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池式濕法煙氣除塵脫硫設備,屬于化工領域中的工業廢氣凈化環保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了解決現有的脫硫塔無法實現同時保證高脫硫效率和脫硫副產物石膏的品質,而且運行費較高的問題。氧化池和循環池設置在吸收塔本體的下方,氧化池的上端和循環池的上端通過連接管連通,且連接管傾斜設置,連接管的與氧化池連接的一端要高于與循環池連接另一端,吸收塔本體由下至上呈漸擴的圓筒形,吸收塔本體的母線與其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2~15°;吸收塔本體下部內設有過濾網,過濾網靠近原煙氣入口且位于原煙氣入口之上,吸收塔本體的下端通過循環漿液回漿管與氧化池連通;循環泵用于將循環池內的循環漿液抽至噴淋器處進行霧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煙氣除塵脫硫。(*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濕法煙氣除塵脫硫設備,屬于化工領域中的工業廢氣凈化環保領域。
技術介紹
現有濕法脫硫塔集原有的冷卻塔、吸收塔、氧化塔于一體,所有的化學過程均在一個塔內完成。在濕法煙氣脫硫過程中,脫硫漿液PH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參數。脫硫過程中,石灰石的溶解、亞硫鈣的氧化適合在低PH下進行,而高的pH值有利于SO2的吸收。如何能同時保證高脫硫效率和脫硫副產物石膏的品質,且盡量降低投資及運行費用,這就需要從一定程度上解決由于脫硫塔循環漿液所需PH值而帶來的矛盾。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的脫硫塔無法實現同時保證高脫硫效率和脫硫副產物石膏的品質,而且運行費較高的問題,進而提供了一種雙池式濕法煙氣除塵脫硫設備。本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池式濕法煙氣除塵脫硫設備,所述脫硫設備包括吸收塔本體、除霧器、噴淋器和循環泵,除霧器、噴淋器由上至下設置在吸收塔本體的上部內,吸收塔本體的下端側壁上設有原煙氣入口,吸收塔本體的上端側壁上設有凈煙氣出口 ;所述脫硫裝置還包括氧化池、循環池、循環漿液回漿管、過濾網和兩個旋槳式攪拌器,氧化池和循環池設置在吸收塔本體的下方,且氧化池的上端和循環池的上端通過連接管連通,且連接管傾斜設置,連接管的與氧化池連接的一端要高于與循環池連接另一端,吸收塔本體由下至上呈漸擴的圓筒形,吸收塔本體的母線與其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2 15° ;吸收塔本體下部內設有過濾網,過濾網靠近原煙氣入口且位于 原煙氣入口之上,吸收塔本體的下端通過循環漿液回漿管與氧化池連通;氧化池上設有石膏漿液排出口,氧化池上還設有氧化空氣入口 ;循環池上設有石灰石漿液入口 ;循環泵用于將循環池內的循環漿液抽至噴淋器處進行霧化,所述氧化池和循環池內各設置一個旋槳式攪拌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能過雙池式設計,實現了在不同pH值滿足不同功能的優化設計,有效折中了 “脫硫過程中,石灰石的溶解、亞硫鈣的氧化適合在低PH下進行,而高的pH值有利于SO2的吸收”二者之間的矛盾,提高了脫硫效率和脫硫副產物石膏的品質,使脫硫系統的負荷適應性強,能滿足不同燃煤含硫的需求。本技術將吸收塔本體設計成由下至上漸擴的圓筒形,使霧化后的鈣基漿液液滴向下流動并與向上流動的待處理煙氣逆流更充分地接觸以進行脫硫,更利于脫硫效率的提高。在吸收塔本體的底部內設置過濾網,有效去除了煙氣的塵粒。本技術利用的循環漿液為含有少量脫硫劑石灰石而亞硫酸鈣經充分氧化成石膏的漿液,系統石膏的過飽和度可控制在產生結垢的臨界過飽和度以下,避免了雙循環回路雙PH值運行系統的結垢,使系統的能夠安全穩定運行。本技術采用雙池式設計,減少了常規吸收塔側進式攪拌器易出現故障的故障點,氧化池內接受的脫硫漿液中所含亞硫酸鈣經充分氧化的漿液通過中間隔板溢流至循環槽內。本技術的使用保證了脫硫效率(達82% )和脫硫副產物石膏的品質,并降低投資和運行費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濕法脫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一: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雙池式濕法煙氣除塵脫硫設備,所述脫硫設備包括吸收塔本體15、除霧器2、噴淋器3和循環泵13,除霧器2、噴淋器3由上至下設置在吸收塔本體15的上部內,吸收塔本體15的下端側壁上設有原煙氣入口 4,吸收塔本體15的上端側壁上設有凈煙氣出口 I ;所述脫硫裝置還包括氧化池6、循環池10、循環漿液回漿管14、過濾網16和兩個旋槳式攪拌器5 ;氧化池6和循環池10設置在吸收塔本體15的下方,且氧化池6的上端和循環池10的上端通過連接管11連通,且連接管11傾斜設置,連接管11的與氧化池6連接的一端要高于與循環池10連接另一端,吸收塔本體15由下至上呈漸擴的圓筒形,吸收塔本體15的母線與其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2 15° ;吸收塔本體15下部內設有過濾網16,過濾網16靠近原煙氣入口 4且位于原煙氣入口 4之上,吸收塔本體15的下端通過循環漿液回漿管14與氧化池6連通;氧化池6上設有石膏漿液排出口 7,氧化池6上還設有氧化空氣入口 8 ;循環池10上設有石灰石漿液入口 9 ;循環泵13用于將循環池10內的循環漿液抽至噴淋器3處進行霧化,所述氧化池6和循環池10內各設置一個旋槳式攪拌器5。過濾網(16)用于過濾煙氣中的粉塵等顆粒物。具體實施方式二: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所述煙氣脫硫設備還包括控制閥17,所述控制閥17設置在連接管11上。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具體實施方式·三: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在所述吸收塔本體15的側壁上開有門18,所述門18密封安裝在吸收塔本體15的側壁上。打開所述門18可取出所述過濾網16,以進行清洗。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管11的軸線與水平面之間夾角為11 13°。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本技術的工作過程:鍋爐待處理原煙氣從吸收塔本體15底部原煙氣入口 4(入口煙道)經由過濾網16進入吸收塔本體15內,同時通過循環泵13 (循環漿液泵)將鈣基漿液從循環池10抽至噴淋器3處進行霧化,霧化后的鈣基漿液液滴向下流動并與向上流動的待處理煙氣逆流接觸進行脫硫,脫硫后的煙氣繼續向上流動經除霧器2除霧后從脫硫塔本體頂部的凈煙氣出口I流出;吸收塔本體15噴淋霧化漿液和煙氣接觸脫硫后由吸收塔本體下部的循環漿液回漿管14引入到氧化池6液面以下;氧化池6內所接受脫硫漿液中所含有的HS03_被由氧化空氣入口 8鼓入到漿液中的氧化空氣所氧化;通過旋槳式攪拌器5對氧化池6內的漿液進行攪拌;同時從氧化池6內取出部分漿液外排進入常規石膏脫水系統進行液固分離,分離后的固相物作為脫硫副產物外排,分離后的液相物返回氧化池6內,氧化池6內漿液的pH值保持在5.0-5.2之間;氧化池6內接受的脫硫漿液中所含亞硫酸鈣經充分氧化的漿液通過連接管11溢流至循環池10內;往循環池10內補充石灰石漿液,通過石灰石漿液的溶解,使得循環池10內漿液PH值升至6.1-6.3之間;并通過旋槳式攪拌器5對循環池10內的漿液進行攪拌;循環池10內漿液再通過循環泵13打至噴淋層進行脫硫,在噴淋層噴嘴作用下霧化成液滴向吸收塔底部流動,流動過程中和煙氣逆流接觸脫硫,脫硫后的漿液經脫硫塔底部的循環漿液回漿管14引入氧化池6內。吸收塔噴淋霧化漿液和煙氣接觸脫硫后由吸收塔本體下部的管引入到氧化池液面以下、氧化池攪拌器上方,這樣一方面使得進入吸收塔的煙氣有水封的作用,另一方面,從吸收塔進入攪拌器的漿液能迅速通過攪拌器的作用分散到氧化池,利于槽內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的進行,而且避免 了從吸收塔流入的漿液進入氧化池后短路直接溢流至循環池。權利要求1.一種雙池式濕法煙氣除塵脫硫設備,所述脫硫設備包括吸收塔本體(15)、除霧器(2)、噴淋器(3)和循環泵(13),除霧器(2)、噴淋器(3)由上至下設置在吸收塔本體(15)的上部內,吸收塔本體(15)的下端側壁上設有原煙氣入口(4),吸收塔本體(15)的上端側壁上設有凈煙氣出口(I);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硫裝置還包括氧化池¢)、循環池(10)、循環漿液回漿管(14)、過濾網(16)和兩個旋槳式攪拌器(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池式濕法煙氣除塵脫硫設備,所述脫硫設備包括吸收塔本體(15)、除霧器(2)、噴淋器(3)和循環泵(13),除霧器(2)、噴淋器(3)由上至下設置在吸收塔本體(15)的上部內,吸收塔本體(15)的下端側壁上設有原煙氣入口(4),吸收塔本體(15)的上端側壁上設有凈煙氣出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硫裝置還包括氧化池(6)、循環池(10)、循環漿液回漿管(14)、過濾網(16)和兩個旋槳式攪拌器(5),氧化池(6)和循環池(10)設置在吸收塔本體(15)的下方,且氧化池(6)的上端和循環池(10)的上端通過連接管(11)連通,且連接管(11)傾斜設置,連接管(11)的與氧化池(6)連接的一端要高于與循環池(10)連接另一端,吸收塔本體(15)由下至上呈漸擴的圓筒形,吸收塔本體(15)的母線與其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2~15°;吸收塔本體(15)下部內設有過濾網(16),過濾網(16)靠近原煙氣入口(4)且位于原煙氣入口(4)之上,吸收塔本體(15)的下端通過循環漿液回漿管(14)與氧化池(6)連通;氧化池(6)上設有石膏漿液排出口(7),氧化池(6)上還設有氧化空氣入口(8);循環池(10)上設有石灰石漿液入口(9);循環泵(13)用于將循環池(10)內的循環漿液抽至噴淋器(3)處進行霧化,所述氧化池(6)和循環池(10)內各設置一個旋槳式攪拌器(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麗,趙偉,王建文,馮喆,時亮,杜宇虹,周立娟,時晨燕,管巖松,
申請(專利權)人:王麗,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