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再生墨盒,可拆卸的安裝在噴墨打印機上,再生墨盒包括:墨水容納部,容納打印用墨水;墨水供應部,將墨水容納部的墨水輸送至噴墨打印機上;墨水引導通道,連接墨水容納部和墨水供應部以將墨水容納部的墨水輸送至墨水供應部;大氣連通通道,與墨水容納部連通以在墨水消耗時將外部大氣引導至墨水容納部中;墨水傳感器,設置在墨水引導通道上;墨盒上還設有一連通墨水傳感器的上游側墨水引導通道和下游側墨水引導通道的連通孔,且與墨水傳感器相連接的至少一部分墨水引導通道被封堵。解決了現有再生墨盒裝機識別率低的技術問題。(*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再生墨盒
本技術主要涉及噴墨
,尤其涉及經過再生處理的再生墨盒。
技術介紹
目前,噴墨打印機上往往可拆卸地裝載著大氣開放型墨盒,其內部設置有:儲存墨水的儲墨腔、向外供應墨水的出墨口、連接所述儲墨腔和所述出墨口之間的墨水連通通道以及隨著儲墨腔中的墨水消耗而將外部大氣引導至儲墨腔的大氣連通通道。而且,為了能夠實時管理墨盒中的墨水量,墨盒上往往設有一存儲墨盒相關信息、與打印機之間建立通信以交換信息的芯片。除了所述芯片外,某些大氣開放型墨盒中還設有墨水剩余量檢測裝置,如壓電傳感器,且所述壓電傳感器在其周圍充滿墨水的情況下和其周圍與空氣相接觸的情況下向打印機輸出不同的信號,由此,打印機只需要根據所述傳感器輸出的信號即可檢測出墨水是否“將盡”。而且,所述打印機是以壓電傳感器的存在的前提來進行動作的,即裝入墨盒后打印機必須從墨盒側得到正常的應答信號才會認為墨盒正常且已裝入,用戶可以進行打印;反之,則打印機認為墨盒異常,無法執行打印操作。由于墨盒是由多個部件構成的容器,如果在墨水耗盡時直接將其廢棄會造成有用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造成過一定的污染,故優選地,應對使用完畢的墨盒進行再注入墨水以再次利用,即對使用完畢的墨盒進行再生處理。但是,在所述墨盒的再生過程中,再注入墨水時容易混雜有氣泡,而當混雜在墨水中的氣泡附著在壓電傳感器表面上時,附著的氣泡可能會導致壓電傳感器檢測的殘留振動發生變化,而使其發出錯誤的信號。為此,由于所述氣泡的存在,當再生墨盒裝入打印機后,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1)初始裝機不識別:注墨后或經過運輸后,氣泡直接附著在壓電傳感器表面上,致使打印機側接收到錯誤的應答信號而判斷該墨盒存在異常,提示用戶更換墨盒;2)打印過程誤測:氣泡在打印過程中移動至所述壓電傳感器表面上,以致打印機認為該墨盒的墨水耗盡,提示用戶更換墨盒,即使該墨盒還具有一定量的墨水。顯然,所述氣泡的存在使得再生墨盒的裝機識別率較低,誤測率較高,成品率較低。并且,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注墨過程中產生的氣泡,對于墨水的特性和注墨裝置的要求都頗高,如此,再生墨盒的制造成本甚至于高于新墨盒的制造成本,不利于降低用戶的打印成本,也違背了墨盒進行再生處理的最初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再生墨盒,以解決現有再生墨盒裝機識別率低的技術問題。為了達到所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再生墨盒,可拆卸的安裝在噴墨打印機上,所述再生墨盒包括:墨水容納部,容納打印用墨水;墨水供應部,將所述墨水容納部的墨水輸送至所述噴墨打印機上;墨水引導通道,連接所述墨水容納部和所述墨水供應部以將所述墨水容納部的墨水輸送至所述墨水供應部;大氣連通通道,與所述墨水容納部連通以在墨水消耗時將外部大氣引導至所述墨水容納部中;墨水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墨水引導通道上;其特征是,所述墨盒上還設有一連通所述墨水傳感器的上游側墨水引導通道和下游側墨水引導通道的連通孔,且與所述墨水傳感器相連接的至少一部分墨水引導通道被封堵。所述墨水容納部包括沿著墨水消耗時流動方向而依次連接的上部墨水室、下部墨水室和緩沖室,所述墨水傳感器設置在連接所述下部墨水室與所述緩沖室的墨水引導通道上。所述連通孔位于所述墨水傳感器下游側的墨水引導通道,用于連通所述下部墨水室與所述緩沖室。所述連通孔位于所述墨水傳感器下游側的墨水引導通道與所述下部墨水室相重合的區域中。所述連通孔避開所述下部墨水室中連通所述墨水閥與墨水供應部的墨水引導通道所在區域而形成。位于所述墨水傳感器的下游側與所述連通孔之間的墨水引導通道被封堵。位于所述墨水傳感器的上游側與所述下部墨水室之間的墨水引導通道被封堵。所述再生墨盒還包括一用于控制墨水流動的墨水閥,該墨水閥設置在連接所述緩沖室與所述墨水供應部的墨水引導通道上,并根據兩者之前的壓差而選擇性的開啟或關閉。所述再生墨盒還設有一存儲有墨盒的相關信息的存儲芯片,且所述存儲芯片與所述壓電傳感器電連接。在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由于墨盒上還設有一連通所述墨水傳感器的上游側墨水引導通道和下游側墨水引導通道的連通孔,且與所述墨水傳感器相連接的至少一部分墨水引導通道被封堵。使墨水傳感器僅構成一墨水容納腔,而無法構成一通路,在完成前述注墨動作后,墨水傳感器中可以充滿墨水。這樣,在打印過程中,墨水傳感器中的墨水基本上不會形成流動,空氣不會進入在其中,自然也就不存在前述壓電傳感器發生誤測的問題。解決了現有再生墨盒裝機識別率低的技術問題。而且,加工工藝簡單,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并可降低相應設備的要求,有利于再生墨盒的進一步推廣,有利于降低用戶的打印成本和減少環境污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墨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a為本技術實施例墨盒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b則為該墨盒的背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的注入裝置框圖;圖4a和4b分別為本技術實施例經過再生處理后的再生墨盒的正面和背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墨盒再生過程的流程圖;符號說明:符號說明:1墨盒,10盒體,101墨水容納部,1011上部墨水室,1012下部墨水室,1013墨水捕存室,1014緩沖室,1015連通緩沖室,1016、1017、1018凹陷部,1019、1020、1021墨水排出口,1022、1024墨水流入口,1023墨水流出口,102墨水供應部,103大氣開放孔,104傳感器部,105鎖定桿件,1051卡爪,106芯片,1061電極端子,107閥容納室,108氣液分離室,109蛇形通道,1091通孔,110彎折凹槽,111 L型通道,1111、1112通孔,113、114、115、116墨水引導通道,117連通孔,2真空吸引單元,21真空泵,22連通流路,23閥,3墨水注入單元,31泵,32流路,33閥,34墨罐。【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給予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的主要技術方案為:為了提高再生墨盒的成品率和裝機識別率及有效利用率,降低再生過程中的墨水和制造設備的要求,現提出通過將與壓電傳感器連接的一部分墨水引導通道封堵,并增設一連接壓電傳感器的上游側墨水引導通道和下游側墨水引導通道的連通孔,從而經過再注墨的再生墨盒在打印時,墨水繞過壓電傳感器而流動,壓電傳感器中總是有墨水,空氣無法進入其中。如此設置,類似于將現有的壓電傳感器轉換為一發出固定信號的傳感器替代部,并可利用原芯片,顯然,加工成本較低、工藝亦簡單,并且可以有效減少或防止裝機錯誤率,有利于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并節約用戶的使用成本。下面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主要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是作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墨盒的外觀立體圖,圖2a為從正面側觀察墨盒的盒主體時的簡要示意圖,圖2b則為從背面側觀察墨盒的盒主體時的簡要示意圖。如圖1所示,墨盒I具有近似長方體的形狀,可拆卸地安裝在噴墨打印機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再生墨盒,可拆卸的安裝在噴墨打印機上,所述再生墨盒包括:墨水容納部,容納打印用墨水;墨水供應部,將所述墨水容納部的墨水輸送至所述噴墨打印機上;墨水引導通道,連接所述墨水容納部和所述墨水供應部以將所述墨水容納部的墨水輸送至所述墨水供應部;大氣連通通道,與所述墨水容納部連通以在墨水消耗時將外部大氣引導至所述墨水容納部中;墨水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墨水引導通道上;其特征是,所述墨盒上還設有一連通所述墨水傳感器的上游側墨水引導通道和下游側墨水引導通道的連通孔,且與所述墨水傳感器相連接的至少一部分墨水引導通道被封堵。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再生墨盒,可拆卸的安裝在噴墨打印機上,所述再生墨盒包括:墨水容納部,容納打印用墨水;墨水供應部,將所述墨水容納部的墨水輸送至所述嗔墨打印機上;墨水引導通道,連接所述墨水容納部和所述墨水供應部以將所述墨水容納部的墨水輸送至所述墨水供應部;大氣連通通道,與所述墨水容納部連通以在墨水消耗時將外部大氣引導至所述墨水容納部中;墨水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墨水引導通道上;其特征是,所述墨盒上還設有一連通所述墨水傳感器的上游側墨水引導通道和下游側墨水引導通道的連通孔,且與所述墨水傳感器相連接的至少一部分墨水引導通道被封堵。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容納部包括沿著墨水消耗時流動方向而依次連接的上部墨水室、下部墨水室和緩沖室,所述墨水傳感器設置在連接所述下部墨水室與所述緩沖室的墨水引導通道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墨盒,其特征是,所述連通孔位于所述墨水傳感器下游側的墨水引導通道,用于連通所述下部墨水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升魁,王朋,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納思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