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工序:工藝規(guī)格設計中的經緯絲均為1/7D/9D桑蠶絲,確定上機經緯密和平紋組織;絡絲與成筒的張力、硬度分別為1.5~3CN、22-24、2~4CN、24-26;整經上牽張力與上軸張力分別為0.5CN~1.5CN、15CN~17CN;織造準備工序中采用8片公、母匹配的鋼片綜及一順穿綜法,確定筘號與筘穿入數;平紋織造張力為11CN~13CN,綜框動程為9~10cm;煉白整理工藝條件為:精煉液濃度為3~4g/l,浴比為1∶50,溫度為95~98℃。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工藝生產性強,各道工序張力優(yōu)化,且相互合理匹配,極大地減少了經向病疵,且無須經過浸漬工序,因此,生產工藝可生產性強,由此得到本發(fā)明專利技術2M/M厚度的薄地機織物質量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生產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桑蠶絲纖維織物的生產工藝,更具體地說,是指一種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生產工藝。
技術介紹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高檔服飾、家用紡織品成為當前中產階級的主要消費群,該消費群已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消費品味,但當下的服飾、家紡產品,已無法滿足人們快速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超細纖維(如超細滌綸纖維、超細錦綸纖維)是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差別化纖維的一種,被稱為新一代的合成纖維,是一種高品質、高技術的紡織原料,是化學纖維向高仿真化方向發(fā)展的新合纖的典型代表。超細纖維絲線由于纖度極細,絲線的彎曲強度亦極小,從而由超細纖維絲線制成的織物其手感極為柔軟,因此,超細纖維推動了由其構成的紡織品在商業(yè)上獲得的成功。然而,上述超細纖維系化學合成纖維,與自然界中的桑蠶絲纖維大不相同,桑蠶絲這種純天然動物蛋白纖維富含有對人體有益的18種氨基酸與蛋白質而被世人譽為“纖維皇后”,由于桑蠶絲從栽桑養(yǎng)蠶至繅絲織綢的生產過程中未受到污染,因此被世人推崇為綠色纖維。化學合成纖維自然就無法取代常規(guī)纖度桑蠶絲纖維的功用,特別地,無法取代超細桑蠶絲纖維在高檔紡織面料的質地、品位、用途及價值。通常,絞裝的普通桑蠶絲都需要采用浸泡專用助劑按一定浴比在一定的水溫條件下浸潰一定的時間,以此來增強絲的斷裂強力和耐磨性,浸潰工序還有利于后道加工工序。由于普通桑蠶絲纖維單絲纖度(1/20/22D)大約接近超細桑蠶絲單絲纖維(1/7/9D)三倍的纖度,普通桑蠶絲單絲纖維的平均斷裂強力(80DN)為超細桑蠶絲單絲纖維平均斷裂強力(26.975CN)的三倍。超細 桑蠶絲纖維的單絲纖度越細,且各道生產工藝的張力越大,則絲越易起毛、擦白,而當超細桑蠶絲纖維的單絲纖度越細,且各道生產工藝的張力過小,織物越易起縐、起羅,織造時越易引起停機,因此超細桑蠶絲單絲的可生產性均比普通桑蠶絲股線、普通桑蠶絲單絲相對低得多,而超細桑蠶絲單絲比超細合成纖維則更難以織造,有鑒于此,如何優(yōu)化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各道生產工藝,以充分滿足批量正常生產的需要,是擺在絲綢織造業(yè)的一個現實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生產性強的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生產工藝,該生產工藝無須經過浸潰工序即可實現。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生產工藝,其生產工藝依次包括以下步驟:(I)工藝規(guī)格設計經緯絲原料規(guī)格選擇、確定織物組織和上機經、緯密度經絲組合:1/7D/9D桑蠶絲,緯絲組合:1/7D/9D桑蠶絲,織物組織采用平紋組織,上機經密為70 85根/cm,上機緯密為45 55根/cm。⑵絡絲工序在絡絲機的導絲器上設置毛氈,毛氈吸收有對絞裝桑蠶絲起到潤滑作用的白油,通過絡絲機在絡絲張力為1.5 3CN的條件下將1/7D/9D的絞裝桑蠶絲加工為有邊筒子桑蠶絲,有邊筒子桑蠶絲的硬度為22-24,等候成筒。⑶成筒工序在精密絡筒機上進行成筒作業(yè),通過精密絡筒機在成筒張力為2 4CN的條件下使有邊筒子桑蠶絲加工為無邊筒裝桑蠶絲,無邊筒裝桑蠶絲的硬度為24-26,所述無邊筒裝桑蠶絲分別作為后續(xù)整經原料和織造用緯絲原料。⑷整經工序通過單絲整經機得到卷繞有經絲的經軸,其中,單絲整經工藝條件為:上牽張力0.5CN 1.5CN,上軸張力 15CN 17CN。(5)織造準備工序綜片數為8片公、母匹配的鋼片綜,穿綜方式為一順穿法,筘號為35 42.5齒/cm,筘穿入數為2根。(6)織造工序在多臂織機上進行,經平紋織造得到的生坯重量為llg/m2 12/m2,其中,織造工藝條件為:織造經絲張力Il CN 13CN,經位置線0.5 1cm,托布板高于后梁3cm,綜平時間340。,綜框動程9 IOcm0(7)煉白整理工序將生坯織物采用圈碼方式進行碼布,圈碼坯布的上、下兩側分別間隔設置布攀,下布攀吊掛若干重錘,上布攀則穿置提手桿,圈碼坯布在充注有精煉液的浸潰池中反復進行浸泡,以順利完成坯布的絲膠溶解。煉白整理工藝條件為:精煉液濃度3 4g/l,浴比1: 50,溫度95 98°C。作為優(yōu)先,上機經密設定為76根/cm,上機纟韋密設定為51根/cm。上述煉白整理后的成品經密為78根/cm,成品緯密為52根/cm,成品厚度為2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如下:經、緯絲均采用1/7/9D超細桑蠶絲單絲,織造組織采用平紋組織,單位面積經、緯向交織點最多,由此得到厚度為2M/M的薄地機織物,該薄地機織物防披裂效果理想;1/7D/9D桑蠶絲跳過傳統(tǒng)浸潰工序,直接進入絡絲工序,工序得到簡化,并配合在絡絲過程中采用白油潤滑,絡絲得到的1/7D/9D桑蠶絲其斷裂強度達到了與浸潰后的1/7D/9D桑蠶絲相當的強度,而且經過潤滑后的1/7D/9D桑蠶絲具有較低和均一的摩擦系數,不易起毛,耐磨性、平滑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后續(xù)各道工序,如成筒順利、整經順利、織造順利,織物經向病疵小,而絡絲張力、成筒張力得到了優(yōu)化,例如,張力過小均對相應后道工序因退解不順而斷頭多,又比如,張力過大則絲易拉白;整經上牽張力設置合理,整經過程斷頭率低且不易壓絲,經絲卷繞上軸作業(yè)輕松而效率高;采用公、母匹配的鋼片綜以及一順穿的穿綜法后,可減少相鄰經絲間的摩擦,降低經絲斷頭率;織造經絲張力小于整經時的上軸張力的配置,織造時經絲退介順利,不會造成因嵌絲引起的斷頭,薄地機織物是在織造經絲張力為IlCN 13CN范圍條件下使作為經絲的1/7D/9D超細桑蠶絲單絲與作為緯絲的1/7D/9D超細桑蠶絲單絲交織而成,避免了織造經絲張力過大,經絲擦白、斷頭率增高,而織造經絲張力過小,織物出現起縐、起羅等病疵,以及因松經而引起停經,織造效率高;生坯織物圈碼成的坯布其下側設置重錘,解決了織物太輕而較難以沉入精練液所引起的縐印、折痕以及脫膠不均等病疵,煉白整理順利,絲膠溶解均勻。綜上,通過對各道生產工序涉及的張力進行優(yōu)化,各道張力相互合理匹配,絲經過潤滑以及合理的穿綜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經向病疵,該工藝可生產性強,由此得到本專利技術2M/M厚度的薄地機織物質量好。具體實施方式一種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生產工藝,其生產工藝依次包括以下步驟:工藝規(guī)格設計、準備工序、織造準備工序、織造工序和煉白整理工序。在工藝規(guī)格設計中,經絲組合為1/7D/9D桑蠶絲,緯絲組合為1/7D/9D桑蠶絲,織物組織采用平紋組織,上機經密為70 85根/cm,上機緯密為45 55根/cm,其中,作為優(yōu)先的實施方式,上機經密設定值為76根/cm,上機緯密設定值為51根/cm。準備工序由絡絲、成筒和整經組成。絡絲:在絡絲機的導絲器上設置吸收了白油的毛氈,使得絞裝1/7D/9D桑蠶絲在充分吸附白油的情況下完成整個絡絲作業(yè),而吸附白油后的桑蠶絲其耐磨性、平滑性顯著增強,有利于后道各工序。白油采用上海君特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環(huán)保硅蠟型ZL高級潤滑油。通過絡絲機將1/7D/9D的絞裝桑蠶絲加工為有邊筒子桑蠶絲,絡絲張力為1.5 3CN,單錠懸掛6g重錘,有邊筒子桑蠶絲的硬度值在22-24之間,絡絲機的規(guī)格、型號為⑶001-145。表1:絡絲情況權利要求1.一種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該生產工藝依次包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細桑蠶絲纖維機織物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該生產工藝依次包括以下步驟:(1)工藝規(guī)格設計經緯絲原料規(guī)格選擇、確定織物組織和上機經、緯密度經絲組合:1/7D/9D桑蠶絲,緯絲組合:1/7D/9D桑蠶絲,織物組織采用平紋組織,上機經密為70~85根/cm,上機緯密為45~55根/cm;(2)絡絲工序在絡絲機的導絲器上設置毛氈,毛氈吸收有白油,通過絡絲機在絡絲張力為1.5~3CN的條件下將1/7D/9D的絞裝桑蠶絲加工為有邊筒子桑蠶絲,有邊筒子桑蠶絲的硬度為22?24,等候成筒;(3)成筒工序在精密絡筒機上進行成筒作業(yè),通過精密絡筒機在成筒張力為2~4CN的條件下使有邊筒子桑蠶絲加工為無邊筒裝桑蠶絲,無邊筒裝桑蠶絲的硬度為24?26,所述無邊筒裝桑蠶絲分別作為后續(xù)整經原料和織造用緯絲原料;(4)整經工序通過單絲整經機得到卷繞有經絲的經軸,其中,單絲整經工藝條件為:上牽張力0.5CN~1.5CN,上軸張力15CN~17CN;(5)織造準備工序綜片數為8片公、母匹配的鋼片綜,穿綜方式為一順穿法,筘號為35~42.5齒/cm,筘穿入數為2根;(6)織造工序在多臂織機上進行,經平紋織造得到的生坯重量為11g/m2~12/m2,其中,織造工藝條件為:織造經絲張力11CN~13CN,經位置線0.5~1cm,托布板高于后梁3cm,綜平時間340°,綜框動程9~10cm;(7)煉白整理工序將生坯織物采用圈碼方式進行碼布,圈碼坯布的上、下兩側分別間隔設置布攀,下布攀吊掛若干重錘,上布攀則穿置提手桿,圈碼坯布在充注有精煉液的浸漬池中反復進行浸泡,煉白整理工藝條件為:精煉液濃度3~4g/l,浴比1∶50,溫度95~9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俞天鈞,俞丹,林平,
申請(專利權)人: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