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調光馬達控制器。它包括控制單元、位置反饋電路、電源保護電路、電位器電路、馬達;所述電源保護電路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兩個驅動輸出端口與所述馬達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電壓采集端口與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出腳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位置設定電壓端口與所述電位器電路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實現對汽車近光燈水平位置的調整,方便于用戶調節,用戶可以不必到專業的汽車維修點去調節。(*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前照燈調節器,特別是公開一種調光馬達控制器。
技術介紹
由于很多汽車的前照燈的近光明暗截止線都是不可調的,這些明暗截止線都是在汽車出廠前調校好的,用戶不可以調整。這一截止線會在汽車長期使用時,由于減震器的的位置發生變化而變化,而且,對于每個駕駛員,明暗截止線的的水平位置都是不一樣的。本產品設計一種可以調整近光燈水平位置的調整器,該調整器裝于前照燈內,在駕駛室內安裝一個電位器,就可以調整近光燈 的截止線位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調整近光燈水平位置的調光馬達控制器。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調光馬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單元、位置反饋電路、電源保護電路、電位器電路、馬達;所述電源保護電路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兩個驅動輸出端口與所述馬達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電壓采集端口與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出腳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位置設定電壓端口與所述電位器電路相連。所述控制單元包括控制芯片Ul、第一電阻Rl、第五電阻R5、第四電容C4,所述控制芯片Ul包括Vs引腳、RANGE引腳、REF引腳、HYST引腳、OUTl引腳、0UT2引腳、FB引腳;其中所述OUTl引腳、0UT2引腳為控制單元的兩個驅動輸出端口 ;所述FB引腳作為電壓采集端口與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相連;所述RANGE引腳、REF引腳作為位置設定電壓端口與所述電位器電路相連。所述電源保護電路由第一二極管Dl、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構成,所述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為電壓輸入端,所述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Cl的一端、第二電容C2的一端、第三電容C3的一端相連且形成的連接點分成兩路,一路與所述芯片Ul的Vs引腳相連、另一路與所述第一電阻Rl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HYST引腳、第五電阻R5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位器電路由第二電位器R9、Set端口、第四電阻R4、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五電容C5構成;所述Set端口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位器R9相連,Set端口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電R4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阻R4的一端還分別與所述第五電容C5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相連后共同接地,所述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所述RANGE引腳相連,所述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所述REF引腳相連;所述馬達的兩端與所述第四電容C4并聯后分別連入所述OUTl引腳、0UT2引腳;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由第六電阻R6、第八電阻R8、第六電容C6、第一電位器R7構成;所述第一電位器R7的一個固定端為反饋電壓輸入端,所述第一電位器R7的另一個固定端與所述第六電容C6的一端、第八電阻R8的一端相連后共同接地,所述第一電位器R7的滑動端與所述第六電容C6的另一端、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作為位置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出腳與所述FB引腳相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實現對汽車近光燈水平位置的調整,方便于用戶調節,用戶可以不必到專業的汽車維修點去調節。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結構框圖。圖2是本技術電路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根據圖1、圖2,本技術包括控制單元、位置反饋電路、電源保護電路、電位器電路、馬達;所述電源保護電路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兩個驅動輸出端口與所述馬達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電壓采集端口與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出腳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位置設定電壓端口與所述電位器電路相連。所述馬達通過機械傳動機構與汽車的近光燈燈泡組相連。所述電位器電路用于設定并輸出近光燈所要達到的目標位置電壓,所述位置反饋電路與近光燈的燈泡組相連,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用于檢測近光燈的當前位置電壓。所述控制單元包括控制芯片Ul、第一電阻Rl、第五電阻R5、第四電容C4,所述控制芯片Ul包括Vs引腳、RANGE引腳、REF引腳、HYST引腳、OUTl引腳、0UT2引腳、FB引腳;其中所述OUTl引腳、0UT2引腳為控制單元的兩個驅動輸出端口 ;所述FB引腳作為電壓采集端口與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相連;所述RANGE引腳、REF引腳作為位置設定電壓端口與所述電位器電路相連。所述芯片Ul采用英飛凌(Infineon)公司生產的,型號為TLE4209G的芯片。所述電源保護電路由第一二極管Dl、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構成,所述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為電壓輸入端,所述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Cl的一端、第二電容C2的一端、第三電容C3的一端相連且形成的連接點分成兩路,一路與所述芯片Ul的Vs引腳相連、另一路與所述第一電阻Rl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HYST引腳、第五電阻R5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電位器電路由第二電位器R9、Set端口、第四電阻R4、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五電容C5構成;所述Set端口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位器R9相連,Set端口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電R4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阻R4的一端還分別與所述第五電容C5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相連后共同接地,所述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所述RANGE引腳相連,所述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所述REF引腳相連。所述第二電位器R9位于汽車的駕駛室中。所述馬達的兩端與所述第四電容C4并聯后分別連入所述OUTl引腳、0UT2引腳。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由第六電阻R6、第八電阻R8、第六電容C6、第一電位器R7構成;所述第一電位器R7的一個固定端為反饋電壓輸入端,所述第一電位器R7的另一個固定端與所述第六電容C6的一端、第八電阻R8的一端相連后共同接地,所述第一電位器R7的滑動端與所述第六電容C6的另一端、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作為位置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出腳與所述FB引腳相連。所述第一電位器R7位于汽車的近光燈中與燈泡組相連。本技術工作過程如下:通過所述Set端口向控制單元輸出目標位置電壓,駕駛員可以通過電位器電路的第二電位器R9來調整輸出的目標位置電壓,芯片Ul采集到這個目標位置電壓后與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的第一電位器R7檢測到的近光燈的當前位置電壓比較,如果設定的目標位置電壓低于近光燈的當前位置電壓,芯片Ul驅動馬達反轉,馬達轉動通過機械傳動機構帶動燈泡組往下方轉動,從而也帶動第一電位器R7,第一電位器R7反饋的當前位置電壓逐漸下降,當第一電位器R7反饋的當前位置電壓等于設定的目標位置電壓時,馬達停轉;反之,如果設定目標位置電壓高于近光燈的當前位置電壓,芯片Ul驅動馬達正轉,馬達轉動通過機械傳動機構帶動燈泡組往上方轉動,從而也帶動第一電位器R7,第一電位器R7反饋的當前位置電壓逐漸上升,當第一電位器R7反饋的當前位置電壓等于設定的目標位置電壓時,馬達停轉,由此達到所要近光燈位置的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調光馬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單元、位置反饋電路、電源保護電路、電位器電路、馬達;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調光馬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單元、位置反饋電路、電源保護電路、電位器電路、馬達;所述電源保護電路與所述控制單元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兩個驅動輸出端口與所述馬達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電壓采集端口與所述位置反饋電路的電壓輸出腳相連,所述控制單元通過位置設定電壓端口與所述電位器電路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建斌,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晨闌光電器件有限公司,上海圣闌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