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包含患者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信息分析系統、醫生智能移動終端,所述的患者智能移動終端通過第一通信鏈路與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建立連接,所述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通過第二通信鏈路與醫生智能移動終端建立連接,醫生智能移動終端將信息反饋給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和患者智能移動終端。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表現在:實時監控患者的體征,保證隨時診斷,及時就診;診斷數據可存儲與云數據端,以保證患者數據和患者-醫生的實時互動數據的真實性和可溯源性,并供調閱;保證了確診率,提高診療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
技術介紹
由于H7N9禽流感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經濟負擔,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ARDS是指肺內、外嚴重疾病導致以肺毛細血管彌漫性損傷、通透性增強為基礎,以肺水腫、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張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進行性呼吸窘迫和難治性低氧血癥為臨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綜合征。該病起病急驟,發展迅猛,預后極差,死亡率高達50%以上。目前缺乏現代化的方法去會診和推廣切實可行的診療技術,致使接受病人的各醫療單位診治水平參差不一,表現為早期診斷不足,有效治療方法不能被及時實施,死亡率較高。所謂“物聯網醫學”為聯合傳感器、信息技術和現有的動態網絡設施,實現遠距離的醫院、患者和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最終解決醫療問題。中國專利文獻CN103479350A公開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體征監護的操作方法及裝置。但是其無法實時存儲即不可被以后的醫療診斷所借鑒。目前關于一種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包含患者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信息分析系統、醫生智能移動終端,所述的患者智能移動終端通過第一通信鏈路與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建立連接,所述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通過第二通信鏈路與醫生智能移動終端建立連接,醫生智能移動終端經由第三通信鏈路將信息反饋給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并通過第四通信鏈路將信息反饋給患者智能移動終端,所述的患者智能移動終端包括相互連接的無線心電監護儀及移動終端,移動終端通過第一通信鏈路與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建立連接。所述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包含第一數據處理單元、第一通信單元、第一數據存儲單元、第二通信單元,所述的第一數據處理單元分別連接第一通信單元、第一數據存儲單元及第二通信單元,所述的第一通信單元通過第一通信鏈路與所述移動終端建立連接,所述的第二通信單元通過第二通信鏈路與醫生智能移動終端建立連接。所述醫生智能移動終端包含人機交互系統、第二數據存儲單元、第三通信單元、第四通信單元,所述的人機交互系統連接第三通信單元、第二數據存儲單元及第四通信單元,所述的第三通信單元通過第三通信鏈路與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建立連接,所述的人機交互系統通過第四通信單元將反饋信息發送至第三通信鏈路及第四通信鏈路。本專利技術優點在于:1、實時監控患者的體征,保證隨時診斷,及時就診;2、診斷數據可存儲于云數據端,以保證患者數據和患者-醫生的實時互動數據的真實性和可溯源性,并供調閱;3、保證了確診率,提高診療效率。【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專利技術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的工作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1.患者智能移動終端?????????????????????11.移動終端12.無線心電監護儀????????????????????????????2.智能信息分析系統21.第一通信單元??????????????????????????22.第一數據處理單元23.第一數據存儲單元???????????????????24.第二通信單元3.醫生智能移動終端?????????????????????31.第三通信單元32.第二數據存儲單元???????????????????33.人機交互系統34.第四通信單元??????????????????????????41.第一通信鏈路42.第二通信鏈路??????????????????????????43.第三通信鏈路44.第四通信鏈路請參見圖1,圖1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的工作流程示意圖。所述的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包括患者智能移動終端1、管理中心云計算端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2、及醫生智能移動終端3。所述的患者智能移動終端1采集患者的臨床數據、用藥信息,以及通過無線心電監護儀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動態變化。患者智能移動終端1包含無線心電監護儀12、移動終端11(移動終端11可以為例如帶有藍牙傳輸功能的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中的任意一種)。無線心電監護儀12用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心電、體溫、脈搏、呼吸、心率、血氧監測,無創血壓)的動態變化,并通過藍牙傳輸至移動終端11。移動終端11設置醫患互動模塊允許患者在醫生或護士協助下以文字、圖片等形式輸入患者的病情評估、病情變化及各項檢查項目(包括影響學資料)。患者智能移動終端1可被放置于二三級醫院的ICU病房中使用。收集到的患者數據通過第一通信鏈路41(第一通信鏈路41可以為例如GSM/3G、WIFI等Internet網絡中的任意一種網絡)傳輸至管理中心云計算端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2,數據由管理中心云計算端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2的第一通信單元21負責接收。智能信息分析系統2可對數據進行分析。智能信息分析系統2包含第一數據處理單元22、第一通信單元21、第一數據存儲單元23、第二通信單元24,所述的第一數據處理單元22分別連接第一通信單元21、第一數據存儲單元23及第二通信單元24。第一數據處理單元22包括至少一臺計算機和一套計算機程序,第一數據存儲單元23包含例如病例數據存儲服務器、數據庫軟件。所述的第二通信單元24通過第二通信鏈路42(第二通信鏈路142可以為例如GSM/3G、WIFI等Internet網絡中的任意一種網絡)傳輸信息至醫生智能移動終端3的第三通信單元31。第一數據存儲單元23存儲所有的患者數據和患者-醫生的實時互動數據以保證真實性和可溯源性,并供調閱。醫生智能移動終端3包括人機交互系統33、第三通信單元31、第二數據存儲單元32、第四通信單元34,所述的人機交互系統33連接第三通信單元31、第二數據存儲單元32及第四通信單元34。醫生智能移動終端3將接收到的數據保存在第二數據存儲單元32,供醫療專家調閱。人機交互系統33包括顯示器和一套程序,可將采集及經處理的信息顯示給醫療專家。醫療專家根據上述信息給出醫療建議(包括ARDS診斷、制定治療方案、評估治療效果等),醫療建議通過醫生智能移動終端3的第四通信單元34經由第三通信鏈路43(包括例如語音、短信息等形式)傳輸至患者智能移動終端1和經由第四通信鏈路44傳輸至管理中心云計算端的第一數據存儲單元23。本專利技術所述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模型的流程具體如下:1.配備患者智能移動終端1至二三級醫院的患者,并安裝相關軟件及完成程序預設;2.患者智能移動終端1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動態變化,并上傳患者病情評估、病情變化及各項檢查結果。3.上傳至患者智能移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含患者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信息分析系統、醫生智能移動終端,所述的患者智能移動終端通過第一通信鏈路與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建立連接,所述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通過第二通信鏈路與醫生智能移動終端建立連接,醫生智能移動終端經由第三通信鏈路將信息反饋給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并通過第四通信鏈路將信息反饋給患者智能移動終端,所述的患者智能移動終端包括相互連接的無線心電監護儀及移動終端,移動終端通過第一通信鏈路與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建立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含患者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信息分析系統、醫生智能移動終端,所述的患者智能移動終端通過第一通信鏈路與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建立連接,所述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通過第二通信鏈路與醫生智能移動終端建立連接,醫生智能移動終端經由第三通信鏈路將信息反饋給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并通過第四通信鏈路將信息反饋給患者智能移動終端,所述的患者智能移動終端包括相互連接的無線心電監護儀及移動終端,移動終端通過第一通信鏈路與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建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加端物聯網的ARDS監測和分析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信息分析系統包含第一數據處理單元、第一通信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春學,宋振舉,周建,
申請(專利權)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