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滑塊防滑機構,該機構包括:一束塊;一滑塊,該滑塊一側與所述束塊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一端設有一滑動槽,另一端設有一凹槽;一斜銷,該斜銷一端對應置于所述滑動槽內;一彈性元件,其設于所述滑塊內,該彈性元件一端與公模仁相接觸;一行位扣,其置于所述滑塊一側,該行位扣與公模板相連,且該行位扣一端設有一掛臺,該掛臺與所述滑塊相接觸;以及一擋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滑塊防滑機構,通過設置一滑塊和一行位扣,并于滑塊上設一凹槽,且于行位扣一端設一掛臺,開模時掛臺對應置于凹槽內,所述行位扣不僅容易安裝,而且由于其壓縮量小,不直接承受滑塊重力,從而使行位扣不容易被損壞,該滑塊防滑機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滑塊防滑機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滑塊防滑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模具中的滑塊防滑機構。
技術介紹
由于現代技術的發展,在生產塑膠產品時,有時會于產品上設置倒鉤,為了防止在開模時倒鉤不能離開模仁的情況發生,通常會在模具中設置一滑塊機構以使產品可以順利脫模,但是由于滑塊會因重力下滑,導使了模具被滑塊撞傷,為了避免滑塊撞傷模具的情況發生,通常是采用以下兩種滑塊防滑結構:請參閱圖1,其為現有技術之結構一的剖面示意圖,該結構包括一束塊10,該束塊10 一側與一滑塊11對應相接觸,該滑塊11內設有一彈簧12,該彈簧12與公模仁13相接觸,且該滑塊11 一端設有一滑動槽14,該滑動槽14內設有一斜銷15,在模具的量產中,因彈簧12直接承受滑塊11重力,且彈簧12壓縮力大,極易出現彈簧12變形的現象,由于彈簧12容易變形損壞,則需要損耗大量彈簧12,從而增加了成本;請參閱圖2,其為現有技術之結構二的剖面示意圖,該結構包括一束塊20,該束塊20 一端與一滑塊21對應相接觸,該滑塊21內設有一彈簧22,且該滑塊21 —端設有一滑動槽23,另一端設有一凹槽24,此外,滑塊21設有凹槽24的該端與一定位珠27相接觸,所述滑動槽23內設有一斜銷25,于模具開模時,公模向遠離母模的方向運動,束塊20與滑塊21分開,且斜銷25脫離滑塊21,由于彈簧22處于壓縮狀態,滑塊21受到彈簧22的作用力向遠離產品26的方向運動,定位珠27 —端對應置于凹槽24中,滑塊21由于同時受到彈簧22的彈力和定位珠27的作 用力而不會因重力下滑,然而,由于定位珠27不容易安裝,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滑塊防滑機構,該滑塊防滑機構能夠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成本高和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使用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滑塊防滑機構,該滑塊防滑機構能夠解決上述成本高和工作效率低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滑塊防滑機構,其應用于模具中,該模具包括一公模板、一母模板、一公模仁、一母模仁和一上固定板,該滑塊防滑機構包括:一束塊,該束塊與所述母模板相連,且該束塊一端與所述公模板相接觸;一滑塊,該滑塊一側與所述束塊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一端設有一滑動槽,另一端設有一凹槽;一斜銷,該斜銷與所述上固定板相連,且該斜銷一端對應置于所述滑動槽內;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設于所述滑塊內,且該彈性元件一端與所述公模仁相接觸;一行位扣,其置于所述滑塊一側,該行位扣與所述公模板相連,且該行位扣一端設有一掛臺,該掛臺與所述滑塊相接觸;以及一擋塊,該擋塊置于所述行位扣一側,且該擋塊與所述公模板相連。較佳的,所述滑塊與所述束塊相接觸的該側為一斜面。較佳的,所述凹槽呈V型。較佳的,所述凹槽設于上述彈性元件一側。較佳的,所述彈性元件為一彈簧。較佳的,所述彈性元件處于壓縮狀態。較佳的,所述掛臺呈V型。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滑塊防滑機構,通過設置一滑塊和一行位扣,并于滑塊上設一凹槽,且于行位扣一端設一掛臺,于模具開模時,該掛臺對應置于所述凹槽內,所述行位扣不僅容易安裝,而且由于其壓縮量小,不直接承受滑塊重力,從而使行位扣不容易被損壞,該滑塊防滑機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附圖說明圖1繪示現有技術之結構一的剖面示意圖。圖2繪示現有技術之結構二的剖面示意圖。圖3繪示本技術滑塊防滑機構之合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圖4繪示本技術滑塊防滑機構之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3和圖4,其中圖3為本技術滑塊防滑機構之合模時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滑塊防滑機構之開模時的剖面示意圖。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滑塊防滑機構,其應用于模具中,該模具包括一公模板100、一母模板101、一公模仁102、一母模仁103和一上固定板104,于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3,該滑塊防滑機構包括:一束塊105,該束塊105與所述母模板101相連,且該束塊105 —端與所述公模板100相接觸;一滑塊106,該滑塊106 —側與所述束塊105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106 —端設有一滑動槽107,另一端設有一凹槽108,于本實施例中,該凹槽108呈V型,所述滑塊106與所述束塊105相接觸的該側為一斜面;一斜銷109,該斜銷109與所述上固定板104相連,且該斜銷109 —端對應置于所述滑動槽107內;一彈性元件110,該彈性元件110設于所述滑塊106內,且該彈性元件110 —端與所述公模仁102相接觸,于本實施例中,該彈性元件110處于壓縮狀態,且該彈性元件110為一彈簧;—行位扣111,其置于所述滑塊106 —側,該行位扣111與所述公模板100相連,且該行位扣111 一端設有一掛臺112,該掛臺112與所述滑塊106相接觸,于本實施例中,該掛臺112呈V型;以及一擋塊113,該擋塊113置于所述行位扣111 一側,且該擋塊113與所述公模板100相連。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凹槽108設于上述彈性元件110 —側。于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4,于模具開模時,母模不動,公模向遠離母模的方向運動,由于束塊105與母模板101相連,且斜銷109與上固定板104相連,隨著公模的運動,束塊105與滑塊106分開,斜銷109也與滑塊106分開,由于彈性元件110處于壓縮狀態,滑塊106受到彈性元件110的作用力開始向遠離產品26的方向運動,運動過程中掛臺112將對應置于所述凹槽108內,同時滑塊106因接觸到擋塊113而停止運動,滑塊106由于同時受到行位扣111和彈性元件110的作用力,將不會因重力而下滑,當掛臺112承受的力量超過荷重時,掛臺112將會縮回到行位扣111中,行位扣111為掛臺112起到保護作用,接著產品26被頂出,然后,模具合模,開始下一次注塑成型產品26。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滑塊防滑機構,通過設置一滑塊106和一行位扣111,并于滑塊106上設一凹槽108,且于行位扣111 一端設一掛臺112,于模具開模時,該掛臺112對應置于所述凹槽108內,所述行位扣111不僅容易安裝,而且由于其壓縮量小,不直接承受滑塊106重力,從而使行位扣111不容易被損壞,該滑塊防滑機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成 本。權利要求1.一種滑塊防滑機構,應用于模具中,該模具包括一公模板、一母模板、一公模仁、一母模仁和一上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該滑塊防滑機構包括: 一束塊,該束塊與所述母模板相連,且該束塊一端與所述公模板相接觸; 一滑塊,該滑塊一側與所述束塊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一端設有一滑動槽,另一端設有一凹槽; 一斜銷,該斜銷與所述上固定板相連,且該斜銷一端對應置于所述滑動槽內; 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設于所述滑塊內,且該彈性元件一端與所述公模仁相接觸;一行位扣,其置于所述滑塊一側,該行位扣與所述公模板相連,且該行位扣一端設有一掛臺,該掛臺與所述滑塊相接觸;以及 一擋塊,該擋塊置于所述行位扣一側,且該擋塊與所述公模板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塊防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與所述束塊相接觸的該側為一斜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塊防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V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塊防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滑塊防滑機構,應用于模具中,該模具包括一公模板、一母模板、一公模仁、一母模仁和一上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該滑塊防滑機構包括:一束塊,該束塊與所述母模板相連,且該束塊一端與所述公模板相接觸;一滑塊,該滑塊一側與所述束塊對應相接觸,且該滑塊一端設有一滑動槽,另一端設有一凹槽;一斜銷,該斜銷與所述上固定板相連,且該斜銷一端對應置于所述滑動槽內;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設于所述滑塊內,且該彈性元件一端與所述公模仁相接觸;一行位扣,其置于所述滑塊一側,該行位扣與所述公模板相連,且該行位扣一端設有一掛臺,該掛臺與所述滑塊相接觸;以及一擋塊,該擋塊置于所述行位扣一側,且該擋塊與所述公模板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文波,
申請(專利權)人: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