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澆砼成型工藝,其工藝過程如下:第一步,混凝土攪拌:將水泥、砂子、石子、水及填加劑、填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攪拌好,待用;第二步,安裝成型保護模:將成型保護模[2]放置在固定模[3]中,使成型保護模[2]與固定模[3]配合 緊密;第三步,澆筑:將已經攪拌好的混凝土加入到成型保護模[2]中,用振動器振動至混凝土完全填滿模具,修抹填料口;第四步,蓋上托板夾牢:蓋上托板[5],將托板與澆砼模具用聯接夾具[6]聯接牢固;第五步,翻轉:將托板[5 ]與澆砼模具一起翻轉過來;第六步,脫掉固定模:松開聯接夾具[6],將固定模[3]脫掉;第七步,脫掉成型保護模:根據氣溫調整固化時間,一般經24小時固化后,將成型保護模[2]脫掉;第八步,養護:將混凝土制品再進行一段時 間的養護,制成成品。(*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城市道路、生活小區、工業園、綠化帶的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燃氣、路燈、供水等地下管道檢查井及雨水、污水井的井座與井蓋,道路兩側的側石,人行路上的方磚,裝飾用的工藝雕塑,及各種建筑所用混凝土制品的澆砼成型工藝。
技術介紹
城市道路、生活小區等處放置的檢查井井座與井蓋、道路兩側的側石、及各種建筑所用混凝土制品等的澆砼成型工藝(圖1)是A.混凝土攪拌。將水泥、砂子、石子、水比例配合攪拌好;B.清理模具;C.模具涂隔離劑;D.澆筑、保養;E.拆除砼模板;F.表面修抹;G.養護。由于該澆砼成型工藝中的澆砼模具多為單一整體模具,或為拼裝(圖2)的,且為手工操作。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以下幾個缺點1.在此澆砼成型工藝中,澆砼所用的模具多數是砼模板拼裝成的,增加了操作工序,且拼裝工作比較繁瑣,而且很容易產生扭曲變形;即使是整體的,也會因為混凝土制品需要固化后才可以脫模,從而需要大量模具,大大增加了成本,生產效率也較低。2.在此澆砼成型工藝中,由于模具是拼裝的,在拼裝過程中,砂粒、石子等雜物很容易進入到拼裝間隙中,從而使澆砼模具的尺寸發生變化,無法保證制品尺寸的精確。3.在此澆砼成型工藝中,如制品表面要求較高,就需要脫模后增加手工修抹工序,這樣就無法保證制品的質量,也不利于機械化批量生產,生產效率較低。特別是結構復雜的混凝土制品。4.在此澆砼成型工藝中為了實現脫模方便,需要增加在模具內表面涂隔離劑的工序,既增加成本又增加了操作工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針對上述混凝土澆砼成型工藝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種新的工藝方案,以克服上述不足,使產品的質量得到提高,生產效率得到提高。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凝土澆砼成型工藝。其工藝過程為第一步,混凝土攪拌將水泥、砂子、石子、水及填加劑、填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攪拌好,待用;第二步,安裝成型保護模將成型保護模放置在固定模中,使成型保護模與固定模配合緊密;第三步,澆筑將已經攪拌好的混凝土加入到成型保護模中,用振動器振動至混凝土完全填滿模具,修抹填料口;第四步,蓋上托板夾牢蓋上托板,將托板與澆砼模具用聯接夾具聯接牢固;第五步,翻轉將托板與澆砼模具一起翻轉過來;第六步,脫掉固定模松開聯接夾具,將固定模脫掉; 第七步,脫掉成型保護模根據氣溫調整固化時間,一般經24小時固化后,將成型保護模脫掉;第八步,養護將混凝土制品再進行一段時間的養護,制成成品。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和變化解釋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澆砼成型工藝中澆砼模具是由固定模和成型保護模復合而成的,固定模起對成型保護模支撐和固定的作用;成型保護模襯在固定模中用于澆砼成型,起成型作用。2.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模為整體模具,或拼裝模具;成型保護模為整體模具,且內表面非常光滑。3.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澆筑結束后,成型保護模并不立即脫掉,在24小時的固化過程中對混凝土制品起固定和成型保護的作用。4.上述方案中,所述澆砼模具翻轉時,托板一定要蓋好、夾牢由于上述方案的運用,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本專利技術中的澆砼模具是由固定模和成型保護模復合而成的,固定模起支撐和固定的作用,可長期使用;成型保護模價格較低,可大量使用。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模具費用的投入,從而降低混凝土制品的生產成本。2.本專利技術中的澆砼模具是由兩套模具復合而成的,其中,固定模為整體或拼裝的,成型保護模為整體模具,這樣就使澆砼成型的混凝土制品的形狀、尺寸較穩定,提高了產品的質量。3.本專利技術中的成型保護模是在混凝土制品固化后才脫掉,對混凝土制品起固定、保護的作用,同時,由于成型保護模內部光潔度較高,使得混凝土制品表面比較光滑,無需人工修抹,既提高了產品質量,又提高了生產效率。4.本專利技術中的成型保護模是整體的,減少拼裝模具繁瑣的拼裝,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也有利于實現機械化生產,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5.本專利技術中的固定模起支撐和固定的作用,不接觸混凝土,無需清理模具,不用涂隔離劑;即使拼裝也不會使砂粒、石子等雜物進入到拼裝間隙中,模具形狀、尺寸較穩定,混凝土制品質量得到保證。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為單一整體模具澆砼工藝流程圖;圖2為拼裝模具澆砼工藝流程圖;圖3為復模澆砼工藝流程圖;圖4為成型保護模與固定模復合圖;圖5為混凝土復模澆砼圖;圖6為托板與固定模聯接圖;圖7為托板與固定模聯接后翻轉圖; 圖8為固定模脫模圖;圖9為成型保護模脫模圖;圖10為一種建筑裝飾用品的產品示意圖。圖中1、混凝土制品;2、成型保護模;3、固定模;4、振動臺;5、托板;6、聯接夾具;7、建筑裝飾用品;8、五角星。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從圖3——圖9中可知,一種混凝土澆砼工藝,其混凝土制品1俯視外形為一方形,截面為等腰梯形。其工藝流程為第一步,混凝土攪拌將水泥、砂子、石子、水、減水劑、玻璃纖維按420∶850∶850∶150∶2.40∶60的比例配合,攪拌好,待用;第二步,安裝成型保護模固定模3放置在振動臺4上固定好,把成型保護模2放置在固定模3中;第三步,澆筑將已經攪拌好的混凝土加入到成型保護模2中,用振動臺4振動至混凝土完全填滿模具,修抹填料口;第四步,蓋上托板夾牢蓋上托板5,將托板5與澆砼模具用聯接夾具6聯接牢固;第五步,翻轉將托板5與澆砼模具一起翻轉過來;第六步,脫掉固定模松開聯接夾具6,將固定模3脫掉;第七步,脫掉成型保護模經24小時固化后,將成型保護模2脫掉; 第八步,養護將混凝土制品1再進行一段時間的養護,制成成品。實施例二從圖3、圖10中可知,一種混凝土澆砼工藝,其混凝土制品為建筑裝飾用品7,俯視外形為一圓環中鑲嵌一個五角星8。其工藝流程為第一步,混凝土攪拌將水泥、砂子、石子、水按40∶90∶90∶15的比例配合,攪拌好,待用。第二步,安裝成型保護模固定模3放置在振動臺4上固定好,把成型保護模2放置在固定模3中;第三步,澆筑將已經攪拌好的混凝土加入到由固定模3和成型保護模2組成的復合模中,用振動臺4振動至混凝土完全填滿模具,修抹填料口;第四步,蓋上托板夾牢蓋上托板5,將托板5與澆砼模具用聯接夾具6聯接牢固;第五步,翻轉將托板5與澆砼模具一起翻轉過來;第六步,脫掉固定模松開聯接夾具6,將固定模3脫掉;第七步,脫掉成型保護模經24小時固化后,將成型保護模2脫掉;第八步,養護將混凝土制品1再進行一段時間的養護,制成裝飾用五角星8。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澆砼成型工藝,其工藝過程如下第一步,混凝土攪拌將水泥、砂子、石子、水及填加劑、填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攪拌好,待用;第二步,安裝成型保護模將成型保護模放置在固定模中,使成型保護模與固定模配合緊密;第三步,澆筑將已經攪拌好的混凝土加入到成型保護模中,用振動器振動至混凝土完全填滿模具,修抹填料口;第四步,蓋上托板夾牢蓋上托板,將托板與澆砼模具用聯接夾具聯接牢固;第五步,翻轉將托板與澆砼模具一起翻轉過來;第六步,脫掉固定模松開聯接夾具,將固定模脫掉;第七步,脫掉成型保護模根據氣溫調整固化時間,一般經24小時固化后,將成型保護模脫掉;第八步,養護將混凝土制品再進行一段時間的養護,制成成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澆砼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澆砼模具是由起固定作用的固定模和起成型作用的成型保護模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多根,楊多林,關文磊,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廣衛特種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