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屬于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結構技術領域。一種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包括位于旋轉中心的中心軸組件及圍繞中心軸轉動的轉鼓總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采用鋁合金轉鼓、高分子材料的沉降片,最大限度降低了零部件的轉動慣性,為進一步提高轉鼓轉速創造了條件,且沉降片具有阿基米德線的碗狀結構使輕液在轉鼓中沉降路徑加長,便于細微固體顆粒的沉降,提高了分離效率、精度。轉鼓中設有導氣管,既除去了原液中的氣體,也避免了因轉鼓氣塞使分離機流量減少。(*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分罔機分罔真空總成
本技術涉及一種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屬于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結構
。
技術介紹
碟式分離機是沉降式離心機中的一種,是利用混合液(混濁液)中具有不同密度且互不相溶的輕液、重液和固相,在離心力場中獲得不同的沉降速度的原理,達到分離、分層或使混合液中固體顆粒沉降的目的。各行各業均有應用,應用相當廣泛。而傳統碟片離心機因其結構簡單、采用不銹鋼材料、轉動部件重量大、轉速一般不能超過6000轉/分,轉鼓中的混合液所受離心力有限,對于比重相近的物質分離效果不理想,分離精度不高,同時對于混合液中的氣體無能為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實現氣、液、固三相分離,分離精度高、結構輕便的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本技術的一種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其特殊之處在于分離真空總成包括位于旋轉中心的中心軸組件18及圍繞中心軸21轉動的轉鼓總成6。所述中心軸組件18包括進料口 14、出料口 19及帶有空腔22的中心軸21,向心葉輪11固定于中心軸21的上端,導氣管13安裝在中心軸21的內腔23,沉淀池9設于中心軸21的下方;所述進料口 14與中心軸21的夾層相通,形成物料進入轉鼓總成的通道;所述向心葉輪11的中心孔與中心軸21的內腔23、出料口 19相通,形成分離后輕液排出轉鼓總成的通道;所述導氣管13上部固定于向心葉輪11上部的中心,下部固定于中心軸21的尾部,通過軟管與真空泵5的抽氣口連通,形成分離后氣體排出轉鼓總成的通道。所述轉鼓總成6包括轉鼓16、物料分配盤17、沉降片15,所述轉鼓16通過卡環或螺紋與物料分配盤17連接在一起,沉降片15重疊坐放在物料分配盤17上,通過平鍵與物料分配盤17固定,由物料分配盤17帶動旋轉。所述物料分配盤17設有均勻等份分布物料的通孔20,通孔外大里小、外方內圓,在物料分配盤上均勻分布。所述沉降片15內表面具有阿基米德螺旋線,呈碗狀結構,其底部中空,碗底有卡片24以卡固在物料分配盤中部的槽中。所述轉鼓16、物料分配盤17為鋁合金材質。所述沉降片15為高分子材料。本技術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采用鋁合金轉鼓、高分子材料的沉降片,最大限度降低了零部件的轉動慣性,為進一步提高轉鼓轉速創造了條件,且沉降片具有阿基米德線的碗狀結構使輕液在轉鼓中沉降路徑加長,便于細微固體顆粒的沉降,提高了分離效率、精度。轉鼓中設有導氣管,既除去了原液中的氣體,也避免了因轉鼓氣塞使分離機流量減少。【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技術中離心真空復合分離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出料管;2:進料管;3:供料箱;4:供料泵;5:真空泵;6:轉鼓總成;7 --傳動裝置;8:機座;9:沉淀池;10:電機;11:向心葉輪;12:車輪;13:導氣管;14:進料口 ;15:沉降片;16:轉鼓;17:物料分配盤;18:中心軸組件;19:出料口 ;20:通孔;21:中心軸;22:空腔;23:內腔;24:卡片。【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給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來對本技術的構成進行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離心真空復合分離機,待分離的物料由進料管2經供料泵4打入供料箱3中,轉鼓總成6通過傳動裝置7由固定于機座8上的電機10驅動,并圍繞中心軸21高速轉動,高速旋轉的分離真空總成內部形成真空,將混合液從供料箱3經進料口 14、中心軸21的空腔22、物料分配盤17的通 孔20吸入轉鼓16,混合液在強大離心的作用下分層,固體顆粒沉降在轉鼓內壁,重液層匯集在轉鼓16內部的外側,氣體聚集在轉鼓16的上部。輕液在向心葉輪11的作用下由沉降片15外緣進入沉降片15之間的間隙,間隙約0.1mm~0.2mm,輕液在間隙間再次被沉清,匯集于轉鼓16上部,被向心葉輪11壓入中心軸21的內腔23,經出料口 19、出料管I排出機體外。聚集在轉鼓16上部的氣體從導氣管13經真空泵5排出機體。重液在轉鼓總成6停止旋轉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經物料分配盤17的通孔20、中心軸21的空腔22,排入沉淀池9。所述物料分配盤17上均勻分布的通孔20外大里小、外方內圓,可以將混合液均勻地分布在轉鼓16內部,同時減小混合液擾動,方便了混合液快速分層分離。所述物料流經沉降片15之間的空隙時,固體顆粒在離心力作用下沿沉降片15上表面滑動,脫離沉降片后積聚在轉鼓內壁直徑最大的部位形成渣層,通過人工操作即可將其排出轉鼓16 ;輕相液體由沉降片15下表面沿阿基米德線向轉鼓16中心運動,在向心葉輪11的作用下到達轉鼓16上部,經向心葉輪11匯集至中心軸21內腔23,從中心軸組件18的出料口 19經出料管I排出機體;重相液體在離心力作用下積聚在緊靠渣層的沉降片邊緣處,沿轉鼓16下部的物料分配盤17及中心軸空腔22進入沉淀池9自動排出;分離機轉鼓16在高速旋轉時內部形成負壓,溶解在物料中的氣體自然地從物料中析出,聚集到轉鼓16上部,由位于中心軸21中間的導氣管13排出,實現物料的脫氣。所述導氣管13,其上部固定于向心葉輪11的中心,下部固定于中心軸18的尾部,穿過中心軸內腔通過軟管與真空泵5的抽氣口連通。所述沉降片15是內表面具有多條阿基米德線突棱的碗狀結構,其碗底中空,碗底有卡片以卡固在物料分配盤中部的槽中,其類似碗壁的斜面結構、阿基米德線突棱增加了混合液沉降路徑,混合液由進料口 14進入轉鼓16內部,沿沉降片15外側上升至沉降片15上端并順勢沿碗邦內側進入碗底,經過多層套疊的沉降片15的沉降,提高了分離效果,同時,沉降片之間的間隙大小可有效調節分離機的分離精度。離心真空復合分離機在車輪12的滑動下實現機體的整體靈活移動。采用該實施例的離心真空復合分離機可以實現三種操作:液-固分離,即澄清操作;液-液分離,即分離操作(兩種液體比重不同);液-氣分離,即脫氣操作。通過設置觸摸屏、PLC控制器、電磁閥、電動閥、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可實現分離機的自動開機、連續排出輕液、自動排出重液、定期排氣等,使分離機實現全自動控制功能,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已有的碟式分離機的外形笨重、分離因素低,分離效果差;而本專利技術的離心復合分離機結構緊湊合理、轉鼓轉速可以大于lOOOOr/min,分離因素可以達到16000,分離精度高、分離效果好,分離效率高,同時外形輕巧,操作簡單,并裝有車輪、移動也方便。本實施例的離心真空復合分離機具有如下特點:1.該分離機的轉鼓采用優質的鋁合金材料,質量輕、機械性能優越,最大限度降低轉鼓的慣性,分離機轉速可達10000轉,分離因數達到16000。2.沉降片材料采用輕便的尼龍等高分子材料,慣性小。具有阿基米德線的碗狀沉降片使原液在轉鼓中的路徑加長,分離時間增加,大大提高了分離精度、效率。3.在轉鼓的最高點安裝了導氣管,去除了原液中的氣體,同時避免了因轉鼓氣塞,分離機的流量減少的現象。4.物料分配盤有十二個外大里小、外方內圓的通孔,其在物料分配盤上均勻分布,有利于物料在轉鼓內的均勻分布,同時減小混合液擾動,也是沉降片15支撐座。5.該分離機實現物料的固-液、液-液、液-氣分離過程的全自動控制,結構緊湊、操作簡單,物料分離精度高、生產能力大,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旋轉中心的中心軸組件(18)及圍繞中心軸(21)轉動的轉鼓總成(6);所述中心軸組件(18)包括進料口(14)、出料口(19)及帶有空腔(22)的中心軸(21),向心葉輪(11)固定于中心軸(21)的上端,導氣管(13)安裝在中心軸(21)的內腔(23),沉淀池(9)設于中心軸(21)的下方;所述進料口(14)與中心軸(21)的夾層相通,形成物料進入轉鼓總成的通道;所述向心葉輪(11)的中心孔與中心軸(21)的內腔(23)、出料口(19)相通,形成分離后輕液排出轉鼓總成的通道;所述導氣管(13)上部固定于向心葉輪(11)上部的中心,下部固定于中心軸(21)的尾部,通過軟管與真空泵(5)的抽氣口連通,形成分離后氣體排出轉鼓總成的通道。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6.27 CN 201310262225.X1.一種分離機分離真空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旋轉中心的中心軸組件(18)及圍繞中心軸(21)轉動的轉鼓總成(6);所述中心軸組件(18)包括進料口(14)、出料口(19)及帶有空腔(22)的中心軸(21),向心葉輪(11)固定于中心軸(21)的上端,導氣管(13)安裝在中心軸(21)的內腔(23),沉淀池(9)設于中心軸(21)的下方;所述進料口(14)與中心軸(21)的夾層相通,形成物料進入轉鼓總成的通道;所述向心葉輪(11)的中心孔與中心軸(21)的內腔(23)、出料口(19)相通,形成分離后輕液排出轉鼓總成的通道;所述導氣管(13)上部固定于向心葉輪(11)上部的中心,下部固定于中心軸(2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玲,李長治,
申請(專利權)人:國宇新興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