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動漁網捏鉛機,包括機架、漁網梳理進給機構、漁網進給導向機構、網眼張緊機構、鉛沉子振動篩選機構、鉛沉子送給機構和鉛沉子夾緊機構,所述的機架的內部兩側對稱安裝有漁網梳理進給機構,漁網梳理進給機構之間的機架上布置有漁網進給導向機構,漁網進給導向機構的中間位置安裝有網眼張緊機構,網眼張緊機構前側的機架上安裝有鉛沉子振動篩選機構,鉛沉子振動篩選機構的一側安裝有鉛沉子送給機構,網眼張緊機構的一側、與鉛沉子送給機構相對應的位置布置有鉛沉子夾緊機構,漁網梳理進給機構與網眼張緊機構呈同步間歇運動。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布局合理,操作簡單,能代替傳統的人工捏鉛操作,節省了人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漁網捏鉛機,包括機架(1)、漁網梳理進給機構(2)、漁網進給導向機構(6)、網眼張緊機構(3)、鉛沉子振動篩選機構(4)、鉛沉子送給機構(5)和鉛沉子夾緊機構(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1)的內部兩側對稱安裝有漁網梳理進給機構(2),所述的漁網梳理進給機構(2)之間的機架(1)上布置有漁網進給導向機構(6),所述的漁網進給導向機構(6)的中間位置安裝有網眼張緊機構(3),所述的網眼張緊機構(3)前側的機架(1)上安裝有鉛沉子振動篩選機構(4),所述的鉛沉子振動篩選機構(4)的一側安裝有鉛沉子送給機構(5),所述的網眼張緊機構(3)的一側、與鉛沉子送給機構(5)相對應的位置布置有鉛沉子夾緊機構(7),所述的漁網梳理進給機構(2)與網眼張緊機構(3)呈同步間歇運動;所述的漁網梳理進給機構(2)由一根轉軸(62)和連接在其上端和下端的大轉輪(64)和小轉輪(63)組成,其外側卷繞有待加工的漁網,所述的大滾輪(64)和小滾輪(63)的外圓面上均勻布置有橡膠細突起(61);所述的鉛沉子振動篩選機構(4)包括篩斗(42)、下底板(46)、起振導桿(44)和振動電機(41),所述的篩斗(42)的左端面為開口并在開口處連接有收集臺(45),所述的篩斗(42)的下方水平布置有下底板(46),所述的篩斗(42)的下端中部安裝有振動電機(41),所述的篩斗(42)的內側底面上均勻布置有若干條凹槽(421),所述的篩斗(42)的左端的下側豎直相連有兩根與下底板(46)相連的前起振導桿(441),其后端豎直布置有后起振導桿(442),所述的后起振導桿(442)的下端與下底板(46)上安裝的穿有轉軸(49)一對頂起凸輪(43)相接觸;所述的鉛沉子送給機構(5)包括橫向凸輪(51)、水平電動推桿(56)、橫向進給桿(52)和裝鉛夾(58),所述的水平電動推桿(56)布置在篩斗(42)的左側,所述的水平電動推桿(56)的伸出端與裝鉛夾(58)相連,所述的裝鉛夾(58)的一側與其相垂直、水平布置有橫向進給桿(52),所述的橫向進給桿(52)的一端連接有橫向凸輪(51),另一端連接有托鉛座(513)和推鉛回桿(514);所述的網眼張緊機構(3)包括外轉盤(33)、布置在外轉盤(33)中心軸位置的中心軸凸輪(34)和沿著外轉盤(33)的圓周朝外側均勻布置的張緊爪(32),所述的張緊爪(32)的一端與中心軸凸輪(34)的外弧面相接觸;所述的鉛沉子夾緊機構(7)包括凸輪電機(24)、提升凸輪(23)、安裝板(26)、夾緊電機(25)和夾緊座(22),所述的凸輪電機(24)與提升凸輪(23)連接并安裝在安裝板(26)的下端,所述的安裝板(26)安裝在橫向進給桿(52)的下方,其上 端居中安裝有夾緊座(22),所述的夾緊座(22)的一側安裝有與夾緊座(22)上安裝的主動齒輪(29)相連的夾緊電機(25),所述的夾緊座(22)的上端兩側對稱安裝有一對偏心輪(28),所述的橫向進給桿(52)從偏心輪(28)之間穿過。...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浩任,楊元福,趙偉,孫志宏,
申請(專利權)人:東華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