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鋁復合散熱器,由設有噴粉涂層的數個散熱單片(1)連接而成;所述散熱單片(1)設有散熱水道,該散熱水道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鋼制分水管(2);所述鋼制分水管(2)由鋼管(8)和設在所述鋼管(8)兩端的鋼制圓絲頭(9)組成;所述上鋼制分水管(2)覆蓋有上罩(3),該上罩(3)的端頭通過上罩封頭(5)與所述散熱單片(1)相接;所述下鋼制分水管(2)覆蓋有下罩(4),其特征在于:數個所述散熱單片(1)均由鋼制散熱管(6)分別與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通過全自動機械脹管緊密地復合在一起;所述鋼管(8)與所述鋼制散熱管(6)焊接到一起;所述上罩(3)的正面設有空氣對流孔。(*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鋼鋁復合散熱器,由設有噴粉涂層的數個散熱單片連接而成;所述散熱單片設有散熱水道,該散熱水道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鋼制分水管;所述鋼制分水管由鋼管和設在所述鋼管兩端的鋼制圓絲頭組成;所述上鋼制分水管覆蓋有上罩,該上罩的端頭通過上罩封頭與所述散熱單片相接;所述下鋼制分水管覆蓋有下罩,其特征在于:數個所述散熱單片均由鋼制散熱管分別與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左鋁合金散熱柱翼、右鋁合金散熱柱翼通過全自動機械脹管緊密地復合在一起;所述鋼管與所述鋼制散熱管焊接到一起;所述上罩的正面設有空氣對流孔。本技術散熱效率高、性價比高且裝飾效果良好?!緦@f明】鋼鋁復合散熱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散熱器,尤其涉及鋼鋁復合散熱器。
技術介紹
傳統的鋼鋁復合散熱器由于采用片厚與片寬相同的尺寸,比如75mmX75mm,這將導致制造中的散熱鋁翼成本高,散熱效率并沒有增加多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散熱效果好且性價比高的鋼鋁復合散熱器。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所述的鋼鋁復合散熱器,由設有噴粉涂層的數個散熱單片連接而成;所述散熱單片設有散熱水道,該散熱水道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鋼制分水管;所述鋼制分水管由鋼管和設在所述鋼管兩端的鋼制圓絲頭組成;所述上鋼制分水管覆蓋有上罩,該上罩的端頭通過上罩封頭與所述散熱單片相接;所述下鋼制分水管覆蓋有下罩,其特征在于:數個所述散熱單片均由鋼制散熱管分別與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左鋁合金散熱柱翼、右鋁合金散熱柱翼通過全自動機械脹管緊密地復合在一起;所述鋼管與所述鋼制散熱管焊接到一起;所述上罩的正面設有空氣對流孔。所述左鋁合金散熱柱翼或所述右鋁合金散熱柱翼設有側邊平面。所述上罩封頭呈“八”字型結構卡在所述上罩上,并分別與所述左鋁合金散熱柱翼和所述右鋁合金散熱柱翼的側邊平面的上部鉚接在一起。所述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和所述左鋁合金散熱柱翼及所述右鋁合金散熱柱翼的橫截面相似,且其背面均設有4飛個散熱翹片,該相鄰翹片間形成包圍式結構。所述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和所述左鋁合金散熱柱翼及所述右鋁合金散熱柱翼的尺寸均為75_X48mm。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由于本技術散熱柱翼截面形狀厚度尺寸比以往的有所減小,使得成組散熱器占空間更少,而且視覺更加貼服、美觀;同時尺寸設計為75mmX48mm,從而減少了相應散熱柱翼的成本,整組散熱器更加輕巧美觀,經濟實用。2、由于本技術設有帶側平面的鋁合金散熱柱翼,該鋁合金散熱柱翼與呈“八”字型結構的上罩封頭鉚接在一起,因此,使得上罩封頭不易歪斜、掉落。3、本技術散熱鋁翼截面的設計巧妙地增加了散熱表面積,主要表現在背面設有4飛個散熱翹片,正面平整耐看,背面設計有更多的散熱翹片,這有效地增加了散熱鋁翼的輻射散熱面積,將使得散熱器背面流通空氣加熱,且在散器片間由相鄰翹片間形成的半包圍式結構內產生強烈的對流散熱。從而整體上提升了散熱器的對流、輻射的散熱能力,因此,散熱效果良好。4、由于本技術兩邊設有帶側平面的鋁合金柱翼散熱片,因此,使得散熱器側方觀察更為受看。5、由于本技術表面設有噴粉涂層,因此本實用型新外表光潔亮麗,裝飾效果良好?!緦@綀D】【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成品軸側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側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橫向截面圖。圖中:I一散熱單片2—鋼制分水管3—上罩4一下罩5—上罩封頭6—鋼制散熱管 7—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 8—鋼管 9 一鋼制圓絲頭10—左鋁合金散熱柱翼 11一右鋁合金散熱柱翼?!揪唧w實施方式】如圖廣4所示,鋼鋁復合散熱器,由設有噴粉涂層的數個散熱單片I連接而成。散熱單片I設有散熱水道,該散熱水道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鋼制分水管2 ;鋼制分水管2由鋼管8和設在鋼管8兩端的鋼制圓絲頭9組成;上鋼制分水管2覆蓋有上罩3,該上罩3的端頭通過上罩封頭5與散熱單片I相接;下鋼制分水管2覆蓋有下罩4。數個散熱單片I均由鋼制散熱管6分別與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通過全自動機械脹管緊密地復合在一起;鋼管8與鋼制散熱管6焊接到一起;上罩3的正面設有空氣對流孔。其中: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或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設有側邊平面。上罩封頭5呈“八”字型結構卡在上罩3上,并分別與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和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的側邊平面的上部鉚接在一起。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和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及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的橫截面相似,且其背面均設有4飛個散熱翹片,該相鄰翹片間形成包圍式結構。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和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及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的尺寸均為 75mmX48mm。使用時,熱水介質經鋼制分水管2流經鋼制散熱管6,然后將熱量傳導給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因此在鋁合金柱翼表面形成強勢的熱輻射和熱對流,高效地將熱量散發到散熱器所在的空間,給寒冷的冬季室內帶來溫暖。【權利要求】1.鋼鋁復合散熱器,由設有噴粉涂層的數個散熱單片(I)連接而成;所述散熱單片(I)設有散熱水道,該散熱水道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鋼制分水管(2);所述鋼制分水管(2)由鋼管(8)和設在所述鋼管(8)兩端的鋼制圓絲頭(9)組成;所述上鋼制分水管(2)覆蓋有上罩(3 ),該上罩(3 )的端頭通過上罩封頭(5 )與所述散熱單片(I)相接;所述下鋼制分水管(2 )覆蓋有下罩(4),其特征在于:數個所述散熱單片(I)均由鋼制散熱管(6)分別與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通過全自動機械脹管緊密地復合在一起;所述鋼管(8)與所述鋼制散熱管(6)焊接到一起;所述上罩(3)的正面設有空氣對流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鋁復合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或所述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設有側邊平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鋁復合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封頭(5)呈“八”字型結構卡在所述上罩(3)上,并分別與所述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和所述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的側邊平面的上部鉚接在一起。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鋁復合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和所述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及所述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的橫截面相似,且其背面均設有4飛個散熱翹片,該相鄰翹片間形成包圍式結構。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鋁復合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和所述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及所述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的尺寸均為75mmX48mm?!疚臋n編號】F28F21/08GK203550663SQ201320403143【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9日 【專利技術者】吳繼祖, 吳繼信, 杜澤虎, 周軍林 申請人:蘭州隴星沃爾凱采暖設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鋼鋁復合散熱器,由設有噴粉涂層的數個散熱單片(1)連接而成;所述散熱單片(1)設有散熱水道,該散熱水道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鋼制分水管(2);所述鋼制分水管(2)由鋼管(8)和設在所述鋼管(8)兩端的鋼制圓絲頭(9)組成;所述上鋼制分水管(2)覆蓋有上罩(3),該上罩(3)的端頭通過上罩封頭(5)與所述散熱單片(1)相接;所述下鋼制分水管(2)覆蓋有下罩(4),其特征在于:數個所述散熱單片(1)均由鋼制散熱管(6)分別與中間鋁合金散熱柱翼(7)、左鋁合金散熱柱翼(10)、右鋁合金散熱柱翼(11)通過全自動機械脹管緊密地復合在一起;所述鋼管(8)與所述鋼制散熱管(6)焊接到一起;所述上罩(3)的正面設有空氣對流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繼祖,吳繼信,杜澤虎,周軍林,
申請(專利權)人:蘭州隴星沃爾凱采暖設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