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屬于牽引松緊調節裝置技術領域;其技術要點包括牽引輪和設置在牽引輪側邊的第一導向輪,其中所述第一導向輪設置在牽引輪的側上方,在牽引輪下方設有活動壓輪臂,所述活動壓輪臂沿長度方向設有兩個第二導向輪;所述第一導向輪和兩個第二導向輪呈三角形排列,在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之間繞設有牽引皮帶,所述牽引皮帶與牽引輪配合使動態漆包線緊貼在牽引輪外表面;所述活動壓輪臂底部連接有驅動活動壓輪臂上下移動的松緊調節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用于牽引皮帶的松緊調節。(*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調節裝置,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漆包線生產由裸銅線放線、清潔、軟化、涂漆、烘烤、牽引、收排線等一系列的工序協同完成,在各個工序過程中均有不同的助力裝置,以避免應力集中將銅導體拉細變形。特別是牽引工序的裝置,除上述功能外,還必須要有防止成品漆包線表面與牽引輪表面產生滑動摩擦而損傷漆膜的可靠措施,同時在操作上又要方便、快捷。因此,十分需要在牽引輪上設計一套獨立的牽引松緊調節裝置,以滿足漆包線生產的收線連續穩定及不損傷漆膜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包括牽引輪和設置在牽引輪側邊的第一導向輪,其中所述第一導向輪設置在牽引輪的側上方,在牽引輪下方設有活動壓輪臂,所述活動壓輪臂沿長度方向設有兩個第二導向輪;所述第一導向輪和兩個第二導向輪呈三角形排列,在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之間繞設有牽引皮帶,所述牽引皮帶與牽引輪配合使動態漆包線緊貼在牽引輪外表面;所述活動壓輪臂底部連接有驅動活動壓輪臂上下移動的松緊調節機構。上述的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中,所述的松緊調節機構由支座、固定在支座下部的杠桿座、鉸接在杠桿座上的手把、設置在支座上的導向座、活動穿設在導向座上的頂桿以及分別與手把和頂桿鉸接的連桿組成;所述頂桿的上端與活動壓輪臂連接。上述的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中,所述活動壓輪臂底部的中心線一側設有長形孔,所述頂桿的自由端活動穿設在長形孔內,在頂桿自由端近端部設有支撐活動壓輪臂的定位凸環。上述的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中,所述活動壓輪臂底部的中心線一側設有長形孔,所述頂桿的自由端活動穿設在長形孔內,在頂桿自由端近端部設有支撐活動壓輪臂的定位凸環。本技術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活動壓輪臂與松緊調節機構配合,實現活動壓輪臂的上下移動,達到使動態漆包線`貼緊牽引輪的目的;同時,通過在活動壓輪臂底部設置長形孔,使頂桿與活動壓輪臂上下動作的同時,接觸點能隨著牽引皮帶的松緊程度在長形孔內靈活平移變位,實現了牽引皮帶的壓緊、放松、快速變位調節。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述的優點:(I)操作方便、快捷、實用。右手控制漆包線的牽引纏繞帶線,左手通過手把控制皮帶的松緊程度,實現單人輕快操作。(2)有效預防漆包線線徑拉細變形。通過調節牽引輪旋轉速度和牽引皮帶的松緊速度,使動態漆包線在收、放線及各級助力裝置中的線速度保持協調一致,避免應力集中將銅導體拉細變形。( 3)可使漆包線質量保持可靠、穩定。通過杠桿式牽弓I松緊調節與牽弓I皮帶傳動機構及牽引輪緊密的配合和相互協調動作,保持牽引輪、動態漆包線和牽引皮帶三者始終同步運行,有效防止漆包線表面與牽引輪表面產生滑動摩擦而損傷漆膜。(4)確保操作安全。該裝置在開機、轉規格上線或中途斷線重新帶線操作時,始終能在牽引輪與牽引皮帶分離(即皮帶停止運行)狀態下進行,有效避免了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不慎將手卷進運行的牽引輪與牽引皮帶之間產生的傷害事故。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松緊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牽引輪1、第一導向輪2、活動壓輪臂3、長形孔3a、第二導向輪4、牽引皮帶5、松緊調節機構6、支座6a、杠桿座6b、手把6c、導向座6d、頂桿6e、連桿6f、定位凸環6g、動態漆包線7。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的一種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包括牽引輪I和設置在牽引輪I側邊的第一導向輪2,所述第一導向輪2設置在牽引輪I的側上方,在牽引輪I下方設有活動壓輪臂3,所述活動壓輪臂3沿長度方向設有兩個第二導向輪4 ;所述第一導向輪2和兩個第二導向輪4呈三角形排列,在第一導向輪2和第二導向輪4之間繞設有牽引皮帶5,所述牽引皮帶5與牽引輪I配合使動態漆包線緊貼在牽引輪I外表面;所述活動壓輪臂3底部連接有驅動活動壓輪臂3上下移動的松緊調節機構6。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松緊調節機構6由支座6a、固定在支座6a下部的杠桿座6b、鉸接在杠桿座6b上的手把6c、設置在支座上的導向座6d、活動穿設在導向座6d上的頂桿6e以及分別與手把6c和頂桿6e鉸接的連桿6f組成;所述頂桿6e的上端與活動壓輪臂3連接,撥動手把6c,通過連桿6f帶動頂桿6e上下移動,·從而實現活動壓輪臂3的上下移動。松緊調節機構6的設置,使牽引皮帶5既能在牽引輪I圓周表面形成一定的包角壓緊動態漆包線,又能從牽引輪I表面分離放松動態漆包線,方便開機上線及轉換漆包線規格的操作。同時,由于活動壓輪臂3底部與頂桿6e上端的接觸點因兩者的上下移動而使活動壓輪臂3底部的接觸點同時具有左右平移的趨向,因此,在活動壓輪臂3底部的中心線一側設有長形孔3a,所述頂桿6e的自由端活動穿設在長形孔3a內,在頂桿6e自由端近端部設有支撐活動壓輪臂3的定位凸環6g,這種結構,使頂桿6e與活動壓輪臂3上下動作的同時,接觸點能隨著牽引皮帶5的松緊程度在長形孔3a內靈活平移變位,實現了牽引皮帶5的壓緊、放松、快速變位調節。在開機上線操作至收線牽引輪時,將手把6c從下方拉起推到上方時,連桿6f亦從杠桿座6b的下部推到中部,從而通過頂桿6e將活動壓輪臂3和牽引皮帶5推壓到牽引輪I的表面上,使牽引皮帶5與纏繞在牽引輪I上的動態漆包線7緊靠在牽引輪I的表面上,實現牽引輪1、動態漆包線7和牽引皮帶5三者同步,確保動態漆包線7表面與牽引輪I和牽引皮帶5間不產生摩擦損傷現象,相反在需要轉換規格和上線、繞線時,將手把6c拉下,活動壓輪臂3靠自重落下,牽引皮帶5隨之與牽引輪I放松,方便開機和轉換漆包線規格時上線纏繞 作業。權利要求1.一種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包括牽引輪(I)和設置在牽引輪(I)側邊的第一導向輪(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輪(2)設置在牽引輪(I)的側上方,在牽引輪(I)下方設有活動壓輪臂(3),所述活動壓輪臂(3)沿長度方向設有兩個第二導向輪(4);所述第一導向輪(2)和兩個第二導向輪(4)呈三角形排列,在第一導向輪(2)和第二導向輪(4)之間繞設有牽引皮帶(5),所述牽引皮帶(5)與牽引輪(I)配合使動態漆包線緊貼在牽引輪(I)外表面;所述活動壓輪臂(3 )底部連接有驅動活動壓輪臂(3 )上下移動的松緊調節機構(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緊調節機構(6)由支座(6a)、固定在支座(6a)下部的杠桿座(6b)、鉸接在杠桿座(6b)上的手把(6c)、設置在支座上的導向座(6d)、活動穿設在導向座(6d)上的頂桿(6e)以及分別與手把(6c)和頂桿(6e)鉸接的連桿(6f)組成;所述頂桿(6e)的上端與活動壓輪臂(3)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壓輪臂(3)底部的中心線一側設有長形孔(3a),所述頂桿(6e)的自由端活動穿設在長形孔(3a)內,在頂桿(6e)自由端 近端部設有支撐活動壓輪臂(3)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杠桿式牽引松緊調節裝置,包括牽引輪(1)和設置在牽引輪(1)側邊的第一導向輪(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輪(2)設置在牽引輪(1)的側上方,在牽引輪(1)下方設有活動壓輪臂(3),所述活動壓輪臂(3)沿長度方向設有兩個第二導向輪(4);所述第一導向輪(2)和兩個第二導向輪(4)呈三角形排列,在第一導向輪(2)和第二導向輪(4)之間繞設有牽引皮帶(5),所述牽引皮帶(5)與牽引輪(1)配合使動態漆包線緊貼在牽引輪(1)外表面;所述活動壓輪臂(3)底部連接有驅動活動壓輪臂(3)上下移動的松緊調節機構(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忠明,邱紹文,廖影坤,
申請(專利權)人:興寧市金雁電工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