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中擠壓式過濾機是在液體如豆汁、果汁、蔬菜汁……等擠壓過程中同時進行過濾擠壓的過濾機結構,其包括機殼和設在機殼一端的機座和另端出渣端,以及內部架空設置過濾器,且該過濾器內設螺旋擠壓器達到擠壓、過濾架工處理流程同步進行,并減少加工流程中漿汁與空氣的接觸,有效提高食用液體的衛生安全與質量。(*該技術在200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絞、榨汁液體的加工裝置。一般食品機械在處理有關絞、榨汁液體的加工時,是將加工物先予以絞榨出漿液,然后將該含有纖維渣的漿液再經過另一過濾機進行濾渣,在一般已知的液體絞、榨汁過濾加工裝置,常因機具加工步驟的流程與安排,導致液體與空氣的頻繁接觸,進而產生細菌的感染與變質,直接影響了液體原有的新鮮度與安全衛生質量。因此,有關食用液體的絞、榨汁液與過濾加工處理,必須加以更新,以保障食用液體的安全與質量。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絞、榨汁液與過濾一次加工處理,使具液體原有新鮮度和安全衛生質量的液中擠壓式過濾裝置。本技術的實施是以使絞、榨的食品的漿液絞榨出來之后,能立即在機具的加工處理流程中直接進行擠壓過濾處理,達到一次性加工處理為設計依據。本技術包括機殼,其特征在于該機殼為中空殼體,在該殼體一端設有一機座,另端為出渣端,在殼體內部架空設置一圓錐狀過濾裝置,在殼體上設有上、下清水入口,以及上、下排放口;設在殼體一端的機座設有一受外力連動的被動輪,該被動輪是連動一末端定位在機座內定位套的螺旋擠壓器,該螺旋擠壓器伸設在殼體內部的過濾裝置里面,而螺旋擠壓器的前端則定位在殼體另端出渣端的出渣口處;在機座上設有一輸入口;且該定位組裝螺旋擠壓器的定位套露出機座外端,該定位套外端緣與機座間,設一螺旋調整栓,藉該調整栓調整定位套與機座的間距,進而調整設定螺旋擠壓器周緣與過濾裝置內壁的間距;出渣端位于殼體的另端,在殼體出渣口的外側設有一可受推啟閉的壓力蓋,該壓力蓋受一壓力臂所砥置,而壓力臂則受一可調整壓力的壓力彈簧所砥置,施以殘渣干度設定及殘渣自動外排,該壓力蓋與殼體間以鉸鏈連接。進一步,本技術的殼體內部架空設置的過濾裝置是擠壓式細網的鋼片網,其網孔內徑為內小、外大的錐狀網孔。本技術的液體輸入口位于殼體一端機座上,而排放口位于殼體近出渣端的殼體上。而本技術具有結構精簡獨特的「液中擠壓式過濾機」,不但完全區別于已有技術,而且能確實達到一次接續加工處理的實用性與安全衛生性,其創作設計內容如以下附圖及文字所敘述。本技術的附圖簡單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側視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及部份剖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面圖。圖4是本技術使用流程圖。圖示符號1-機殼,10-過濾裝置,11-清水入口,12、13-排放口,2-機座,20-輸入口,21-被動輪,22-定位套,23-調整栓,3-出渣端,30-出渣口,31-壓力蓋,32-鉸鏈,33-壓力臂,34-彈簧,35-擋片,4-螺旋擠壓器,5-動力機,6-盛桶,7-成品排放端,8-加壓幫浦,A.B.C.D.E.F.G-管路,a.b.d1.e.e1.f.g-控制閥。請先參閱圖1~圖3所示,本技術的機具本體包含有機殼1、機座2、出渣端3、螺旋擠壓器4等主要部份;其中機殼1為一中空殼體,在殼體一端組配機座2,另端則為出渣端3,在殼體內部兩端間設有一圓錐狀過濾裝置10,該過濾裝置10為擠壓式#300細網的圓錐狀鋼片網結構,該過濾裝置10上所具備的網目為內小外大的錐狀孔,以具備不塞網功效;在此過濾裝置10內部伸設一可調整位移的錐桿式螺旋擠壓器4,該螺旋擠壓器4前端是定位支設在機殼1出渣端3的中心,而擠壓器4末端則連接機殼1的另端機座2的被動輪21上,以施連動定位旋轉,且該擠壓器4末端除導接在被動輪21之外,亦定位組配在機座2的定位套22,此定位套22中以軸承將擠壓器定位組裝,而此定位套22外端緣與機座2間設有一調整栓23,由該調整栓23控制定位套22與機座2的間距,進而調整擠壓器4周緣與過濾裝置10的間距,達到擠干多少的程序設定目的。機座2是直接接續在機殼1的一端,在機座2外端設一被動輪21(皮帶輪或鏈輪),由被動輪21直接連動末端設在機座2的螺旋擠壓器4,而該被動輪21的運轉如圖4所示由動力機5連動,且在機座2上設豆、果漿液輸入口20。出渣端3位于機殼1另端,并在機殼1該端中心設定螺旋擠壓器4的前端,并設置出渣口30,出渣口30的外側受一壓力蓋31阻擋,該壓力蓋31具有鉸鏈32可被推掀動,壓力蓋31的壓力源則由一壓力臂33予以砥置,而壓力臂33的壓力則由一可調松緊的壓力彈簧34所提供;在機殼1的出渣端3的兩側設有擋片35,引導出榨干的豆、果渣。在機殼1本身近機座2的一側殼體上設有上下清水入口11,近出渣端3的一側殼體上則設有上、下排放口12、13,而加工處理過后的成品出口是位于上方的排放口12,以達到機內永保充滿的狀態,而無空氣進入,使在加工過程中完全不與空氣接觸,具有理想加工環境及保證加工質量。請再參閱圖4所示使用流程圖,本技術的液中擠壓式過濾機串接在豆、果漿液盛桶6與加工成品排放端7之間,以達到直接串接密閉加工擠壓過濾的效益。其中如圖4所示,盛桶6與本技術的機座2的輸入口21間串設有一加壓幫浦8,在加壓幫浦8與輸入口21間的管路A上設有控制閥a,而控制閥a與加壓幫浦8間分支另一取樣管路B及啟閉取樣管路B的控制閥b(執行桶內液體的取樣與排放);機殼1上、下清水入口11導接清水入水管C,在清洗時送進清水;另在機殼體1另端上方排放口12處則以管路D導接至加工成品排放端7,并在該管路D上分支另一管路E及控制閥e聯結機殼1下方排放口13及控制閥e1至清洗排放端9;在機殼1上方排放口12與加工成品排放端7間設有一控制閥d1,控制閥d1與機殼1上方排放口12間則分支另一管路f至盛桶6處,并在管路F上設有控制閥f;控制閥d1與加工成品排放端9的管路D上另分支一成品取樣管路G,且設有控制閥g。在使用上,由盛桶6藉加工幫浦8將漿液加壓傳送經控制閥a、管路A進入機座2中,并充滿在機殼1內部經過濾裝置10予以濾渣,而殘留在過濾裝置10內的殘渣則受螺旋擠壓器4予以向前擠壓榨干,而擠壓過濾后的液體由上方排放口12經管路D、控制閥d1由加工成品排放端7排出;而過濾裝置10內的殘渣在擠壓推力達到壓力蓋31壓力彈簧34設定值得時,即自動砥推外排。對于未擠壓過濾前的液體的取樣,則由管路B及控制閥b予以取樣檢示盛桶6內液體質量。對于擠奪過濾后的成品取樣,則由管路G、控制閥g予以取樣檢示過濾后的液體質量。在機具及管路清洗時,則由上、下清水入口11的清水入水管C供入清水,藉機具系統的運作,及相關控制閥的啟閉,而達到整體機具內部與管路系統的加壓沖洗。本技術在使用上,有如下的使用效果1.由于采用一次擠壓式過濾結構設計,免除了另設細果、豆渣的裝置空間。2.大幅度提高果、豆乳漿液的收成率(果、豆乳量較一般處理增加10~20%)。3.使用擠壓式#300細網,不會塞網。4.果、豆渣重量減半,達到水份67~73%。5.提高果、豆乳濃度數1~2度。6.自動清洗,省工省時。7.靜運轉、安全、衛生。8.完全密封、安全、衛生。9.液中式擠壓過濾設計,可多連式運用提高產量。可見,本技術的液中擠壓式過濾機,不但結構精簡、實用,且具有安全、衛生的同步擠壓過濾的優異加工質量與效益,確屬一新穎、實用、且進步性的新型創作,而所具備的特征與結構更為一般所無相同具備擁有。權利要求1.一種液中擠壓式過濾機,包括機殼,其特征在于該機殼為一中空殼體,其一端設機座,另一端為出渣端,而內部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中擠壓式過濾機,包括機殼,其特征在于該機殼為一中空殼體,其一端設機座,另一端為出渣端,而內部則架空設置一圓錐狀過濾裝置,并且在該殼體上設有上、下清水入口和上、下排放口;該機座設有受外力連動的被動輪,該被動輪連動一末端定位在機座內定位套的螺旋擠壓器,該螺旋擠壓器伸設在該過濾裝置內,且其前端定位在該出渣端的出渣口處;該機座上設一輸入口,且該定位組裝螺旋擠壓器的定位套露出機座外端,并在該定位套的外端緣與機座間設一螺旋調整栓;該出渣口的外側設有一可受推啟閉的壓力蓋,并設有一抵置該壓力蓋的壓力臂和抵置該壓力臂的壓力彈簧,該壓力蓋與殼體以鉸鏈聯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清和,
申請(專利權)人:林清和,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