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不需要時常清理的濕式除塵器及除塵系統,該濕式除塵器包括除塵箱,除塵箱上設置有含塵氣體進口和氣體出口,所述除塵箱內設置有攔塵板,攔塵板將除塵箱內部分隔為兩個底部連通的區域,其中一個為與含塵氣體進口連通的除塵區,在該除塵區內設置有噴水管,另一個區域為與氣體出口連通的排氣區,除塵箱的底部設置有泄污口,泄污口上安裝有閥,噴水孔為倒角的圓孔。采用上述濕式除塵器的除塵系統,包括所述濕式除塵器和離心風機,其除塵箱的氣體出口與風機連接,其除塵箱的泄污口與沉淀池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容易實施,除塵效率高,設備維護期長,尤其適合于在燒結混合料濕式除塵系統中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除塵系統的濕式除塵器。
技術介紹
濕式除塵器是把水浴和噴淋兩種形式合二為一的除塵設備。濕式除塵器包括除塵箱和離心風機及連接管道,除塵箱底部為水槽,除塵箱頂部為含塵氣體進口,水槽上方的除塵箱側壁設置有風機接口,除塵箱內靠近風機接口的位置還設置有高壓噴頭。濕式除塵器的工作過程是:利用高壓離心風機的吸力,把含塵氣體壓到裝有一定高度水的水槽中,水浴會把一部分灰塵溶解在水中。經均布分流后,氣體從下往上流動,而高壓噴頭則由上向下噴灑水霧,捕集剩余部分的塵粒。目前應用該濕式除塵器的除塵系統廣泛用于燒結混合料除塵,然而效果并不理想:該系統水槽中的積料采用定時排污方式,粘性積料粘附在箱壁上,導致水槽中聚積的泥漿難于清理,與水槽連接的排污管道容易堵塞;該系統對細小粉塵的凈化效率不高,由于水面劇烈波動,凈化效率很不穩定,在運行時由于混合料粘性強,運行一個工作日就需要清理離心風機葉輪上的粘 性灰,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濕式除塵器泥漿不易清理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需要時常清理的濕式除塵器及除塵系統。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濕式除塵器,包括除塵箱,除塵箱上設置有含塵氣體進口和氣體出口,所述除塵箱內設置有攔塵板,攔塵板將除塵箱內部分隔為兩個底部連通的區域,其中一個為與含塵氣體進口連通的除塵區,在該除塵區內設置有噴水管,另一個區域為與氣體出口連通的排氣區,除塵箱的底部設置有泄污口,泄污口上安裝有閥。所述噴水管為圓管,圓管的壁上均布有噴水孔,與噴水管連接的供水管的直徑小于噴水管的直徑。所述噴水孔為倒角的圓孔。所述噴水孔的直徑不大于2mm。所述各噴水孔均位于沿噴水管軸心線方向間隔設置的等距圓周上,在每一所述圓周上的各噴水孔呈中心對稱。所述沿噴水管的圓周相鄰的兩排噴水孔之間均相互錯開。采用上述濕式除塵器的除塵系統,包括所述濕式除塵器和離心風機,其除塵箱的氣體出口與風機連接,其除塵箱的泄污口與沉淀池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容易實施,除塵效率高,設備維護期長,尤其適合于在燒結混合料濕式除塵系統中使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除塵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A向示意圖。圖3是圖1中噴水管的主視圖。圖4是圖3的左視圖。圖5是圖3中噴水孔部位的局部剖面圖。圖1中箭頭所示為氣流方向,圖5中箭頭所示為噴水方向。 圖中標記為,1-除塵箱,2-攔塵板,3-噴水管,4-沉淀池,5-風機,6-閥,7-污水池,8-供水管,11-除塵區,12-排氣區,13-含塵氣體進口,14-泄污口,15-氣體出口,30-壁,31-噴水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本技術的濕式除塵器包括除塵箱1,除塵箱I上設置有含塵氣體進口 13和氣體出口 15,所述除塵箱I內設置有攔塵板2,攔塵板2將除塵箱I內部分隔為兩個底部連通的區域,其中一個為與含塵氣體進口 13連通的除塵區11,在該除塵區11內設置有噴水管3,另一個區域為與氣體出口 15連通的排氣區12,除塵箱I的底部設置有泄污口 14,泄污口 14上安裝有閥6,攔塵板2將含塵氣體引導至設置在噴水管3的除塵區11,噴水管3噴出 的水霧充斥于除塵區11區域內,含塵氣體中的塵粒與水結合,從而達到沉降塵粒的作用,根據除塵箱I內部結構情況和根據噴水管3的有效噴射區域,來設計攔塵板2的具體形狀,使用攔塵板2把噴射不到的區域進行圍封,從而讓煙塵全都必須通過有效噴射區域,使粉塵得到更為充分的沉降。閥6關閉時,除塵箱I的底部匯聚成污水池,起到與原有除塵器中水槽的作用,閥6打開時,實現排污。如圖3和圖4所不,所述噴水管3為圓管,與噴水管3連接的供水管8的直徑小于噴水管3的直徑,可實現蓄能增壓,提高噴水的霧化效果,改善除塵效果。圓管的壁30上均布有噴水孔31,水滴向噴水管3周圍的多個方向噴出,使得除塵區11充滿霧狀水滴,使得粉塵得到充分的沉降。如圖5所示,為進一步提高霧化效果,所述噴水孔31為倒角的圓孔,孔徑通常倒45°角,從而使得噴射出的水由于截面積的瞬間變大而形成霧狀水滴。為保證有效噴射區域的范圍,所述噴水孔31的直徑不大于2_。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各噴水孔31均位于沿噴水管3軸心線方向間隔設置的等距圓周上,在每一所述圓周上的各噴水孔31呈中心對稱,有利于形成均勻的水霧與含塵氣體相交融。所述沿噴水管3的圓周相鄰的兩排噴水孔31之間均相互錯開,有利于霧狀水滴的均布,使得煙塵與水滴有更大的結合機率,提高除塵效率。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本技術的除塵系統包括濕式除塵器和離心風機,濕式除塵器包括除塵箱1,除塵箱I上設置有含塵氣體進口 13和氣體出口 15,氣體出口 15與風機5連接,所述除塵箱I內設置有攔塵板2,攔塵板2將除塵箱I內部分隔為兩個底部連通的區域,其中一個為與含塵氣體進口 13連通的除塵區11,在除塵區11內設置有噴水管3,另一個區域為與氣體出口 15連通的排氣區12,除塵箱I的底部設置有泄污口14,泄污口 14上安裝有閥6,泄污口 14與沉淀池4連接。所述噴水管3為圓管,與噴水管3連接的供水管8的直徑小于噴水管3的直徑,噴水管3的壁30上均布有噴水孔31,噴水孔31為倒角的圓孔。在風機5運行前,先打開噴水管1,在其運行穩定后,方啟動風機5。避免了風機5的葉片上粘結污物,保證了風機5的平穩運轉,提高了除塵系統的可靠性和風機壽命。閥6可以隨時打開排污,避免了因定時排污造成物料積料排污難的問題。上述除塵系統應用于燒結混合料除塵時,除塵系統的維護周期大大延長,不必每天定時清理,節約了大量的 人力、物力。權利要求1.濕式除塵器,包括除塵箱(I),除塵箱(I)上設置有含塵氣體進口(13)和氣體出口(15),其特征是:所述除塵箱(I)內設置有攔塵板(2),攔塵板(2)將除塵箱(I)內部分隔為兩個底部連通的區域,其中一個為與含塵氣體進口(13)連通的除塵區(11),在該除塵區(11)內設置有噴水管(3),另一個區域為與氣體出口(15)連通的排氣區(12),除塵箱(I)的底部設置有泄污口(14),泄污口(14)上安裝有閥(6)。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噴水管(3)為圓管,圓管的壁(30)上均布有噴水孔(31),與噴水管(3)連接的供水管(8)的直徑小于噴水管(3)的直徑。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噴水孔(31)為倒角的圓孔。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噴水孔(31)的直徑不大于2mm。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各噴水孔(31)均位于沿噴水管(3)軸心線方向間隔設置的等距圓周上,在每一所述圓周上的各噴水孔(31)呈中心對稱。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濕式除塵器,其特征是:所述沿噴水管(3)的圓周相鄰的兩排噴水孔(31)之間均相互錯開。7.采用I 6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濕式除塵器的除塵系統,其特征是:包括所述濕式除塵器和離心風機,其除塵箱(I)的氣體出口(15)與風機(5)連接,其除塵箱(I)的泄污口 (14)與沉淀池(4)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不需要時常清理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濕式除塵器,包括除塵箱(1),除塵箱(1)上設置有含塵氣體進口(13)和氣體出口(15),其特征是:所述除塵箱(1)內設置有攔塵板(2),攔塵板(2)將除塵箱(1)內部分隔為兩個底部連通的區域,其中一個為與含塵氣體進口(13)連通的除塵區(11),在該除塵區(11)內設置有噴水管(3),另一個區域為與氣體出口(15)連通的排氣區(12),除塵箱(1)的底部設置有泄污口(14),泄污口(14)上安裝有閥(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義德,
申請(專利權)人:鋼城集團涼山瑞海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