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氣液分離器,它包括殼體(5)、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進氣管(4)、出氣管(3)、回油孔(2)、回油過濾網(wǎng)(1),所述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均從殼體(5)底部接出,所述出氣接管(8)與殼體(5)外部的U型管(9)連通,U型管(9)的出口端(90)與殼體(5)的頂部齊平或高于殼體(5)的頂部。該氣液分離器節(jié)省連管空間和連管成本、能夠避免液態(tài)制冷劑通過出氣管進入壓縮機。(*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氣液分離器,它包括殼體(5)、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進氣管(4)、出氣管(3)、回油孔(2)、回油過濾網(wǎng)(1),所述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均從殼體(5)底部接出,所述出氣接管(8)與殼體(5)外部的U型管(9)連通,U型管(9)的出口端(90)與殼體(5)的頂部齊平或高于殼體(5)的頂部。該氣液分離器節(jié)省連管空間和連管成本、能夠避免液態(tài)制冷劑通過出氣管進入壓縮機。【專利說明】氣液分離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氣液分離器,具體涉及一種空調(diào)機組所用的氣液分離器。
技術介紹
常規(guī)的空調(diào)機組所用的氣液分離器,其進氣接管、出氣接管一般是從氣液分離器殼體頂部接出,對于空調(diào)室外機殼體較為緊湊、連管空間狹小且壓縮機位于氣液分離器下部的情況,會造成氣液分離器與壓縮機的連管較長從而增加成本,另外會出現(xiàn)空調(diào)系統(tǒng)各部件之間的連管空間不夠或出現(xiàn)連管之間、連管與鈑金之間接觸相碰的問題。空調(diào)機組停機后,氣液分離器中儲存的液體有可能會通過出氣管進入壓縮機,機組再次啟動時,造成壓縮機液擊或潤滑不良的問題,從而造成壓縮機的損壞。另外,常規(guī)的氣液分離器一般只有一個底部回油孔,當系統(tǒng)回液較多時,氣液分離器中的液位較高,富油層液位較高,氣液分離器底部基本是液態(tài)制冷劑,此時回油孔內(nèi)回流的主要是液態(tài)制冷劑,而潤滑油無法回到壓縮機,從而造成壓縮機缺油或潤滑不良的問題,也會損壞壓縮機。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節(jié)省連管空間和連管成本、能夠避免液態(tài)制冷劑通過出氣管進入壓縮機的氣液分離器。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氣液分離器,該氣液分離器包括殼體、進氣接管、出氣接管、進氣管、出氣管、回油孔、回油過濾網(wǎng),所述進氣接管、出氣接管均從殼體底部接出,所述出氣接管與殼體外部的U型管連通,U型管的出口端與殼體的頂部齊平或高于殼體的頂部。本技術氣液分離器的工作過程是:空調(diào)機組回氣經(jīng)進氣接管、進氣管進入氣液分離器的殼體,在殼體中,回氣中攜帶的液體(油或液態(tài)制冷劑)與氣流分離后,沉降并儲存在氣液分離器的殼體的底部。氣液分離后的氣體經(jīng)出氣管、出氣接管進入U型管,之后進入壓縮機;氣液分離后的液體經(jīng)回油過濾網(wǎng)由位于出氣管底部的回油孔徐徐排入出氣管,然后經(jīng)出氣管中的氣流攜帶進入壓縮機。所述回油孔位于出氣管的底部。所述出氣管上部開有輔助回油孔。采用以上結(jié)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技術進氣接管、出氣接管均從殼體底部接出,當壓縮機位于氣液分離器下部時,出氣接管與壓縮機之間的連管較為方便,連管較短,節(jié)省整個空調(diào)系統(tǒng)的連管空間,為其它部件的安裝(如電控盒)提供了較大空間,同時又降低了成本。出氣接管與殼體外部的U型管連通,U型管的出口端與殼體的頂部齊平或高于殼體的頂部。這樣,當空調(diào)機組停機后,氣液分離器中儲存的液體不會通過回油孔、出氣管進入壓縮機,當機組再次啟動時,就避免了壓縮機液擊或潤滑不良所造成的壓縮機的損壞。出氣管上部開有輔助回油孔,當系統(tǒng)回液較多造成氣液分離器中的液位較高時,富油層中的潤滑油可以通過該輔助回油孔回到壓縮機,從而避免了壓縮機缺油或潤滑不良的問題,保護了壓縮機。【專利附圖】【附圖說明】附圖所示的是本技術氣液分離器的結(jié)構示意圖。其中:1、回油過濾網(wǎng);2、回油孔;3、出氣管;4、進氣管;5、殼體;6、進氣接管;7、輔助回油孔;8、出氣接管;9、U型管;90、出口端。【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如附圖所示,本技術氣液分離器包括殼體5、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進氣管4、出氣管3、回油孔2、回油過濾網(wǎng)1,所述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均從殼體5底部接出,所述出氣接管8與殼體5外部的U型管9連通,U型管9的出口端90與殼體5的頂部齊平或高于殼體5的頂部。所述回油孔2位于出氣管3的底部。所述出氣管3上部開有輔助回油孔7。以上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說明和進一步解釋,而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權利范圍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都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氣液分離器,包括殼體(5)、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進氣管(4)、出氣管(3)、回油孔(2)、回油過濾網(wǎng)(1),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均從殼體(5)底部接出,所述出氣接管(8)與殼體(5)外部的U型管(9)連通,U型管(9)的出口端(90)與殼體(5)的頂部齊平或高于殼體(5)的頂部。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2)位于出氣管(3)的底部。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管(3)上部開有輔助回油孔(7)。【文檔編號】F25B43/02GK203396171SQ201320407822【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10日 【專利技術者】路則鋒 申請人:寧波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液分離器,包括殼體(5)、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進氣管(4)、出氣管(3)、回油孔(2)、回油過濾網(wǎng)(1),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接管(6)、出氣接管(8)均從殼體(5)底部接出,所述出氣接管(8)與殼體(5)外部的U型管(9)連通,U型管(9)的出口端(90)與殼體(5)的頂部齊平或高于殼體(5)的頂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路則鋒,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