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數控復合磨床,包括數控系統,工作臺,豎直并行可移動式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且用于沿水平方向運動以對工件進行內圓或外圓端面磨削的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以及設置在所述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之間、用于防止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同時工作時相撞的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所述左磨頭組件、右磨頭組件、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分別與數控系統連接,受數控系統控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數控復合磨床,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磨削時間長與生產效率低等缺陷,以實現磨削時間短與生產效率高的優點。(*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數控復合磨床
本技術涉及機電
,具體地,涉及一種數控復合磨床。
技術介紹
目前,立式數控磨床被廣泛應用于大型軸承行業,為新能源風電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雙磨頭立式數控磨床,能一次裝夾,實現內、外圓及端面的磨削,大大提高了工件精度。在近年來的應用中發現,一個大型軸承或齒輪按原有的磨削工藝(先左磨頭磨工件的外圓后,再用右磨頭磨工件的端面)的磨削時間很長,影響了生產效率,不能適應當前國家對新能源發展的需求。如果能再合理的壓縮加工時間,就更完美了 ;通過對現有磨削工藝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發現縮短加工時間有很大的空間。在實現本技術的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磨削時間長與生產效率低等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數控復合磨床,以實現磨削時間短與生產效率高的優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數控復合磨床,包括數控系統,工作臺,豎直并行可移動式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且用于沿水平方向運動以對工件進行內圓或外圓端面磨削的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以及設置在所述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之間、用于防止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同時工作時相撞的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所述左磨頭組件、右磨頭組件、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分別與數控系統連接,受數控系統控制。進一步地,所述左磨頭組件包括第一伺服軸XI,第二伺服軸Z1,通過所述第一伺服軸Xi與第二伺服軸Zl控制的左磨頭、外圓磨具與內孔磨具,以及用于第一伺服軸Xl與第二伺服軸Zi單獨運動或聯動的第一通道;在所述左磨頭端部配合設置有左磨頭砂輪,所述外圓磨具配合設置在左磨頭遠離右磨頭組件側,所述內孔磨具配合設置在右磨頭靠近右磨頭組件側。進一步地,所述右磨頭組件包括第三伺服軸X2,第四伺服軸Z2,通過所述第三伺服軸X2與第四伺服軸Z2控制的右磨頭,以及用于第三伺服軸X2與第四伺服軸Z2單獨運動或聯動的第二通道。進一步地,所述防碰撞組件,包括用于防止左磨頭與右磨頭同時加工時相撞、且配合設置的防碰撞發訊塊與防碰撞發訊開關SQ1,所述防碰撞發訊塊與設置在內孔磨具靠近右磨頭組件側,所述防碰撞發訊開關SQl設置在右磨頭靠近左磨頭組件側。進一步地,所述數控系統的型號為發那科FANUC的1601、1801、310i和西門子的840D中的任意一種。同時,本技術采用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如以上所述的數控復合磨床的磨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第一通道中,調用并運行外圓端面組合加工工藝;b、如果當前通道仍為第一通道、且實時中斷信號正常時,自動調用并運行第二通道的右磨頭加工工藝,使右磨頭在第二通道中,對工件進行磨端面處理;同時,調用并運行左磨頭加工工藝,使左磨頭開始在第一通道中,對工件進行磨外圓處理;C、當第二通道中的端面磨削與第一通道中的外圓磨削均結束時,第二通道輸出端面磨削結束標識;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同時等待或確認端面磨削工藝結束時,結束端面外圓端面組合加工工藝。進一步地,步驟b與步驟c為以下步驟:如果當前通道仍為第一通道、且實時中斷信號異常時,中斷外圓磨削工藝與端面磨削工藝,并使雙通道復位;第一通道中的左磨頭與第二通道中的右磨頭,分別脫離工件表面,執行復位指令。進一步地,步驟b與步驟c為以下步驟:如果當前通道已不是第一通道,則退出端面外圓端面組合加工工藝。本技術各實施例的數控復合磨床,由于該磨床包括數控系統,工作臺,豎直并行可移動式設置在工作臺上、且用于沿水平方向運動以對工件進行內圓或外圓端面磨削的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以及設置在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之間、用于防止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同時工作時相撞的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左磨頭組件、右磨頭組件、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分別與數控系統連接,受數控系統控制;當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同時運行時,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從而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磨削時間長與生產效率低的缺陷,以實現磨削時間短與生產效率高的優點。本技術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技術而了解。本技術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靖綀D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為根據本技術數控復合磨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技術數控復合磨床的磨削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結合附圖,本技術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1-左磨頭;2_右磨頭;3_外圓磨具;4-內孔磨具;5-防碰撞發訊塊;6_防碰撞發訊開關SQl ;7-工作臺;8_工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數控復合磨床實施例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控復合磨床。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數控系統,工作臺7,豎直并行可移動式設置在工作臺7上、且用于沿水平方向運動以對工件8進行內圓或外圓端面磨削的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以及設置在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之間、用于防止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同時工作時相撞的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這里,左磨頭組件、右磨頭組件、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分別與數控系統連接,受數控系統控制;數控系統的型號為發那科FANUC的1601、1801、310i和西門子的840D中的任意一種。其中,上述左磨頭組件包括第一伺服軸XI,第二伺服軸Zl,通過第一伺服軸Xl與第二伺服軸Zl控制的左磨頭1、外圓磨具3與內孔磨具4,以及用于第一伺服軸Xl與第二伺服軸Zl單獨運動或聯動的第一通道;在左磨頭I端部配合設置有左磨頭I砂輪,外圓磨具3配合設置在左磨頭I遠離右磨頭組件側,內孔磨具4配合設置在右磨頭2靠近右磨頭組件側。上述右磨頭組件包括第三伺服軸X2,第四伺服軸Z2,通過第三伺服軸X2與第四伺服軸Z2控制的右磨頭2,以及用于第三伺服軸X2與第四伺服軸Z2單獨運動或聯動的第二通道。上述防碰撞組件,包括用于防止左磨頭I與右磨頭2同時加工時相撞、且配合設置的防碰撞發訊塊5與防碰撞發訊開關SQl 6,防碰撞發訊塊5與設置在內孔磨具4靠近右磨頭組件側,防碰撞發訊開關SQl 6設置在右磨頭2靠近左磨頭組件側。在上述實施例中,數控復合磨床為立式數控內圓(或外圓)端面復合磨床,控制系統采用SIEMENS 840D數控系統,實現機床的邏輯動作和進給控制;采用四個伺服軸,分別為X1、ZU X2、12, Xl軸用于左磨頭I砂輪徑向進給,修整補償,Zl軸用于左磨頭I上下往復,修整往復;X2軸用于右端磨往復,修整往復,Z2軸用于右端磨砂輪縱向進給及修整補償;X1、Zl軸在第一通道,二個軸可以單獨運動,也可聯動;X2、Z2軸在第二通道,二個軸可以單獨運動,也可聯動;當兩通道同時運行時可實現四軸聯動,有利于大大提高該數控復合磨床的加工效率;該數控復合磨床各軸的進給分辨率分別為:X1軸為0.5um,Z2軸為lum,X2軸為lum,Z2軸為lum。上述實施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數控復合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控系統,工作臺,豎直并行可移動式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且用于沿水平方向運動以對工件進行內圓或外圓端面磨削的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以及設置在所述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之間、用于防止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同時工作時相撞的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所述左磨頭組件、右磨頭組件、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分別與數控系統連接,受數控系統控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數控復合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控系統,工作臺,豎直并行可移動式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且用于沿水平方向運動以對工件進行內圓或外圓端面磨削的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以及設置在所述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之間、用于防止左磨頭組件與右磨頭組件同時工作時相撞的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所述左磨頭組件、右磨頭組件、防碰撞組件和限位組件,分別與數控系統連接,受數控系統控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控復合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磨頭組件包括第一伺服軸XI,第二伺服軸Z1,通過所述第一伺服軸Xl與第二伺服軸Zl控制的左磨頭、外圓磨具與內孔磨具,以及用于第一伺服軸Xi與第二伺服軸Zl單獨運動或聯動的第一通道; 在所述左磨頭端部配合設置有左磨頭砂輪,所述外圓磨具配合設置在左磨頭遠離右磨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建國,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天惠塑機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