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雙模無縫熱壓機,該雙模無縫熱壓機包括:一機座、設置于機座上的支柱以及安裝于支柱上的機頭,該機座上設置有第一壓板,所述的機頭上通過一氣缸機構安裝有一與第一壓板相配合的壓板機構,所述的壓板機構包括:與氣缸機構固定連接的壓頭、樞接于壓頭下端的呈90度的支架以及安裝于支架上的第二壓板和第三壓板,其中,第二壓板和第三壓板相互垂直;所述的壓頭還安裝有一用于控制變換第二壓板或第三壓板工作的氣缸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自動變換第二壓板和第三壓板,且第二壓板設置有發熱裝置及與導熱板,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熱壓或冷熱交替壓,以滿足對不同的布料進行壓制。另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操作起來安全、方便,工作效率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熱壓設備
,特指一種能夠熱壓或冷熱交替壓,且操作安全的雙模無縫熱壓機。技術背景:近年來隨著紡織技術的進步,無縫縫合技術的需求逐漸浮現。在這些技術中,以熱壓(coat)方式進行布料的塑形與接合,是一種常使用的方法?,F有的熱壓機一般都是由上下兩個模板構成,其中下模板主要是設置在熱壓機的機座上,用以放置被加工物等物件,并在下模的上方設置有上模,該上模具有發熱裝置,該上模通過動力缸以實現上下移動,而與下模配合工作。將布料放置于下模上,控制上模上下移動及加熱,以熱壓方式進行布料的塑形與接合。現有的熱壓機都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只有一個移動的上模,該上模可發熱,但是對于一些需要熱壓和冷壓的布料,現有的熱壓機難以滿足此需求。2、由于熱壓機中并未安裝有斷電保護裝置,使熱壓機斷電后,熱壓機的上模由于重力作用下還會向下移動,極大可能會壓到或燙到操作人員的手,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熱壓或冷熱交替壓,且操作安全的雙模無縫熱壓 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該雙模無縫熱壓機包括:一機座、設置于機座上的支柱以及安裝于支柱上的機頭,該機座上設置有第一壓板,所述機頭上通過一氣缸機構安裝有一與第一壓板相配合的壓板機構,所述的壓板機構包括:與氣缸機構固定連接的壓頭、樞接于壓頭下端的呈90度的支架以及安裝于支架上的第二壓板和第三壓板,其中,第二壓板和第三壓板相互垂直;所述的壓頭還安裝有一用于控制變換第二壓板或第三壓板工作的氣缸裝置。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氣缸機構包括:固定于所述機頭上的主缸體及與主缸體配合的主活塞桿,其中,該主活塞桿一端與所述的壓頭固定連接,另一端套接有一固定套并凸出于主缸體上端。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主缸體頂部安裝有斷電保護裝置,該斷電保護裝置包括:固定安裝于主缸體頂部的安裝座、固定于安裝座上的第一氣缸以及與該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的包夾塊。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包夾塊形成有一與所述主活塞桿外形配合的凹槽。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壓板設置有發熱裝置及導熱板,其中,該導熱板位于第二壓板底部。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壓頭一側設置有供所述氣缸裝置安裝的樞接座;所述的氣缸裝置包括:樞接于該樞接座中的副缸體及與副缸體配合的副活塞桿,其中,該副活塞桿末端通過一銜接塊與所述的支架連接。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壓頭上安裝有用于使其能夠穩定上下移動的導桿,其中,該導桿一端穿過所述的機頭顯露于機頭外。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機頭上設置有一控制面板。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壓板通過一立柱固定于所述的機座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中安裝有可自動變換第二壓板和第三壓板的氣缸裝置,其中,第二壓板設置有發熱裝置及與導熱板,令本技術能夠熱壓或冷熱交替壓,以滿足對不同的布料進行壓制。2、由于本技術安裝有斷電保護裝置,使熱壓機斷電后,斷電保護裝置中的包夾塊包覆于主活塞軸外壁,并與主活塞軸頂端的固定套抵觸,令與主活塞軸連動的壓頭及第二壓板或第三壓板不能夠向下移動,這樣能夠使操作人員操作起來安全、方便,且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第三視角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機座100控制面板11第一壓板 12立柱2支柱3機頭4氣缸機構 41主缸體42主活塞桿 43固定套5壓板機構 51壓頭52支架53第二壓板54第三壓板 55樞接座56導桿6氣缸裝置61副缸體 62副活塞桿63銜接塊 7斷電保護裝置 71安裝座 72第一氣缸73包夾塊8工作臺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見圖1-3所不,一種雙模無縫熱壓機,其包括:一機座1、設置于機座I上的支柱2以及安裝于支柱2上的機頭3,該機座I上設置有第一壓板11,所述機頭3上通過一氣缸機構4安裝有一與第一壓板11相配合的壓板機構5。所述的第一壓板11通過一立柱12固定于所述的機座I上。所述的機頭3上設置有一控制面板100,通過該控制面板100控制整個熱壓機的動作。所述的壓板機構5包括:與氣缸機構4固定連接的壓頭51、樞接于壓頭51下端的呈90度的支架52以及安裝于支架52上的第二壓板53和第三壓板54,其中,第二壓板53和第三壓板54相互垂直,且第二壓板53和第三壓板54分別與壓頭51之間安裝有用于緩沖及定位的緩沖氣缸。所述的第二壓板53設置有發熱裝置及導熱板,其中,該導熱板位于第二壓板53底部,該結構的第二壓板53和第三壓板54令本技術能夠熱壓或冷熱交替壓,以滿足對不同的布料進行壓制。所述的壓頭51還安裝有一用于控制變換第二壓板53或第三壓板54工作的氣缸裝置6。具體而言,所述的壓頭51 —側設置有供所述氣缸裝置6安裝的樞接座55 ;所述的氣缸裝置6包括:樞接于該樞接座55中的副缸體61及與副缸體61配合的副活塞桿62,其中,該副活塞桿62末端通過一銜接塊63與所述的支架52連接。氣缸裝置6工作,驅動支架52轉動,以實現變換第二壓板53或第三壓板54工作的氣缸裝置6。所述的氣缸機構4包括:固定于所述機頭3上的主缸體41及與主缸體41配合的主活塞桿42,其中,該主活塞桿42 —端與所述的壓頭51固定連接,另一端套接有一固定套43并凸出于主缸體41上端。所述的主缸體41頂部安裝有斷電保護裝置7,該斷電保護裝置7包括:固定安裝于主缸體41頂部的安裝座71、固定于安裝座71上的第一氣缸72以及與該第一氣缸72的活塞桿固定連接的包夾塊73。所述的包夾塊73形成有一與所述主活塞桿42外形配合的凹槽。當熱壓機斷電后,斷電保護裝置7中的包夾塊73通過第一氣缸72驅動以包覆于主活塞軸42外壁,并與主活塞軸42頂端的固定套43抵觸,令與主活塞軸42連動的壓頭51及第二壓板53或第三壓板54不能夠向下移動,這樣能夠使操作人員操作起來安全、方便,且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壓頭51上安裝有用于使其能夠穩定上下移動的導桿56,其中,該導桿56 —端穿過所述的機頭3顯露于機頭3外。這樣可以使氣缸機構4運行得更加順暢、穩定,從而提高本技術的工作質量。當然,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技術實施范圍,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述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雙模無縫熱壓機,其包括:一機座(I)、設置于機座(I)上的支柱(2)以及安裝于支柱(2)上的機頭(3),該機座(I)上設置有第一壓板(11),所述機頭(3)上通過一氣缸機構(4)安裝有一與第一壓板(11)相配合的壓板機構(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板機構(5)包括:與氣缸機構(4)固定連接的壓頭(51)、樞接于壓頭(51)下端的呈90度的支架(52)以及安裝于支架(52)上的第二壓板(53)和第三壓板(54),其中,第二壓板(53)和第三壓板(54)相互垂直;所述的壓頭(51)還安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模無縫熱壓機,其包括:一機座(1)、設置于機座(1)上的支柱(2)以及安裝于支柱(2)上的機頭(3),該機座(1)上設置有第一壓板(11),所述機頭(3)上通過一氣缸機構(4)安裝有一與第一壓板(11)相配合的壓板機構(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板機構(5)包括:與氣缸機構(4)固定連接的壓頭(51)、樞接于壓頭(51)下端的呈90度的支架(52)以及安裝于支架(52)上的第二壓板(53)和第三壓板(54),其中,第二壓板(53)和第三壓板(54)相互垂直;所述的壓頭(51)還安裝有一用于控制變換第二壓板(53)或第三壓板(54)工作的氣缸裝置(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朝蓋,
申請(專利權)人:黃朝蓋,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