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T形三通管拉深成形方法及成形模具,其展開毛料在T形三通管的管口方向以及管口的夾角方向留有工藝補償余料,在模具的壓邊圈上設有開放狀的壓延筋,凹模采用各管口位置封閉結構,凹模上設有對應壓延筋的壓延槽,本發明專利技術能有效解決T形三通管零件成形過程的開裂、起皺、回彈貼胎困難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ー種T形三通管拉深成形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飛機制造領域的鈑金零件成形技術,具體是ー種拉深成形方法及成形模具,尤其適用于板制T形不銹鋼三通管一次拉深成形。
技術介紹
在飛機零件的制造領域,三通管高表面質量、高效率一次成形一直是生產中的重大難題。通常三通管是由鈑金成形的左右件對焊組成,特別是采用強度較高不銹鋼制造的三通管成形十分困難,為了滿足零件在使用過程承受較高的壓カ及空間裝配關系要求,因此成形后的鈑金件除了滿足高精度配合要求外,還需較高的成形質量。由于長期以來無法有效解決零件成形中的起皺問題,對該類零件一直用落壓方法;該方法在凹模內填沖大量的橡皮,使得中起皺部位的材料向外排開減少起皺,采用ー邊成形ー邊敲打除皺的漸進成形辦法,產品質量完全取決于操作人員試驗或經驗判斷,成形后的產品質量不穩定,效率相對較低。該方法另ー缺點是管壁部分材料主要是受壓彎曲成形,零件在受較大壓力作用才與模具貼合;外力卸載后回彈大,特別對鋼件類零件修整貼胎困難。拉深成形與落壓成形相比效率較高、表面較好、貼胎效果好;T形三通管類零件按傳統拉深成形實施過程主要問題如下:1.零件成形過程中部起皺及邊緣開裂相互矛盾;對展開毛料形狀與模具結構配合使用要求十分講究。2.采用管ロ開敞凹模結構,壓邊圈不能很好控制材料流動消除中部褶皺,且出現端頭缺料現象。采用管ロ封閉凹模結構,毛料包在凸模的方法,壓邊圈能控制材料流動,但在每個管ロ最高處出現嚴重搶料現象,零件成形不到1/3高度就出現端頭橫向開裂,導致零件成形失敗。3.零件在成形過程中,由于結構不對稱,板料容易偏向直通管邊外側方向;導致成形后期零件缺料更嚴重。4.按傳統拉深方法成形一般采用邊成形、邊敲打、邊切割修形方法;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修正切割困難、對操作人員技能要求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落壓成形、傳統拉深成形方面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T形三通管拉深成形方法及成形模具。使用本專利技術能一次成形出表面光滑、貼胎效果好的不銹鋼T形三通管產品。ー種T形三通管拉深成形方法,含有優化的展開毛料、拉深成形用的凹摸、壓邊圈以及凸摸,其特征在于:I)所述的展開毛料在T形三通管的管ロ方向留有エ藝補料第一耳片,在直通管ロ與垂直管ロ之間同樣留有エ藝補料第二耳片,第一耳片和第二耳片之間留有三角形エ藝補償余量;2)所述壓邊圈上設有開放狀的壓延筋,壓延筋的開放ロ位于三通管的直通管外側邊方向;3)所述凹模采用各管口位置封閉的凹模結構,凹模的底面上設有壓延槽,該壓延槽位置對應壓邊圈的壓延筋;4)將上述步驟I)所述的展開毛料的管口方向與凸模、凹模以及壓邊圈的相應位置組裝拉深成形5)。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是:1.模具的結構與傳統模具基本一致,模具的安裝與操作與傳統模具完全相同,容易實現。2.通過優化的展開毛料,耳片狀的工藝余量能有效解決T形三通管零件成形過程的開裂、起皺、回彈貼胎困難問題。3.實現按給定的展開毛料等工藝參數一次成形出表面光滑的產品,生產效率高、對操作者水平依賴低。【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中凸模、展開毛料、壓邊圈垂直方向關系的投影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壓邊圈結構示意圖3是本專利技術展開毛料形狀圖圖4是成形前模具在直通管中間位置階梯剖面圖圖5是成形后模具在垂直管中間位置剖面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成形后帶余量的零件圖圖中編號說明:1.壓邊圈,2.壓延筋,3展開毛料,4凸模,5凸模上零件外形線,6機床頂桿,7毛料定位孔,8.第一耳片,9.三角形工藝補償量,10.下模座,11.凹模,12.上模座,13.零件14.壓延槽,15成形后零件外形線,16第二耳片,17凸模定位孔【具體實施方式】參見附圖,具體步驟實施如下:首先優化鈑金毛料。參照圖1、圖3,依據T形三通管的設計模型,優化展開毛料,展開毛料3在T形三通管的三個管口方向分別留有工藝補料第一耳片8,在直通管口與垂直管口之間同樣留有兩個工藝補料第二耳片16,在第一耳片8和第二耳片16之間還分別有四處三角形工藝補償量9 ;為了保證成形時,準確放置展開毛料3與模具的相對位置,所述展開毛料3在T形三通管的管口中心分別設有毛料定位孔7,該定位孔與凸模定位孔17位置對應。需要說明的是,工藝補料耳片具備足夠長度及寬度,其長度尺寸估算方法如下:第一耳片8的長度>成形高度+凸模邊緣到壓延筋距離;第二耳片16的長度>成形弧長-成形半徑+凸模邊緣到壓延筋距離;各耳片的寬度取約40mm。第一耳片8與第二耳片16之間依據放邊成形弧長不變原理進行工藝補充,形成三角形工藝補償量9。毛料定位孔7位于零件外形線外側各管口最高處位置,毛料定位孔7與凸模定位孔17位置對應。按上述原則計算設計的展開毛料3如圖3所示,圖1中所示陰影部分為展開毛料3與壓邊圈I成形時接觸面。采用的拉深模具結構及操作方法參見附圖1、圖2、圖4、圖5所示。圖2中壓邊圈I上設有開放狀的壓延筋2,壓延筋2的開放ロ位于直通管的外側邊方向;圖4、圖5中的凹模采用各管ロ位置封閉的凹模結構,凹模的底面上設有壓延槽14,該壓延槽位置對應壓邊圈的壓延筋2;在凸模上設置有三個04的凸模定位孔17,其孔位與毛料定位孔7對應。最后將上述的展開毛料3的管ロ方向與凸模、凹模以及壓邊圈按相應位置組裝后拉深成形,組裝時注意將毛料定位孔7與凸模定位孔17對應,展開毛料3與與凸模4位置關系如圖1。如圖4、圖5,將上模座12與下模座10分別安裝到機床滑塊與工作臺上,通過機床頂桿6推動壓邊圈I到上表面略高于凸模4上表面的高度,將展開毛料3放置后,使展開毛料3上的可視定位孔7與凸模定位孔17對應,下降機床滑塊使壓邊圈I及凹模11壓緊展開毛料3開始向下拉深成形,當凹模下降到圖5中位置時成形完畢。成形后的零件13見圖6,按照成形后零件外形線15切割完四周的余量,零件制造完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T形三通管拉深成形方法,含有優化的展開毛料、拉深成形用的凹模、壓邊圈以及凸模,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展開毛料在T形三通管的管口方向留有工藝補料第一耳片,在直通管口與垂直管口之間同樣留有工藝補料第二耳片,第一耳片和第二耳片之間留有三角形工藝補償余量;2)所述壓邊圈上設有開放狀的壓延筋,壓延筋的開放口位于三通管的直通管外側邊方向;3)所述凹模采用各管口位置封閉的凹模結構,凹模的底面上設有壓延槽,該壓延槽位置對應壓邊圈的壓延筋;4)將上述步驟1)所述的展開毛料的管口方向與凸模、凹模以及壓邊圈的相應位置組裝拉深成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T形三通管拉深成形方法,含有優化的展開毛料、拉深成形用的凹模、壓邊圈以及凸模,其特征在于:I)所述的展開毛料在T形三通管的管口方向留有工藝補料第一耳片,在直通管口與垂直管口之間同樣留有工藝補料第二耳片,第一耳片和第二耳片之間留有三角形工藝補償余量;2)所述壓邊圈上設有開放狀的壓延筋,壓延筋的開放口位于三通管的直通管外側邊方向;3)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興屹,白穎,許海燕,
申請(專利權)人:中航飛機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飛機分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