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顯示屏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LED顯示裝置。其包括LED顯示屏,LED顯示屏前依次設置有透鏡陣列Ⅰ、透鏡陣列Ⅱ,LED顯示屏上的LED像素經過透鏡陣列Ⅰ、透鏡陣列Ⅱ后成正立放大的像。本發明專利技術在LED顯示屏表面覆蓋透鏡陣列Ⅰ和透鏡陣列Ⅱ,利用透鏡陣列Ⅰ和透鏡陣列Ⅱ共同作用對LED像素進行放大,消除像素與像素之間的不發光間隙,消除攝像機或者其他數碼產品在拍攝LED屏幕時由于CCD或者CMOS傳感器像素和LED像素之間由于傾斜角度的原因所出現的莫爾條紋現象,同時保證LED屏幕直觀的圖像質量和顯示清晰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LED顯示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屏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LED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即發光二級管,其核心部分是半導體材料的PN結,在正向電壓作用下,電子由N區注入P區,空穴由P區注入N區,注入的少數載流子和多數載流子復合而發光。近年來,隨著LED封裝及外延片技術的不斷發展,加之其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亮度高、色彩豐富等優點,使得LED大屏幕顯示墻得到了廣泛地應用,無論是在戶外的鬧市廣場、在室內的演藝中心或者展覽場館、在新聞直播間和綜藝節目錄制現場,隨處可見LED大屏幕顯示墻的身影。LED顯示屏幕是由呈網格排列的像素組成,一個像素內封裝了單基色、雙基色或者三基色的燈珠,由于工藝布線等原因,每個像素之間留有明顯的不發光間隙,不發光間隙的大小由使用不同規格的燈珠和工藝技術所決定,一般為廣5_。由于單個像素點的亮度比較高,這使得LED大屏幕顯示墻的畫面精細度差,有較強的顆粒感。其中,在新聞直播間和綜藝節目的錄制現場等應用場景中,LED大屏幕顯示墻作為背后的置景,用攝像機拍攝時不可避免地會拍到LED顯示墻,由于攝像機內的CCD或者CMOS傳感器的像素點也是呈網格排列分布的,拍攝時容易在CCD或CMOS傳感器像素與LED像素之間形成傾斜角度,該傾斜角度很容易形成莫爾條紋,如圖1所示,從而影響直播和錄制的圖像顯示效果。在理論上,攝像機拍攝LED屏幕顯示墻所出現的莫爾條紋現象的消除方法有兩種:一是從信息光學的角度消除,在攝像機的CCD或者CMOS傳感器前使用光學低通濾波器;二是從遮光干涉的角度消除,改善LED屏幕顯示墻的網格狀的顯示效果。第一種消除方法會降低圖像的銳度,影響拍攝效果,第二種則可以改善或者消除拍攝時的莫爾條紋現象,還可以改善直觀LED屏幕的視覺效果,所以基于第二種消除方法,出現了一些解決方案。如一種解決方案是在顯示屏單元板前方固定一光學幕,通過在光學幕上覆蓋擴散顆粒涂層,利用該擴散顆粒涂層來實現光放大擴散,但此方法單純依靠散射顆粒實現光放大擴散,為了能夠消除莫爾條紋勢,散射顆粒勢必要加強散射程度,這對光能量造成較大的損失,而且對成像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使得分辨率低,視覺感官不好,消除莫爾條紋的同時也造成成像質量的降低。另外一種解決方案是在顯示屏表面設置光學透鏡膜,利用光學透鏡膜上覆蓋均勻的微珠透鏡對LED像素進行放大顯示,但是微珠透鏡的尺寸較小,由于工藝原因,分布雖均勻但是也較為隨機,和LED像素無法很好的結合,從而直接造成圖像質量差。再有一種方案是直接在顯示基板上設置凸透鏡,利用凸透鏡對單個像素進行放大,這種解決方案是用一個凸透鏡放大一個像素,所成的像的像差較大,顯示畫面的光學均勻性也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至少一種缺陷(不足),提供一種可消除因拍攝產生的莫爾條紋現象,并保證圖像質量和圖像顯示清晰度的LED顯示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LED顯示裝置,包括LED顯示屏,LED顯示屏前依次設置有透鏡陣列1、透鏡陣列II,LED顯示屏上的LED像素經過透鏡陣列1、透鏡陣列II后成正立放大的像。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I)本專利技術在LED顯示屏表面覆蓋透鏡陣列I和透鏡陣列II,利用透鏡陣列I和透鏡陣列II共同作用對LED像素進行放大,使LED像素相互無縫結合在一起,消除像素與像素之間的不發光間隙,從而消除攝像機或者其他數碼產品在拍攝LED屏幕時由于CCD或者CMOS傳感器像素和LED像素之間由于傾斜角度的原因所出現的莫爾條紋現象。(2)本專利技術利用兩個透鏡陣列對像素進行放大,從成像角度看,像素放大成像后的像差較小,而且透鏡陣列中的透鏡可以對像素進行一對一放大,也可以是多對一地進行放大,成像的光學均勻性好,保證LED屏幕直觀的圖像質量和顯示清晰度。【附圖說明】圖1是LED像素和數碼產品中的CXD像素傾斜角度產生莫爾條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7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8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9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為LED顯示屏,2為LED像素,3為透鏡陣列I ,4為透鏡陣列II ,5為實像接收屏,6為吸光涂層,7為增透膜,8為光學膠水,9為CXD或者CMOS傳感器像素。【具體實施方式】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前”、“背向”、“面向”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可以說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含義。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 如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一種LED顯示裝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2,本具體實施例的一種LED顯示裝置包括LED顯示屏1,LED顯示屏I前依次設置有透鏡陣列I 3、透鏡陣列II 4,LED顯示屏I上的LED像素2經過透鏡陣列I 3、透鏡陣列II 4后成正立放大的像。本具體實施例將透鏡陣列I 3設置在LED顯示屏I與透鏡陣列II 4之間,透鏡陣列I 3與透鏡陣列II 4的共同作用對LED顯示屏I的LED像素2成正立的放大的像。由于LED像素2得到放大,消除了像素與像素之間的不發光間隙,從而消除了攝像機或者其他數碼產品在拍攝LED屏幕時由于CCD或者CMOS傳感器像素和LED像素之間由于傾斜角度的原因所出現的莫爾條紋現象,同時利用兩個透鏡陣列對像素進行放大,像素放大成像后像差較小,透鏡可以與像素一對一,也可以多對一,成像的光學均勻性好,能夠保證LED屏幕直觀的圖像質量和顯示清晰度。具體應用時,為透鏡陣列I 3、透鏡陣列II 4的放置位置選擇合適的物距,可以優化最終的成像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為了保證LED像素2與透鏡陣列之間的成像角度,一種最優的方式是LED顯示屏1、透鏡陣列I 3、透鏡陣列II 4相互平行放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透鏡陣列I 3和透鏡陣列II 4的透鏡可以呈規則的二維網狀分布。具體地,如圖2所示,透鏡陣列I 3和透鏡陣列II 4中的透鏡呈規則的二維網狀分布。在一種優選地實施方式中,透鏡陣列I 3和透鏡陣列II 4中呈二維網狀分布的透鏡的大小等于或者略大于LED像素2的大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LED顯示裝置,包括LED顯示屏,其特征在于,LED顯示屏前依次設置有透鏡陣列Ⅰ、透鏡陣列Ⅱ,LED顯示屏上的LED像素經過透鏡陣列Ⅰ、透鏡陣列Ⅱ后成正立放大的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LED顯示裝置,包括LED顯示屏,其特征在于,LED顯示屏前依次設置有透鏡陣列1、透鏡陣列II,LED顯示屏上的LED像素經過透鏡陣列1、透鏡陣列II后成正立放大的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陣列I和透鏡陣列II中的透鏡呈規則的二維網狀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透鏡陣列I中的透鏡呈規則的縱/橫向的一維條狀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LED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透鏡陣列I中的透鏡為凸透鏡,透鏡陣列II中的透鏡為凸透鏡或者凹透鏡;透鏡陣列I與LED顯示屏相距一定的距離使LED顯示屏上的LED像素位于透鏡陣列I兩倍焦距附近的位置,LED像素通過透鏡陣列I形成的過渡像位于透鏡陣列II的一倍焦距到兩倍焦距之間的某一位置。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LED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透鏡陣列I中的透鏡為凹透鏡,透鏡陣列II中的透鏡為凸透鏡,LED像素通過透鏡陣列I形成的過渡像位于透鏡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新星,羅振華,梁明浩,陳慶偉,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威創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