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包括主體,所述主體是由頂部、底部、傾斜功能部、直角側部以及梯形側表面圍成的直角梯形體,傾斜功能部向內形成有固定術后肢體的半開柱狀槽體;傾斜功能部在半開柱狀槽體接近底部的位置形成有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直角側部設有固定繩帶的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髖關節術后固定墊,極大提高了病患使用的舒適度、患者的從醫性,同時改進了固定墊的固定方式,臨床試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醫學康復用輔助器械,尤其涉及髖關節手術后輔助患者順利康復的固定墊。
技術介紹
髖關節手術后需要至少持續數個月的康復期,這段康復期間,手術肢體的固定復位是相當關鍵的。醫院通常通過輔助器械幫助患者預防脫位,但是由于輔助器械和設備往往僅從醫學以及醫護角度方面的考量,病患的舒適度、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被忽視,在臨床實踐中,也不乏出現病患抵制醫療的情況,產生了不良的后果。如中國專利ZL201020192531.2人體下肢髖關節梯形固定墊,該專利公開的實施方案,病患下肢被強制分開成八字并且不帶緩沖的強制捆綁固定,在實踐中病患從醫性極低進而影響了康復過程。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髖關節術后固定墊,極大提高了病患使用的舒適度、患者的從醫性,同時改進了固定墊的固定方式,臨床試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包括主體,主體是由頂部、底部、傾斜功能部、直角側部以及梯形側表面圍成的直角梯形體,傾斜功能部向內形成有固定術后肢體的半開柱狀槽體;傾斜功能部在半開柱狀槽體接近底部的位置形成有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直角側部設有固定繩帶的孔。更進一步,傾斜功能部與直角側部形成的夾角為30度。更進一步,半開柱狀槽體內形成由頂部向底部均勻抬升的傾斜面。更進一步,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為與傾斜面反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更進一步,固定繩帶的孔從梯形側表面縱向貫穿直角梯形體。本技術髖關節術后固定墊,采用了直角梯形設計,區分了病患的患肢與完好的肢體,通過半開柱狀槽體固定患肢,釋放完好的肢體的同時還可以利用梯形的突起設計方便倚靠和休息;患肢部位也充分考慮到了髖關節手術的特點,如開30度角、半開柱狀槽體向底部逐漸抬升,都是符合康復標準要求的設計;本技術還設計了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極大提高病患的舒適度,同時繩帶通過固定繩帶的孔將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固定于床上,避免了對病患的綁縛。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二。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圖2所示一款實施例,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包括主體1,主體是由頂部10、底部11、傾斜功能部12、直角側部13以及梯形側表面14圍成的直角梯形體,傾斜功能部12與直角側部13形成的夾角為30度,傾斜功能部12向內形成有固定術后肢體的半開柱狀槽體121并且半開柱狀槽體121內形成由頂部向底部均勻抬升的傾斜面123,該設計結構符合病患康復要求,同時完好的肢體可以方便依靠在直角梯形體另一側休息。在傾斜功能部12在半開柱狀槽體121接近底部的位置形成有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122 ;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122為與傾斜面123反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直角側部13設有固定繩帶的孔131。固定繩帶的孔131從梯形側表面14縱向貫穿直角梯形體。繩帶通過固定繩帶的孔將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固定于床上,避免了對病患的綁縛。另一種實施例,是制作一只與所述主體I形狀相同的布套,將髖關節術后固定墊放入其中,布套外設置有繩帶,通過繩帶將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固定于床上,避免了對病患的綁縛。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 圍。權利要求1.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所述主體是由頂部、底部、傾斜功能部、直角側部以及梯形側表面圍成的直角梯形體,所述傾斜功能部向內形成有固定術后肢體的半開柱狀槽體;所述傾斜功能部在半開柱狀槽體接近底部的位置形成有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所述直角側部設有固定繩帶的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功能部與直角側部形成的夾角為30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開柱狀槽體內形成由頂部向底部均勻抬升的傾斜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為與所述傾斜面反方向向下延伸形成。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繩帶的孔從梯形側表 面縱向貫穿直角梯形體。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包括主體,所述主體是由頂部、底部、傾斜功能部、直角側部以及梯形側表面圍成的直角梯形體,傾斜功能部向內形成有固定術后肢體的半開柱狀槽體;傾斜功能部在半開柱狀槽體接近底部的位置形成有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直角側部設有固定繩帶的孔。本技術提供的髖關節術后固定墊,極大提高了病患使用的舒適度、患者的從醫性,同時改進了固定墊的固定方式,臨床試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檔編號A61G7/05GK203089658SQ20132006323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專利技術者高少茹, 譚杏賢 申請人:高少茹, 譚杏賢, 佛山市中醫院, 東莞市蒙泰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髖關節術后固定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所述主體是由頂部、底部、傾斜功能部、直角側部以及梯形側表面圍成的直角梯形體,所述傾斜功能部向內形成有固定術后肢體的半開柱狀槽體;所述傾斜功能部在半開柱狀槽體接近底部的位置形成有承托人體腳部的小弧面;所述直角側部設有固定繩帶的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少茹,譚杏賢,
申請(專利權)人:高少茹,譚杏賢,佛山市中醫院,東莞市蒙泰護理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