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外耳道沖洗器,包括沖洗液筒、與沖洗液筒連接的沖洗針頭(1)、以及套接在沖洗針頭(1)上的軟管(2);沖洗針頭(1)上遠離沖洗液筒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增加沖洗針頭(1)與軟管(2)連接可靠性的抵持部(11);軟管(2)與抵持部(11)相抵持。實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沖洗針頭上設置硅膠套管,使得在進行外耳道沖洗時能夠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再者,沖洗針頭上設置有抵持部,以增加軟管與沖洗針頭的連接可靠性,在使用過程中可防止軟管產生脫落。(*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設備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外耳道沖洗器。
技術介紹
目前,臨床上在給患者進行外耳道沖洗時,大多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連接粗針頭插入外耳道注射沖洗藥液,在使用過程中,注射器的針頭可能會劃傷耳道內壁甚至刺傷更深處的組織器官——鼓膜,尤其是對不合作的嬰幼兒進行外耳道沖洗,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醫生采用此種外耳道沖洗器對患者進行外耳道沖洗操作時需要格外細心謹慎,給使用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外耳道沖洗針頭在使用過程中會傷及到人體的缺陷,提供一種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傷及人體,且制造、使用簡便的外耳道沖洗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構造了一種外耳道沖洗器,包括沖洗液筒、以及與所述沖洗液筒連接的呈柱狀的沖洗針頭;所述外耳道沖洗器還包括套接在所述沖洗針頭上的軟管;所述沖洗針頭上遠離所述沖洗液筒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增加所述沖洗針頭與所述軟管連接可靠性的抵持部;所述軟管的內側面與所述抵持部相抵持。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抵持部為設置在所述沖洗針頭上遠離所述沖洗液筒的一端外側的環形凸起結構。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沖洗針頭由配藥用側孔注射針頭從側孔處去除頭部尖端制成。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沖洗液筒為20ml 30ml的注射器。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沖洗針頭的直徑為1_ 2_。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軟管凸出于所述沖洗針頭的端部的長度為3mm Smnin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軟管末端設置有接觸部;所述接觸部的外表面為光滑的凸面。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外耳道沖洗器還包括套接在所述沖洗針頭上的保護套。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沖洗針頭遠離所述軟管的一端設置有卡扣;所述保護套上設置有與所述卡扣相互扣合連接的卡槽。在本技術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中,所述沖洗針頭遠離所述軟管的一端設置有卡槽;所述保護套上設置有與所述卡槽相互扣合連接的卡扣。實施本技術的外耳道沖洗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沖洗針頭上設置有軟管,可以將沖洗針頭末端套住,在進行外耳道沖洗時能夠避免沖洗針頭對人體造成傷害;再者,沖洗針頭上設置有抵持部,以增加軟管與沖洗針頭的連接可靠性,在使用過程中可防止軟管產生脫落。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第一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外耳道沖洗器中的沖洗針頭與軟管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提供的外耳道沖洗器中的沖洗針頭與保護套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第二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外耳道沖洗器中的沖洗針頭與軟管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對本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第一個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外耳道沖洗器,其包括沖洗液筒、沖洗針頭1、以及軟管2。沖洗針頭I大致為柱狀管結構,其與沖洗液筒(圖未示)連接。在使用過程中,沖洗液筒中的沖洗液可經由該沖洗針頭I噴出。軟管2可采用硅膠材料制成,其具有質地柔軟、彈性好、耐腐蝕等優良特性。軟管2套接在沖洗針頭I上。由于軟管2的質地柔軟且彈性好,當使用所述外耳道沖洗器對患者進行外耳道沖洗時,不會對患者造成傷咅。 本實施例中,為了增加沖洗針頭I與軟管2連接的可靠性,沖洗針頭I上遠離沖洗液筒的一端設置有抵持部11。軟管2套接在沖洗針頭I上時,該抵持部11與軟管2的內側面相抵持。例如,上述抵持部11可以為設置在沖洗針頭I上遠離所述沖洗液筒的一端外側的環形凸起結構。可以理解的是,該環形凸起結構可以設置為一個,亦可以設置為多個,以增加沖洗針頭I與軟管2連接的可靠性,在使用過程中可防止軟管產生脫落。當然,在實際使用中,抵持部11也可采用其他結構。較佳地,在上述實施例中,沖洗針頭I的直徑為Imm 2mm。軟管2的長度為6mm IOmm,使軟管2套接在沖洗針頭I上之后凸出于沖洗針頭I端部的長度為3mm 5mm,其內孔直徑略小于沖洗針頭I的直徑,從而軟管2可緊密地套接在沖洗針頭I上。沖洗針頭I的直徑可以采用1.6_,相應地,軟管2的內孔直徑略小于1.6_。可以理解的是,沖洗針頭I和軟管2的尺寸亦可以有其它的選擇。特別地,上述沖洗針頭I可由注射針頭去除頭部尖端,例如將16號配藥用側孔注射針頭從側孔處掰斷,去除頭部尖端后,并磨鈍制成,并且抵持部11可由針管掰斷過程中形成的不規則變形和/或磨鈍過程中形成的非光滑表面構成。軟管2可直接從內徑與沖洗針頭I的外徑相匹配的輸液針頭硅膠管上剪取。而沖洗液筒可采用20ml 30ml的注射器。上述外耳道沖洗器無需特殊加工,成本極低,可實現就地取材。本技術的第二個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外耳道沖洗器,其與第一個實施例中的外耳道沖洗器的不同之處在于軟管2的結構。請參閱圖3所示,該實施例中,軟管2上遠離沖洗針頭I的一端設置有接觸部21,接觸部21的外表面為光滑的凸面。當使用所述外耳道沖洗器對患者進行外耳道沖洗時,采用接觸部21的結構,可以使患者在沖洗過程中具有舒適的體驗感。上述實施例中,為了對沖洗針頭I與軟管2在非使用狀態時進行保護,請參閱圖2所示,上述外耳道沖洗器還包括保護套3。保護套3大致為中空的圓筒形結構,其套接在沖洗針頭I上,可以起到對沖洗針頭I與軟管2的保護作用。該實施例中,為了使保護套3穩固地套接在沖洗針頭I上,沖洗針頭I遠離軟管2的一端設置有卡扣12,保護套3上設置有與該卡扣12相互扣合連接的卡槽31。可以理解的是,沖洗針頭I遠離軟管2的一端亦可設置有卡槽(圖未示),保護套3上設置有與該卡槽相互扣合連接的卡扣(圖未示)。上述采用卡扣與卡槽的結構,可以使保護套3可拆卸地套接在沖洗針頭I上。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技術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外耳道沖洗器,包括沖洗液筒、以及與所述沖洗液筒連接的呈柱狀的沖洗針頭(O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耳道沖洗器還包括套接在所述沖洗針頭(I)上的軟管(2);所述沖洗針頭(I)上遠離所述沖洗液筒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增加所述沖洗針頭(I)與所述軟管(2)連接可靠性的抵持部(11);所述軟管(2)的內側面與所述抵持部(11)相抵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11)為設置在所述沖洗針頭(I)上遠離所述沖洗液筒的一端外側的環形凸起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沖洗針頭(I)是16號配藥用側孔注射針頭從側孔處去除頭部尖端后留下的部分。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沖洗液筒為20ml 30ml的注射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沖洗針頭(I)的直徑為Imm 2m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耳道沖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2)凸出于所述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耳道沖洗器,包括沖洗液筒、以及與所述沖洗液筒連接的呈柱狀的沖洗針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耳道沖洗器還包括套接在所述沖洗針頭(1)上的軟管(2);所述沖洗針頭(1)上遠離所述沖洗液筒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增加所述沖洗針頭(1)與所述軟管(2)連接可靠性的抵持部(11);所述軟管(2)的內側面與所述抵持部(11)相抵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開月梅,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