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特別是一種烏龍紅茶制作方法。目前世界茶葉貿易以紅碎茶為主,占總貿易量92%。我國紅碎茶出口貿易量僅占世界紅碎茶總貿易量的3%左右,質量和售價一直處于中下等水平,競爭力弱。現市場上的紅茶品質,由于茶樹品質的原因,沖泡的茶湯冷、熱或加奶后,幾乎沒有花香的感覺,尤其、是加奶后茶香味消退。烏龍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自然花香好,但用之沖泡奶茶口感差。而現有烏龍茶各種成分茶絕大部分都采用曬青、做青、揉捻、烘培方法加工而成;而紅茶則采用萎凋、揉捻、發酵、干燥而成。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制成的茶葉既有烏龍茶花香,又有紅茶風格,并適合沖泡冷、熱奶茶的烏龍紅茶制作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本專利技術包括以下工藝步驟采摘茶樹鮮葉→曬青→涼青→做青→揉切→發酵→干燥→精制。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采摘的茶樹鮮葉為福建水仙、鳳凰水仙、黃旦、單叢、八仙茶、毛蟹茶樹品種的含茶多酚適量的幼嫩芽葉。曬青時把茶鮮葉萎凋至含水量65~75%。涼青時,將曬青適度的鮮葉攤放于陰涼的地方,涼青時間為30~150分鐘,攤葉厚度為5~8cm。做青包括搖青和攤青兩道工序交替進行,做青3~5次,室溫控制在18~28℃,濕度控制在75~85%。揉切時,先揉捻初級造形,后揉切進一步造形,揉捻結束后進入轉子機切碎,切碎與篩分反復進行,直到茶尾比例在10%左右為止。發酵時,發酵室溫控制在20~30℃之間,相對溫度90%以上,攤葉厚度8~15cm。干燥時采用兩次干燥法,毛火溫度100~120℃,采用快速,足火溫度80~90℃,采用中速或慢速干燥。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烏龍紅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采摘茶樹鮮葉→曬青→涼青→做青→揉切→發酵→干燥→精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烏龍紅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采摘茶樹鮮葉→曬青→涼青→做青→揉切→發酵→干燥→精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摘的茶樹鮮葉為福建水仙、鳳凰水仙、黃旦、單叢、八仙茶、毛蟹茶樹品種的含茶多酚適量的幼嫩芽葉。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曬青時把茶鮮葉萎凋至含水量65~7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涼青時,將曬青適度的鮮葉攤放于陰涼的地方,涼青時間為30~150分鐘,攤葉厚度為5~8c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做青包括搖青和攤青兩道工序交替進行,做青3~5次,室溫控制在18~28℃,濕度控制在75~85%。6.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伍錫岳,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1[中國|廣州]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