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積木結構仿真車,包括車底架和至少兩個安裝在車底架上的車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積木結構仿真車還包括插合機構、至少兩個車殼組件,所述各車殼組件分別通過插合機構可拆卸的插在車底架頂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各車殼組件能夠組成完整的仿真車殼,因此更加逼真,并且仿真車殼能夠更好的與車底架頂面的連接,而中間插接件組成的支撐架能夠對車殼組件起到更好的支撐、定型和固定的作用,讓積木結構仿真車更加穩固、不容易散架,由于仿真車殼需要使用者仔細探索如何拼接,因此積木結構仿真車的可玩性得到顯著提高。(*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積木結構仿真車。
技術介紹
目前的積木結構仿真車,通常都是裝配好的,只能用來觀賞或手持積木結構仿真車并讓積木結構仿真車做出各種姿勢,因此可玩性較差。往往人們新鮮感過后就將積木結構仿真車擺放或收藏,不再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積木結構仿真車可玩性較差的缺點,提供一種積木結構仿真車,這種積木結構仿真車能夠分解成部件,以便使用者拼裝。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積木結構仿真車,包括車底架和至少兩個安裝在車底架上的車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積木結構仿真車還包括插合機構、至少兩個車殼組件,所述各車殼組件分別通過插合機構可拆卸的插在車底架頂面。較優的方案,所述插合機構包括可相互插合的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所述第一插件設在車底架頂面,所述第二插件設在車殼組件上。更優的方案,所述第一插件包括第一支撐面板和至少兩個固定在第一支撐面板頂面的第一插接柱,第一支撐面板固定在車底架頂面,所述第二插件包括第二支撐面板和至少兩個固定在第二支撐面板底面的第二插接柱,第二支撐面板與車殼組件連接。所述第二插件的第二插接柱可以正好插入第一插件的各第一插接柱之間形成的空隙中,同時第一插件的第一插接柱也可以正好插入`第二插件的各第二插接柱之間形成的空隙中,從而讓第二插件與第一插件相互插合。第一插接柱與第二插接柱也可以米用傳統的插桿和插孔(或插槽)的配合,但是這種結構不如本申請第一插接柱與第二插接柱這種配合容易制造。更優的方案,所述至少一個車殼組件的第二支撐面板頂面設有至少兩個可與第二插接柱相互插合的第一插接柱。這樣,該車殼組件可以牢固的固定到車底架頂面上,并且該車殼組件還可以用來固定另一個車殼組件。更優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撐面板與車底架頂面一體制成。更優的方案,所述至少一個車殼組件的第二支撐面板與該車殼組件底面一體制成。較優的方案,所述積木結構仿真車還包括至少一個中間插接件,所述中間插接件的底面設有第二插件,所述中間插接件的頂面設有第一插件。中間插接件能夠分別連接車底架的第一插件與車殼組件的第二插件,或連接兩個車殼組件的第二插件,其目的是讓車殼組件能夠穩定的處于合適的位置。更優的方案,所述中間插接件的數目為至少兩個,并且各中間插接件拼接成支撐架,各車殼組件拼接成仿真車殼,所述支撐架安裝在車底架頂面,所述仿真車殼安裝在車底架頂面和支撐架上。所述支撐架能夠對仿真車殼起到支撐、定型和固定的作用。組成仿真車殼的所有車殼組件中,可以選擇將一些車殼組件安裝在車底架頂面上,將一些車殼組件安裝在支撐架上,將一些車殼組件安裝在某些車殼組件上。本技術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各車殼組件能夠組成完整的仿真車殼,因此更加逼真,并且仿真車殼能夠更好的與車底架頂面的連接,而中間插接件組成的支撐架能夠對車殼組件起到更好的支撐、定型和固定的作用,讓積木結構仿真車更加穩固、不容易散架,由于仿真車殼需要使用者仔細探索如何拼接,因此積木結構仿真車的可玩性得到顯著提高。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優選實施例的零件分解圖;圖3是圖1所示優選實施例仿真車殼的零件分解圖;圖4是圖1所示優選實施例支撐架的零件分解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4所示,本優選實施例中的積木結構仿真車,包括車底架1、四個安裝在車底架I上的車輪2、插合機構、多個中間插接件4、多個車殼組件3,所述各車殼組件3通過插合機構可拆卸的插在車底架I頂面。所述插 合機構包括可相互插合的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所述第一插件設在車底架I頂面,所述第二插件設在車殼組件3上。所述第一插件包括第一支撐面板和多個固定在第一支撐面板頂面的第一插接柱5,第一支撐面板固定在車底架I頂面,所述第二插件包括第二支撐面板6和多個固定在第二支撐面板6底面的第二插接柱7,第二支撐面板6與車殼組件3連接。第二插件的第二插接柱7可以正好插入第一插件的各第一插接柱5之間形成的空隙中,同時第一插件的第一插接柱5也可以正好插入第二插件的各第二插接柱7之間形成的空隙中,從而讓第二插件與第一插件相互插合。第一插接柱5插入由第二插接柱7形成的第二空隙的同時,第二插接柱7也插入由第一插接柱5形成的第一空隙,在這里第一空隙、第二空隙相當于插孔。所述第一支撐面板與車底架I頂面一體制成。所述各車殼組件3的第二支撐面板6與該車殼組件3底面一體制成。如圖3所示,所述多個車殼組件3的第二支撐面板6頂面設有多個可與第二插接柱相互插合的第一插接柱5。這樣,該車殼組件3可以牢固的固定到車底架I頂面上,并且該車殼組件3還可以用來固定另一個車殼組件3。如圖4所示,所述各中間插接件4的底面設有至少一個第二插接柱7,所述各中間插接件4的頂面設有至少一個第一插接柱5。中間插接件4能夠分別連接車底架I的第一插件與車殼組件3的第二插件,或連接兩個車殼組件3的第二插件,其目的是讓車殼組件3能夠穩定的處于合適的位置。所述中間插接件4的數目為多個(本實施例中遠遠超過三個),并且各中間插接件4拼接成支撐架8,各車殼組件3拼接成仿真車殼9,所述支撐架8安裝在車底架I頂面,所述車殼9安裝在車底架I頂面和支撐架8上。所述支撐架8能夠對仿真車殼9起到支撐、定型和固定的作用。組成仿真車殼9的所有車殼組件3中,可以選擇將一些車殼組件3安裝在車底架I頂面上,將一些車殼組件3安裝在支撐架8上,將一些車殼組件3安裝在某些車殼組件3上。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技術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等同變換,均為本技術權利要求范圍所覆蓋權利要求1.一種積木結構仿真車,包括車底架和至少兩個安裝在車底架上的車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積木結構仿真車還包括插合機構、至少兩個車殼組件,所述各車殼組件分別通過插合機構可拆卸的插在車底架頂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積木結構仿真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合機構包括可相互插合的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所述第一插件設在車底架頂面,所述第二插件設在車殼組件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積木結構仿真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件包括第一支撐面板和至少兩個固定在第一支撐面板頂面的第一插接柱,第一支撐面板固定在車底架頂面,所述第二插件包括第二支撐面板和至少兩個固定在第二支撐面板底面的第二插接柱,第二支撐面板與車殼組件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積木結構仿真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車殼組件的第二支撐面板頂面設有至少兩個可與第二插接柱相互插合的第一插接柱。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積木結構仿真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面板與車底架頂面一體制成。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積木結構仿真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車殼組件的第二支撐面板與該車殼組件底面一體制成。7.如權利要求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積木結構仿真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積木結構仿真車還包括至少一個中間插接件,所述中間插接件的底面設有第二插件,所述中間插接件的頂面設有第一插件。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積木結構仿真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插接件的數目為至少兩個,并且各中間插接件拼接成支撐架,各車殼組件拼接成仿真車殼,所述支撐架安裝在車底架頂面,所述仿真車殼安裝在車底架頂面和支撐架上。專利摘要一種積木結構仿真車,包括車底架和至少兩個安裝在車底架上的車輪,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積木結構仿真車,包括車底架和至少兩個安裝在車底架上的車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積木結構仿真車還包括插合機構、至少兩個車殼組件,所述各車殼組件分別通過插合機構可拆卸的插在車底架頂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碩勇,
申請(專利權)人:蔡碩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