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免針接頭,用于連接一導管,該免針接頭包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中空管及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該導管;一彈性框體,容置于該殼體內,該彈性框體具有一第一擋部、一第二檔部、一第二卡合部及一第三卡合部,其中,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部;一桿體,容置于該彈性框體內,該桿體具有一第二中空管、一卡合環、一擋環及一實心部,其中,該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該第一中空管內,該卡合環套接于該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該第一擋部,該擋環靠抵于該第二檔部;以及一帽體,耦接該殼體,用以容置該實心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免針接頭,結構輕便,因其制作成本低廉,技術難度不高,又能產生良好密封抵貼效果,使液體不易外露。(*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有關于一種免針接頭,尤指一種具有彈性結構的免針接頭。
技術介紹
傳統上,如欲將藥液注入一導管或點滴瓶內,一般都會利用注射針筒將針筒內的藥液,注入該導管或該點滴瓶內,使藥液通過一輸液管而流入病患體內。而傳統注射針筒必然設置一針頭,因該針頭的設計,使醫護人員有被針扎到的風險,為了免除該風險,陸續發展出不同款式的免針接頭,然此類免針接頭,結構復雜且價格高昂,也常有防漏效果不好等問題。因此之故,申請人有鑒于現有技術的缺失,乃思一克服傳統免針接頭未臻理想的缺失,不斷加以研究、改良,并經試作證明可行,進而創作出本技術「免針接頭」,用以改善上述現有手段的缺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免針接頭,通過軟性可撓的框體,控制液體通道的啟閉,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組裝及操作均極簡便,且同時具有良好的氣密防漏效果O根據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免針接頭,用于連接一導管,該免針接頭包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中空管及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該導管;一彈性框體,容置于該殼體內,該彈性框體具有一第一擋部、一第二檔部、一第二卡合部及一第三卡合部,其中,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部;一桿體,容置于該彈性框體內,該桿體具有一第二中空管、一卡合環、一擋環及一實心部,其中,該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該第一中空管內,該卡合環套接于該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該第一擋部,該擋環靠抵于該第二檔部;以及一帽體,耦接該殼 體,用以容置該實心部,其中,當使用一無針注射筒推抵該實心部時,該桿體即推動該彈性框體,使該桿體與該殼體間形成狹縫,當該無針注射筒離開該實心部時,該桿體與該殼體即回復密合狀態。基于上述構想,其中該殼體更包含一第一外螺紋,用以固定該導管。基于上述構想,其中該桿體更包含一橫向通孔,連通至該第二中空管。基于上述構想,該實心部的一端面具有一十字凹痕。基于上述構想,其中該帽體更包含一第二外螺紋,用以固定無針注射筒。因此,本技術所提供的免針接頭,結構輕便,因其制作成本低廉,技術難度不高,又能產生良好密封抵貼效果,使液體不易外露,因此深具商品價值。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透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側面透視圖;圖3為本技術一殼體的側面透視圖;圖4為本技術一彈性框體的立體圖;以及圖5為本技術一桿體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將可由以下的實施例說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熟悉本技藝的人士可據以完成,然而本技術的實施并非可由下列實施例而被限制其實施型態。為便于本技術的技術手段及運作過程能被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茲舉實施例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其為本技術的立體透視圖。本技術的免針接頭,用于連接一導管(圖未示出),使藥劑能夠通過該導管進入病患體內,該免針接頭包括:一殼體11、一帽體12、一彈性框體13及一桿體14,其中,先將該桿體14與該彈性框體13組合后,再置入該殼體11內,接著將該帽體12套合于該桿體14,并與該殼體11密合,再以超音波融合成一體。使用時,必須將一無針注射筒(圖未示出)推抵該桿體14上的十字凹痕141,使該無針注射筒與該帽體12密合,同時該桿體14會順勢推動該彈性框體13,使該桿體14與該殼體11間形成狹縫,此時即可將藥劑注入該免針接頭,藥劑即可沿著該十字凹痕141及狹縫,經由通過該導管而流入病患體內。請參閱圖2,其為本技術的側面透視圖。由圖示可知,殼體11具有一第一外螺紋111,借以與外部導管螺合固定。帽體12具有一第二外螺紋121,借以與外部的無針注射筒螺合固定。彈性框體13具有一第一擋部131及一第二擋部132,并與桿體14緊密套合。請同時參閱圖3-5,圖3的殼體11具有一第一外螺紋111用以螺接一外部導管、一第一卡合部112及一第一中空管113。圖4的彈性框體13具有一第一擋部131、一第二擋部132、一第二卡合部133·及一第三卡合部134。圖5的桿體14具有一第二中空管142、一卡合環143、一擋環144、一實心部145、一橫向通孔146及--h字凹痕141。其中,同時,該第一中空管113耦接于該外導管,該第一外螺紋111用以螺接該外部導管,該第一卡合部112用以卡合該第二卡合部133,該第二中空管142套接于該第一中空管113內,該卡合環143套接于該第三卡合部134,并靠抵于該第一擋部131,該擋環144靠抵于該第二檔部132,實心部145容置于帽體12中。請再參照圖2,當使用一無針注射筒(圖未示出)推抵該桿體14時,該桿體即推動該彈性框體13,造成該彈性框體13順勢移動后,使該桿體14與該殼體11間形成一狹縫,此時對該無針注射筒施加壓力,使藥劑循著圖5的該十字凹痕141,經由該狹縫,沿著該橫向通孔146、該第二中空管142,再流經圖3的該第一中空管113、該外部導管,最后進入病患體內。當該無針注射筒尚開該實心部145時,該桿體與該殼體即回復成密合狀態。綜上所述,本技術設計容易,成本低廉,使用便利,可令醫療實務使用人員于日常添加藥劑的作業中,提供相當的便利與穩定可靠的效果,免除醫護人員被針扎到的風險,符合產業需求。甚且本技術確能達到所預期的使用目的與達到較佳的功效,當已能符合新型專利的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上列詳細說明針對本技術的一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技術技藝精神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技術的 專利范圍中。權利要求1.一種免針接頭,用于連接一個導管,其特征在于:該免針接頭包括: 一個殼體,具有一個第一中空管及一個第一卡合部,該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該導管;一個彈性框體,容置于該殼體內,該彈性框體具有一個第一擋部、一個第二檔部、一個第二卡合部及一個第三卡合部,其中,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部; 一個桿體,容置于該彈性框體內,該桿體具有一個第二中空管、一個卡合環、一個擋環及一個實心部,其中,該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該第一中空管內,該卡合環套接于該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該第一擋部,該擋環靠抵于該第二檔部;以及一個帽體,耦接該殼體,用以容置該實心部, 其中,當使用一無針注射筒推抵該實心部時,該桿體即推動該彈性框體,使該桿體與該殼體間形成狹縫,當該無針注射筒離開該實心部時,該桿體與該殼體即回復密合狀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針接頭,其特征在于:該殼體更包含一個用以固定該導管的第一外螺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針接頭,其特征在于:該桿體更包含一個橫向通孔,連通至該 第二中空管。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針接頭,其特征在于:該實心部的一端面具有一個十字凹痕。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針接頭,其特征在于:該帽體更包含一個用以固定該無針注射筒的第二外螺紋。專利摘要一種免針接頭,用于連接一導管,該免針接頭包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中空管及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該導管;一彈性框體,容置于該殼體內,該彈性框體具有一第一擋部、一第二檔部、一第二卡合部及一第三卡合部,其中,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部;一桿體,容置于該彈性框體內,該桿體具有一第二中空管、一卡合環、一擋環及一實心部,其中,該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該第一中空管內,該卡合環套接于該第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免針接頭,用于連接一個導管,其特征在于:該免針接頭包括:一個殼體,具有一個第一中空管及一個第一卡合部,該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該導管;一個彈性框體,容置于該殼體內,該彈性框體具有一個第一擋部、一個第二檔部、一個第二卡合部及一個第三卡合部,其中,該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該第一卡合部;一個桿體,容置于該彈性框體內,該桿體具有一個第二中空管、一個卡合環、一個擋環及一個實心部,其中,該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該第一中空管內,該卡合環套接于該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該第一擋部,該擋環靠抵于該第二檔部;以及一個帽體,耦接該殼體,用以容置該實心部,其中,當使用一無針注射筒推抵該實心部時,該桿體即推動該彈性框體,使該桿體與該殼體間形成狹縫,當該無針注射筒離開該實心部時,該桿體與該殼體即回復密合狀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士棋,陳明忠,
申請(專利權)人:太平洋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