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均為“J”形,所述第二管道與所述第三管道連通形成連通器,所述連通器為“U”形,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與所述連通器的中部連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關于所述第一管道對稱設置,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在遠離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均設有刻度線。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專利技術直接在三道管外壁上設置刻度線,測量方便簡單,能夠減小測量誤差,提高實驗效率和實驗精確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均為“J”形,所述第二管道與所述第三管道連通形成連通器,所述連通器為“U”形,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與所述連通器的中部連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關于所述第一管道對稱設置,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在遠離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均設有刻度線。通過上述方式,本專利技術直接在三道管外壁上設置刻度線,測量方便簡單,能夠減小測量誤差,提高實驗效率和實驗精確度。【專利說明】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
技術介紹
在化學教學實驗中,常常會利用“海爾儀法”測量液體的密度,具體操作為將三道管的其中兩個管口分別插入水和待測液體中,最后一個管口與抽氣筒連通,抽氣筒抽氣使插入水和待測液體中的管道中形成液柱,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待測液體的液柱高度和水柱的聞度,利用公式P待測液體待測液體液柱高度=P水水柱高度計算出待測液體的乾'度。通常待測液體的液柱高度和水柱的高度均通過測量尺測量,很不方便,容易造成測量誤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直接在三道管外壁上設置刻度線,測量方便簡單,能夠減小測量誤差,提高實驗效率和實驗精確度。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均為“ J”形,所述第二管道與所述第三管道連通形成連通器,所述連通器為“U”形,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與所述連通器的中部連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關于所述第一管道對稱設置,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在遠離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均設有刻度線。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刻度線的精確度為1mm。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任意橫截面均為圓環形且內徑和外徑均相等。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中心對稱軸位于同一個平面上。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一體化成形。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在三道管外壁上設置刻度線,測量方便簡單,能夠減小測量誤差,提高實驗效率和實驗精確度?!緦@綀D】【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第三管道?!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包括: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所述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均為“J”形,所述第二管道2與所述第三管道3連通形成連通器,所述連通器為“U”形,所述第一管道I的一端與所述連通器的中部連通,所述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關于所述第一管道I對稱設置,所述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在遠離所述第一管道I的一端均設有刻度線,所述刻度線的精確度為1mm。其中,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的任意橫截面均為圓環形且內徑和外徑均相等。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的中心對稱軸位于同一個平面上。所述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一體化成形。本專利技術直接在三道管外壁上設置刻度線,測量方便簡單,能夠減小測量誤差,提高實驗效率和實驗精確度。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I)、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所述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均為“J”形,所述第二管道(2)與所述第三管道(3)連通形成連通器,所述連通器為“U”形,所述第一管道(I)的一端與所述連通器的中部連通,所述第二管道(2 )和第三管道(3 )關于所述第一管道(I)對稱設置,所述第二管道(2 )和第三管道(3 )在遠離所述第一管道(I)的一端均設有刻度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線的精確度為Imm0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I)、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的任意橫截面均為圓環形且內徑和外徑均相等。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I)、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的中心對稱軸位于同一個平面上。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一體化成形。【文檔編號】B01L3/00GK103521279SQ201310530231【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日 【專利技術者】王吉雷, 王強 申請人:蘇州市凱業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教學實驗室用三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所述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均為“J”形,所述第二管道(2)與所述第三管道(3)連通形成連通器,所述連通器為“U”形,所述第一管道(1)的一端與所述連通器的中部連通,所述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關于所述第一管道(1)對稱設置,所述第二管道(2)和第三管道(3)在遠離所述第一管道(1)的一端均設有刻度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吉雷,王強,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凱業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