國南方各省鮮食棗業生產水平向高層次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栽培技術。選擇江淮1號為主栽產品種,適當搭配早脆鈴棗,采用行間混栽、矮化密植,獲得高產豐產食用鮮棗。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栽培技術,是選擇江淮1號與早脆鈴棗按3:1行間混栽,行株距采用3×3米密植;栽種時每坑回填5~10千克優質腐熟有機肥,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方式,使苗木根莖仍處于地平面,栽植時間為每年的3月~4月或10~11月。所述栽后管理,在栽植后灌一次透水,以后每隔3~5天灌次水,連灌2~3次;萌發新芽后15~20天,每株穴施尿素1.0~1.5千克;11月下旬~12月上旬,每株穴施優質有機肥10~15千克;12月下旬,灌足冬水。所述整形修剪,移栽苗木在40~50厘米處定干,樹高時2.2~2.5米剪去頂端,對留作培養結果的一次枝摘心,二次枝隨長隨摘心,采用低干矮冠圓頭形;對主枝及中干延長枝,將棗頭枝頂芽適度輕剪回剪。所述豐產栽培,初夏時對棗園耕翻10~20厘米,冬灌前,園內全面進行耕翻,深度15~20厘米,將枯枝落葉及雜草集中填埋,徹底清園;每年3月萌芽前每株穴施氮肥1.0~1.5千克,花前5~10天,每株穴施氮肥1.5~2.0千克,盛花期噴施濃度為O.2~0.3%鉀肥或尿素葉作為面肥,壯果期每株穴施磷肥1.0~1.5千克,秋季采果后,每株穴施優質有機肥10~15千克或復合肥1.5~2千克;壯果期灌一次透水,12月灌一次透水;盛花期適時抹除多余棗頭嫩梢,噴一次500倍液的赤霉素。所述病蟲害防治,冬季清園,刮除老樹皮,剪除蟲枝,運出園外銷毀;春季棗樹萌芽后,用500~1000倍敵敵畏乳劑或敵百蟲噴灑;幼果期適時噴施1000~1500倍敵敵畏或1000倍滅掃盡液;蚧殼蟲、天牛危害嚴重的樹體,用5-10倍氧化樂果液涂莖后用薄膜包扎。本專利技術以江淮1號為主栽產品種,適當搭配早脆鈴棗,采用行間混栽、矮化密植,獲得高產豐產食用鮮棗。利用本方法栽培的江淮1號,果實大小整齊、口感紅脆、汁液豐富、甜酸可口,平均單果重25克,最大果重達65?克,8月底進入白熟期,9月上旬進入完熟期。早脆鈴棗果肉口感細嫩、汁液較多、濃甜略具微酸,平均單果重14克,成熟期8?月中旬,品質達上等水平,為南方食用鮮棗產業化水平向高層次發展提供技術手段。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栽培技術,是選擇江淮1號為主栽產品種,適當搭配早脆鈴棗,采用行間混栽、矮化密植,獲得高產豐產食用鮮棗。一、棗園規劃1、品種選擇:是選擇江淮1號為主栽產品種,適當搭配早脆鈴棗,采用行間混栽,主栽品種與搭配品種比例以3:1為宜。2、土壤選擇:選擇地下水位低、灌排渠配套、水源和交通方便,土層厚、富含有機質的地段。3、株行距確定:行株距采用3×3米密植栽培。4、栽植方法及時間:栽植時挖深80厘米、口徑60×60厘米的坑,每坑回填5~10千克優質腐熟有機肥,填土20厘米后植苗,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方式,使苗木根莖仍處于地平面,栽植時間為每年的3月~4月或10~11月。二、栽后管理1、栽植后灌一次透水,以后根據土壤濕潤情況,每隔3~5天灌次水,連灌2~3次,并適時淺松土,清除樹盤內雜草。2、萌發新芽后15~20天,每株樹盤內呈圓形挖4~5個淺穴,施入尿素1.0~1.5千克。3、11月下旬~12月上旬,每株挖4~6個淺穴,?施優質有機肥10~15千克。4、12月下旬,灌足冬水。三、整形修剪1、降低高度:移栽苗木在40~50厘米處定干,剪去所有二次枝,待樹高達2.2~2.5米時剪去頂端。對留作培養結果的一次枝摘心,留50個二次枝摘心,二次枝隨長隨摘心。基部第1~3個二次枝留6~7節摘心,中部第4~5個二次枝留4~5節摘心,上部第6~7個二次枝留2~3節摘心,形成上窄下寬的圓錐形,摘心后及時抹芽。采用低干矮冠圓頭形,即干高40~50厘米,大、中型果枝組直接相間著生在主干上,多留結果枝組。2、休眠期修剪:對主枝及中干延長枝,將棗頭枝頂芽適度輕剪回剪。冬剪時對于干枯劈裂枝、病蟲枝、交叉重疊枝、下垂衰弱枝采用疏除、回縮方式復壯修剪。3、生長期修剪:4~9月對當年新萌發棗頭嫩梢,作為主、側枝延長枝,有發育空間則摘除生長頂芽;無發育空間則自基部抹除或重摘心處理。對中央領導干延長枝在生長季節采用摘除頂芽或重摘心加以控制。四、豐產栽培1、土壤管理:初夏時對棗園耕翻10~20厘米,增強土壤通透性,切斷樹體表層須根,促使根系向深層擴展發育。冬灌前,園內全面進行耕翻,深度15~20厘米,將枯枝落葉及雜草集中填埋,徹底清園。2、施肥:每年3月萌芽前每株穴施氮肥1.0~1.5千克。花前5~10天,每株穴施氮肥1.5~2.0千克。盛花期噴施濃度為O.2~0.3%鉀肥或尿素葉作為面肥。壯果期每株穴施磷肥1.0~1.5千克。秋季采果后,每株穴施優質有機肥10~15千克或復合肥1.5~2千克。3、灌溉管理:壯果期灌一次透水,12月灌一次透水。4、保花保果:巧施花前肥,盛花期適時抹除多余棗頭嫩梢,保留棗頭適時摘心,噴一次500倍液的赤霉素。采果后施足有機肥,及時防治蟲害,控制蟲害蔓延。5、冬季低溫時用稻草包扎樹干,做好防凍措施。五、病蟲害防治1、冬季清園,刮除老樹皮,剪除蟲枝,運出園外銷毀。2、棗樹萌芽后,為防止蛾類、尺蠖、毛蟲的幼蟲為害葉片,用500~1000倍敵敵畏乳劑或敵百蟲噴灑。3、幼果期適時噴施1000~1500倍敵敵畏或1000倍滅掃盡液防止食果類害蟲。4、個別蚧殼蟲、天牛危害嚴重的樹體,用5-10倍氧化樂果液涂莖后用薄膜包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選擇江淮1號與早脆鈴棗按3:1行間混栽,行株距采用3×3米密植;栽種時每坑回填5~10千克優質腐熟有機肥,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方式,使苗木根莖仍處于地平面,栽植時間為每年的3月~4月或10~11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選擇江淮1號與早脆
鈴棗按3:1行間混栽,行株距采用3×3米密植;栽種時每坑回填5~10
千克優質腐熟有機肥,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方式,使苗木根莖仍
處于地平面,栽植時間為每年的3月~4月或10~11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所
述栽后管理,在栽植后灌一次透水,以后每隔3~5天灌次水,連灌2~
3次;萌發新芽后15~20天,每株穴施尿素1.0~1.5千克;11月下旬~
12月上旬,每株穴施優質有機肥10~15千克;12月下旬,灌足冬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所
述整形修剪,移栽苗木在40~50厘米處定干,樹高時2.2~2.5米剪去
頂端,對留作培養結果的一次枝摘心,二次枝隨長隨摘心,采用低干
矮冠圓頭形;對主枝及中干延長枝,將棗頭枝頂芽適度輕剪回剪。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南方鮮食紅棗高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明遠,蔡星燎,孫鐵平,
申請(專利權)人:長沙創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