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泥漿固化方法,首先將18~20質量份的螢石、20~23質量份的純堿、7~9質量份的石英砂、40~50質量份的氟石膏、10~12質量份的生石灰、6~8質量份的石灰石混合打磨,制成比表面積較大的粉末固化劑,將待處理的泥漿與上述固化劑粉末混勻后,攤鋪固化。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使泥漿凝結、固化,具有早強、高強的優點,其固化后的泥材強度高、耐腐蝕性強,可用作各種環境下的建筑施工材料。且本方法可直接用于含水量較高的淤泥或污泥固化,經濟、環保,實現了固廢資源的再利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首先將18~20質量份的螢石、20~23質量份的純堿、7~9質量份的石英砂、40~50質量份的氟石膏、10~12質量份的生石灰、6~8質量份的石灰石混合打磨,制成比表面積較大的粉末固化劑,將待處理的泥漿與上述固化劑粉末混勻后,攤鋪固化。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使泥漿凝結、固化,具有早強、高強的優點,其固化后的泥材強度高、耐腐蝕性強,可用作各種環境下的建筑施工材料。且本方法可直接用于含水量較高的淤泥或污泥固化,經濟、環保,實現了固廢資源的再利用。【專利說明】
本專利技術屬于環保
,具體為一種固化淤泥或水泥等泥漿的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對改善環境質量有著更迫切的需求,但隨著工業發展的多元化,污染源也更加復雜。如城市污水中,就有來自于居民住宅、單位、學校、醫院以及公共設施排水機構收集的各種污水。而污泥作為污水處理的附屬品,污水中大多無法濾除或消解的成分都沉淀集中在污泥中,污泥的處理工藝主要包括濃縮、脫水、消化、發酵、干化等工藝,處理后通過衛生填埋、水體消納、焚燒處理、堆肥處理和土地利用等方式使污泥能夠減量化、資源化。但有些污泥由于成分過于復雜,或在后期處理中,污泥成分結構遭到破壞,而導致其成為無法固化的淤泥。對于這種淤泥,由于其處于流體狀態,無法被妥善的處置,存在容易隨水體流動,使污染面積擴大化;淤泥表面干燥后,粉塵會飄散入大氣中等危害,故急切需要短時間內能夠使其穩定下來的方法,污泥固化劑就是由此目的產生的產品之一。同時,某些經處理后仍含有毒害物質的淤泥,已不適用于衛生填埋、水體消納、焚燒處理、堆肥處理和土地利用等方式進行處理,故加工后作為道路、河堤、路坡等土木建設的材料也是一種較好的資源化方式。而目前市場上的污泥固化劑固化后的污泥用作建筑材料,效果不甚理想,且不能直接用于含水量較高的淤泥,通常還需要對淤泥做降低含水量的處理,工序復雜,成 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成本低、固化效果好的泥漿固化方法,可用于來自污水處理廠、工業生產或河渠湖泊中產生的污泥或淤泥固化,以及用作施工地基淤泥和工程建設中水泥漿的固化。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一)制作固化劑;(a)將18~20質量份的螢石(氟石)粉碎至粒徑在IOmm以下的顆粒;(b)將粉碎后的螢石和20~23質量份的純堿(碳酸鈉)、7~9質量份的石英砂混合,再將混合物粉磨至粒徑在1_以下;(c)將粉磨后的混合粉末送入煅燒室,在800°C~900°C的環境中煅燒;(d)將40~50質量份的氟石骨、10~12質量份的生石灰、6~8質量份的石灰石與煅燒后的螢石、純堿和石英砂混合后粉磨,粉磨后的混合粉末作為固化劑;(二)固化泥漿;(e)將泥漿通過泥漿泵計量送入攪拌罐,將散裝的固化劑投入儲料罐,按摻比計量,通過螺旋輸送機向攪拌罐內送入定量的固化劑,均勻攪拌;(f)通過泥漿泵將攪拌好的泥漿送入施工面。固化劑粉料及泥漿在密閉的狀態下輸送或攪拌,不會給施工現場造成揚塵污染。攪拌好的泥漿在常溫下固化兩個小時,即可達到一定強度。如采用摻入所述固化劑的泥漿制成建筑制品,在常溫下,還需15-28天的養護周期。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包括: 步驟(二)中,粉磨后的固化劑粉末比表面積一般控制在300~600m2/kg左右。而所述氟石膏來自氟化物生產中產生的工業廢石膏,如氫氟酸或氟化鹽生產廠,一般都會產生大量的氟石膏殘渣,因其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如不能合理利用,對環境、動植物和人都會造成危害。本專利技術通過大量適用,以廢制廢,環保節能。進一步的,在步驟(二)中,先測量泥漿的含水量,根據泥漿含水量及目標固化強度,摻入一定量的固化劑。或者,在固化泥漿步驟中,增加如下測試步驟:將待固化的泥漿,取出若干份,順序編號,依次加入摻入質量遞增的固化劑,常溫下固化,2小時后,測試記錄固化后的泥漿強度,選出合適的固化劑摻量。并且,上述步驟中,序號相鄰的泥漿份之間遞增的摻入比單位為1%~5%質量份。本專利技術所述泥漿一般指重量含水量為100%~300%的泥漿(即水份和干燥泥土的質量比),針對上述成分的泥漿,按照內摻法,固化劑的質量摻入比約為15%~35%。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I)應用在污泥、淤泥或水泥等泥漿材料的固化中,能夠實現泥漿的快凝、快硬。在硬化時,還能產生一定的體積膨脹,有利于改善建筑制品的結構密實性,增強土粒粘結性,因此具有早強、高強的特點;2)本專利技術固化劑通過化學反應,從泥漿中吸收大量游離水分而轉化成水化產物結構水,因此在高水固比下可以避免顆粒凝結之前的沉降現象,能直接固化含水量高達100%-300%的泥漿或淤泥,固化后的強度與固化劑的摻量呈正比;3 )本專利技術中,水化反應受有機質影響小,能黏結有機質土,對含有機質的高水泥漿和淤泥也有很好的固化效果;4)本專利技術制作出的固化劑為粉末材料,固化使用方便,在施工現場將固化劑按預定的比例加入泥漿或淤泥中攪拌均勻即可實現快速固化;5)本專利技術固化后的泥漿或淤泥既可在空氣中硬化,也可在水中硬化,達到一定強度的泥漿或淤泥固化體抗化學侵蝕性好,即使海水干濕浸泡影響,固化體也不會開裂,強度也不下降,故本專利技術適用范圍廣。【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闡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以及技術效果,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介紹。本專利技術的泥漿固化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一)制作固化劑;(a)將18~20質量份的螢石粉碎至粒徑在IOmm以下的顆粒;(b)將粉碎后的螢石和20~23質量份的純堿、7~9質量份的石英砂混合,再將混合物粉磨至粒徑在1_以下;(c)將粉磨后的混合粉末送入煅燒室,在800°C~900°C的環境中煅燒;(d)將40~50質量份的氟石骨、10~12質量份的生石灰、6~8質量份的石灰石與煅燒后的螢石、純堿和石英砂混合后粉磨至比表面積300~600m2/kg,粉磨后的混合粉末作為固化劑,裝袋備用;(二)固化泥漿;(e)將泥漿通過泥漿泵計量送入攪拌罐,將散裝的固化劑投入儲料罐,按摻比計量,通過螺旋輸送機向攪拌罐內送入定量的固化劑,均勻攪拌;(f)通過泥漿泵將攪拌好的泥漿送入施工面。在上述步驟(二)中,先測量泥漿的含水量,根據泥漿含水量及目標固化強度,摻入一定量的固化劑。對于固化劑的摻入比,可在完成上述制作固化劑的步驟后,通過多次實驗,測試出泥漿含水量、目標固化強度及既定配比的固化劑摻量之間的關系圖表,作為實際使用中的參照依據。或者,在固化過程中,先進行摻入量的測試:將待固化的泥漿,取出若干份,順序編號,依次加入摻入質量遞增的固化劑,常溫下固化,2小時后,測試記錄固化后的泥漿強度,選出合適的固化劑摻量。序號相鄰的泥漿份之間遞增的摻入比單位可設為1%~5%的質量份。本專利技術所說常溫,一般是指15°C到25°C,如環境溫度變化,固化時間可對應調整,一般固化兩小時后,泥土的強度即可到達到一定強度,一般摻量越多,固化強度越大。本專利技術所述適用的泥漿為重量含水量為100%~300%的泥漿,按照內摻法,固化劑的摻入比為15%~35% (固化劑占總重比)。對高含水率的淤泥或污泥,普通固化劑一般只能將其固化成凝固狀態,沒有實際的強度,故不適合用作建筑制品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泥漿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一)制作固化劑;(a)將18~20質量份的螢石粉碎至粒徑在10mm以下的顆粒;(b)將粉碎后的螢石和20~23質量份的純堿、7~9質量份的石英砂混合,再將混合物粉磨至粒徑在1mm以下;(c)將粉磨后的混合粉末送入煅燒室,在800℃~900℃的環境中煅燒;(d)將40~50質量份的氟石膏、10~12質量份的生石灰、6~8質量份的石灰石與煅燒后的螢石、純堿和石英砂混合后粉磨,粉磨后的混合粉末作為固化劑;(二)固化泥漿;(e)將泥漿通過泥漿泵計量送入攪拌罐,將固化劑投入儲料罐,按摻比計量,通過螺旋輸送機向攪拌罐內送入定量的固化劑,均勻攪拌;(f)通過泥漿泵將攪拌好的泥漿送入施工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祁守崗,李平,盧忠龍,高學清,楊茂濤,繆亮,王晶晶,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福臻再生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