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采棉機用采針組件,包括曲軸(1)和采針(2),采針(2)設置在曲軸(1)上。采棉機用采針組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旋轉采針的方式進行棉花采摘,采摘效率高;運轉過程中通過曲軸偏心轉動在突出部的作用下自動變換角度的采針,在旋轉到采摘部位采針向前伸出進行采摘,旋轉到非采摘部位,采針反轉脫下棉花/棉絨,以免除原有采棉機采針固定旋轉棉花/棉絨被反復帶進帶出增加棉絨堆積纏繞的幾率的問題,并且將刮下的棉花/棉絨通過出棉口收集起來,以完成整個棉花/棉絨的采摘過程。(*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采棉機用采針組件
本技術涉及棉田采摘設備
,特別地,涉及一種采棉機用采針組件。
技術介紹
目前,存在各種大型或者小型手持式棉花采摘機輔助手工采摘棉花,采用各種釘齒、采針通過挑、扒、刮等形式對棉田進行作業采集,由于棉花/棉絨屬于比較強韌的纖維,采集后的棉花/棉絨通過各部件進行采集、輸送,使用一段時間后,棉花/棉絨不可避免地在釘齒、采針、集輪、滾軸或其他部件之間的連接部位、轉動部位上纏繞堆積,以至損壞細小部件、增加能源消耗、帶來運轉負荷甚至損壞電機。而采棉機的各部件上的改進同樣能夠對上述問題進行改善。因此,研制一種新型的采棉機用采針組件已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棉機用采針組件,以解決在采棉機體內纏繞堆積,以至損壞細小部件、增加能源消耗、帶來運轉負荷甚至損壞電機等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采棉機用采針組件,包括曲軸和采針,采針設置在曲軸上。進一步地,曲軸包括直軸和彎曲軸,采針設置在曲軸的直軸上。進一步地,直軸的一端設置為彎曲軸,或者直軸的兩端均設置為彎曲軸。進一步地,采針設置為多根,多根采針等間距或不等間距設置在直軸上。進一步地,彎曲軸的端部設置有滑動件,滑動件連接在凸輪上。進一步地,凸輪包括環圈,環圈的內側設置有圓滑過渡的突起部,凸輪中部設置有缺口環,滑動件在環圈與缺口環之間的區域滑動。凸輪突起部的作用:曲軸上的滑動件通過突出部進入到外側軌道,從而實現采針的反轉自動變換角度。進一步地,采針組件設置在滾輪上。進一步地,滾輪包括滾輪盤和滾輪軸,兩塊滾輪盤通過中間的滾輪軸進行連接,滾輪盤的環周向設置有槽口,槽口設置為多個,多個槽口沿環周向等間距或不等間距布置,兩塊滾輪盤上的槽口對應設置,采針組件通過曲軸的直軸連接在兩塊滾輪盤對應設置的槽口上。進一步地,采針通過彈性部件連接在曲軸上。進一步地,采針上設置有螺旋構造、凹陷構造或者凸起構造。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a、采棉機用采針組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旋轉采針的方式進行棉花采摘,采摘效率高;運轉過程中通過曲軸偏心轉動自動變換角度的采針,在旋轉到采摘部位采針向前伸出進行采摘,旋轉到非采摘部位,采針反轉脫下棉花/棉絨,以免除原有采棉機采針固定旋轉棉花/棉絨被反復帶進帶出增加棉絨堆積纏繞的幾率的問題,并且將刮下的棉花/棉絨通過出棉口收集起來,以完成整個棉花/棉絨的采摘過程。b、通過曲軸在不同軌道環境的變換以改變設置在曲軸上的采針角度,以實現自動變換角度的目的。曲軸運行在外圈軌道轉動,采針保持與傳動軸垂直,采針伸出采棉機機頭,采針達到極限伸出狀態;曲軸運行到內圈軌道轉動,采針偏離于與傳動軸垂直的狀態,采針內收,曲軸運轉軌跡越靠近內圈中心,采針內收尺寸越大。C、直軸可以一端設置彎曲軸,也可以兩端均設置彎曲軸,以實現單軌道或者多軌道的轉動,使得直軸上的采針角度變化的方式更多。d、采針在轉動過程中的自動變換角度使采摘的棉花/棉絨通過阻隔部件刮落到采棉機的出棉口內,不會再將采摘的棉花/棉絨反復帶進帶出采棉機機頭內。e、通過曲軸端部的滑動件在凸輪的環圈與缺口環之間的區域內滑動,以實現曲軸的偏心轉動,轉動過程中自動變換采針的角度。運轉過程中通過曲軸偏心轉動,在凸輪的突起部的作用下自動變換角度的采針,在旋轉到采摘部位采針向前伸出進行采摘,旋轉到非采摘部位,采針反轉脫下棉花/棉絨,凸輪突起部的作用:曲軸上的滑動件通過突出部進入到外側軌道,從而實現采針的反轉自動變換角度。f、采用采針通過彈性部件連接在曲軸上的結構,使得采針的運動范圍更大,伸出外面的采棉和收入內部的脫棉效果更好。g、采用采針上設置有螺旋構造、凹陷構造或者凸起構造的結構,能夠依據棉田的狀況選用結構,以提高采集效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技術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采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凸輪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滾輪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技術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圖1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采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采棉機用采針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軸I和采針2,采針2設置在曲軸I上。采棉機用采針組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旋轉采針的方式進行棉花采摘,采摘效率高;運轉過程中通過曲軸偏心轉動自動變換角度的采針,在旋轉到采摘部位采針向前伸出進行采摘,旋轉到非采摘部位,采針反轉脫下棉花/棉絨,以免除原有采棉機采針固定旋轉棉花/棉絨被反復帶進帶出增加棉絨堆積纏繞的幾率的問題,并且將刮下的棉花/棉絨通過出棉口收集起來,以完成整個棉花/棉絨的采摘過程。圖2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凸輪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滾輪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3所示,曲軸I包括直軸3和彎曲軸4,采針2設置在曲軸I的直軸3上。直軸3的一端設置為彎曲軸4,或者直軸3的兩端均設置為彎曲軸4。采針2設置為多根,多根采針2等間距或不等間距設置在直軸3上。彎曲軸4的端部設置有滑動件5,滑動件5連接在凸輪6上。凸輪6包括環圈7,環圈7的內側設置有圓滑過渡的突起部8,凸輪6中部設置有缺口環9,滑動件5在環圈7與缺口環9之間的區域滑動。采針組件設置在滾輪10上。滾輪10包括滾輪盤11和滾輪軸12,兩塊滾輪盤11通過中間的滾輪軸12進行連接,滾輪盤11的環周向設置有槽口 13,槽口 13設置為多個,多個槽口 13沿環周向等間距或不等間距布置,兩塊滾輪盤11上的槽口 13對應設置,采針組件通過曲軸I的直軸3連接在兩塊滾輪盤11對應設置的槽口 13上。采針2通過彈性部件連接在曲軸I上。采針2上設置有螺旋構造、凹陷構造或者凸起構造。通過曲軸I在不同軌道環境的變換以改變設置在曲軸I上的采針2角度,以實現自動變換角度的目的。曲軸I運行在外圈軌道轉動,采針2保持與傳動軸垂直,采針2伸出采棉機機頭,采針2達到極限伸出狀態;曲軸I運行到內圈軌道轉動,采針2偏離于與傳動軸垂直的狀態,采針2內收,曲軸I運轉軌跡越靠近內圈中心,采針2內收尺寸越大。直軸3可以一端設置彎曲軸4,也可以兩端均設置彎曲軸4,以實現單軌道或者多軌道的轉動,使得直軸3上的采針2角度變化的方式更多。采針2在轉動過程中的自動變換角度使采摘的棉花/棉絨通過阻隔部件刮落到采棉機的出棉口內,不會再將采摘的棉花/棉絨反復帶進帶出采棉機機頭內。通過曲軸I端部的滑動件5在凸輪6的環圈7與缺口環9之間的區域內滑動,以實現曲軸I的偏心轉動,轉動過程中自動變換采針2的角度。運轉過程中通過曲軸偏心轉動,在突起部的作用下自動變換角度的采針,在旋轉到采摘部位采針向前伸出進行采摘,旋轉到非采摘部位,采針反轉脫下棉花/棉絨。采用采針2通過彈性部件連接在曲軸I上的結構,使得采針2的運動范圍更大,伸出外面的采棉和收入內部的脫棉效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采棉機用采針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軸(1)和采針(2),所述采針(2)設置在曲軸(1)上,所述曲軸(1)包括直軸(3)和彎曲軸(4),所述采針(2)設置在所述直軸(3)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采棉機用采針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軸(I)和采針(2),所述采針(2)設置在曲軸(I)上,所述曲軸(I)包括直軸(3)和彎曲軸(4),所述采針(2)設置在所述直軸(3)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軸(3)的一端設置為所述彎曲軸(4),或者所述直軸(3)的兩端均設置為所述彎曲軸(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針(2)設置為多根,多根所述采針(2)等間距或不等間距設置在所述直軸(3)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軸(4)的端部設置有滑動件(5),所述滑動件(5)連接在凸輪(6)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采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6)包括環圈(7), 環圈(7)的內側設置有圓滑過渡的突起部(8), 凸輪(6)中部設置有缺口環(9), 滑動件(5)在環圈(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芬,
申請(專利權)人:周芬,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