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包括一本體、一導光部件以及多個發光二極管。本體具有一第一半殼以及一第二半殼。第一、二半殼組合形成一空腔于其內,且第二半殼具有一孔洞,用以供一待測管體插入。導光部件位于空腔內。發光二極管位于空腔內且排列于孔洞的邊緣。發光二極管位于導光部件以及第二半殼之間。發光二極管所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傳導后,通過孔洞射出至待測管體的內管壁。(*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
[0001 ] 本技術是有關于一種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黑管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有瑕疵。尤其是內管的瑕疵不但不容易檢測,還會造成吹奏出的音質失真,遭受客戶抱怨。然而習知的內管檢測方式是請檢測員將黑管對著日光燈做目視檢測。這樣的檢測方式不但會因為日光燈太過刺眼,使得檢測效果不佳,還會嚴重影響檢測員的視力。習知的檢測方式不但達不到預期的功效,還會造成檢測員的職業傷害。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技術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其包括一本體、一導光部件以及多個發光二極管。本體具有一第一半殼以及一第二半殼。第一、二半殼組合形成一空腔于其內,且第二半殼具有一孔洞,用以供一待測管體插入。導光部件位于空腔內。發光二極管位于空腔內且排列于孔洞的邊緣。發光二極管位于導光部件以及第二半殼之間。發光二極管所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傳導后,通過孔洞射出至待測管體的內管壁。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發光二極管還包含多個電線,并通過電線電性連接每一發光二極管。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導光部件為亞克力板導光部件。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導光部件與該第一半殼之間還具有一反射層,該反射層為鋁箔紙反射層或錫箔紙反射層。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第二半殼具有4個L型柱體,所述4個L型柱體分別位于空腔的4個角落,每一 L型柱體與第二半殼的內壁形成一間隙,用以置入電線作為弭線之用。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本體具有多個螺絲孔,用以將第一半殼以及第二半殼鎖合。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本體為一矩形體。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發光二極管的數量為8個。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本體為電木本體。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8個發光二極管對稱地排列于孔洞的邊緣。本技術的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能有效改善內管檢測方式。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的本體材質為電木,電木具有質輕,堅固的優點,廣受工業界使用。發光二極管透過電線提供電力并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傳導后,通過孔洞射出至待測管體的內管壁。導光部件具有均勻化光線的功效。透過發光二極管所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傳導后,在導光部件內不斷的進行反射,因此透射出孔洞的光線,比起由發光二極管直接發出的光線更為柔和。而不會傷害檢測員的眼睛。并且射至待測管體的內管壁的光線,更均勻地分布在內管壁的表面,因此更能有效地檢測出細微的瑕疵。【附圖說明】圖1是繪示本技術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爆炸圖;圖2是繪示本技術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圖3是繪示本技術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使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以附圖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技術的精神,任何所屬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了解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后,當可由本技術所教示的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并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與范圍。為解決已知的內管檢測方式達不到預期的功效,還會造成檢測員的職業傷害。本技術的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能有效改善此問題。圖1是繪示本技術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爆炸圖。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100包括一本體101、一導光部件160以及多個發光二極管170。本體101具有一第一半殼110以及一第二半殼120。第一、二半殼110、120組合形成一空腔130于其內,且第二半殼120具有一孔洞140,用以供一待測管體150 (見圖3)插入。導光部件160位于空腔130內。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導光部件160為亞克力板導光部件。發光二極管170位于空腔130內且排列于孔洞140的邊緣。發光二極管170位于導光部件160以及第二半殼120之間。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導光部件160與第一半殼110之間還具有一反射層200。反射層200能將發光二極管170發出的光線反射至孔洞140,有效地利用光線,因此只要8個發光二極管170便能達到足夠的亮度。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反射層200為鋁箔紙反射層或錫箔紙反射層,因其便宜又能有效反射光源,故能降低成本。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本體101具有多個螺絲孔240,用以將第一半殼110以及第二半殼120鎖合。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發光二極管170還包含多個電線190,并通過電線190電性連接每一發光二極管170。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半殼120具有4個L型柱體210,其分別位于空腔130的4個角落,每一 L型柱體210與第二半殼120的內壁220形成一間隙230,用以置入電線190作為弭線之用,達到弭線槽的功能。另一實施例中,8個發光二極管170對稱地排列于孔洞140的邊緣,因此能使發出的光線較均勻。圖2是繪示本技術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本實施例中,本體101為一矩形體。另一實施例中,本體101材質為電木,即本體為電木本體,電木具有質輕,堅固的優點,廣受工業界使用。發光二極管170透過電線190提供電力并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160傳導后,通過孔洞140射出至待測管體150(見圖3)的內管壁180(見圖3)。導光部件160具有均勻化光線的功效。透過發光二極管170所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160傳導后,在導光部件160內不斷的進行反射,因此透射出孔洞140的光線,比起由已知發光二極管直射至檢測員眼睛的光線較為柔和。因此不會傷害檢測員600 (見圖3)的眼睛。并且射至待測管體150(見圖3)的內管壁180(見圖3)的光線,更均勻地分布在內管壁180的表面,因此更能有效地檢測出細微的瑕疵。本技術另一實施例中,導光部件160與第一半殼110之間還具有一反射層200 (見圖1)。反射層200 (見圖1)能將發光二極管170發出的光線反射并聚集至孔洞140,有效地利用光線,因此只要8個發光二極管170便能達到足夠的亮度。在另一實施例中,發光二極管170能遠離孔洞140,并通過導光部件160傳導光線,透射出孔洞140,因此發光二極管170發出的光線不會直射至檢測員600 (見圖3)的眼睛。圖3是繪示本技術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使用示意圖。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100中的發光二極管170(見圖2),通過電線190提供電力并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160 (見圖2)傳導后,通過孔洞140 (見圖2)射出至待測管體150的內管壁180。透射出孔洞140(見圖2)的光線,比起由習知發光二極管直射至檢測員眼睛的光線較為柔和。因此不會傷害檢測員600的眼睛。并且射至待測管體150的內管壁180的光線,更均勻地分布在內管壁180的表面,因此更能有效地檢測出細微的瑕疵。本技術的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能有效改善內管檢測方式。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的本體材質為電木,電木具有質輕,堅固的優點,廣受工業界使用。發光二極管透過電線提供電力并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傳導后,通過孔洞射出至待測管體的內管壁。導光部件具有均勻化光線的功效。透過發光二極管所發出光線經導光部件傳導后,在導光部件內不斷的進行反射,因此透射出孔洞的光線,比起由已知發光二極管直射至檢測員眼睛的光線較為柔和。而不會傷害檢測員的眼睛。并且射至待測管體的內管壁的光線,更均勻地分布在內管壁的表面,因此更能有效地檢測出細微的瑕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半殼以及一第二半殼,該第一、二半殼組合形成一空腔于其內,且該第二半殼具有一孔洞,用以供一待測管體插入;一導光部件,位于該空腔內;以及多個發光二極管,位于該空腔內且排列于該孔洞的邊緣,這些發光二極管位于該導光部件以及該第二半殼之間,這些發光二極管所發出光線經該導光部件傳導后通過該孔洞射出至該待測管體的內管壁。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管體的內管壁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半殼以及一第二半殼,該第一、二半殼組合形成一空腔于其內,且該第二半殼具有一孔洞,用以供一待測管體插入;一導光部件,位于該空腔內;以及多個發光二極管,位于該空腔內且排列于該孔洞的邊緣,這些發光二極管位于該導光部件以及該第二半殼之間,這些發光二極管所發出光線經該導光部件傳導后通過該孔洞射出至該待測管體的內管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管壁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這些發光二極管還包含多個電線,并通過這些電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發光二極管。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管壁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半殼具有4個L型柱體,所述4個L型柱體分別位于該空腔的4個角落,每一該L型柱體與該第二半殼的內壁形成一間隙,用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直陽,黃國紅,余生龍,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英鑫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