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醫用拆釘鉗,屬于醫用器材領域。包括第一、第二鉗體,第一鉗體的一端構成第一鉗體壓捏部,另一端構成第一鉗體工作頭,在第一鉗體工作頭的末端延設第一鉗嘴,第二鉗體的一端構成第二鉗體壓捏部,另一端構成第二鉗體工作頭,在第二鉗體工作頭的末端延設第二鉗嘴,特點:在第一鉗嘴的末端延伸有第一、第二起釘鉗牙,兩鉗牙間構為壓釘凸緣配合腔;在第二鉗嘴的末端延伸有壓釘凸緣,當第一、第二壓捏部相向運動時,第一、第二鉗嘴相互閉合,壓釘凸緣進入壓釘凸緣配合腔內,當第一、第二鉗嘴向著彼此背離的方向運動時,第一、第二鉗嘴相互斥開,壓釘凸緣退出壓釘凸緣配合腔。優點:醫務人員方便操作,拆釘時間短且效果好;不會給患者造成疼痛。(*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醫用器材
,具體涉及一種醫用拆釘鉗。
技術介紹
在醫療臨床,對于某些特定的手術往往采用特定的手術器材進行操作,并且在術后縫合時并非襲用傳統的縫合線,而是使用金屬材質的縫合釘對創口進行縫合。上面提及的特定的手術典型的但并不絕對限于的如男性生殖器包皮切割手術,而所謂的特定的手術器材則為專用于切割包皮的包皮切割縫合器。由于包皮切割縫合器兼有對包皮的切割與縫合于一體的雙重功能,并且切割與縫合幾乎是在一瞬間同時完成的,因此手術效率較高并且手術效果較好,特別是由于摒棄了傳統的縫合線縫合,因此有助于顯著縮短手術時間。對此可參見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175578Y (包皮環切自動縫合器)、CN101884559B (包皮切割縫合器)和CN102217969B (包皮切割縫合器)。利用并不限于上述例舉的包皮切割縫合器對術后創口的縫合都是由金屬材質的縫合釘擔當的,因此毫不例外地涉及在創口愈合后需拆除縫合釘的問題,但是由于已有技術缺乏結構合理并且操作方便的拆釘鉗,因此醫務人員在對患者創口拆釘時普遍存在以下技術問題:其一,為了避免在縫合時折展的與皮膚形成并行的并且與皮膚貼合在一起的縫合釘的釘腳損及愈合的創口,因此醫務人員需事先慎之又慎地將釘腳扳展到與創口處的皮膚呈趨于垂直的狀態,而后再將縫合釘拔離,這種拆釘方式雖然可以防止對患者創口造成二次傷害并且減輕患者的疼痛,但是,醫務人員花費的時間較為冗長,并且患者承擔的費用也相應增加;其二,由于縫合釘的大致形狀與日常辦公用品的訂書釘相仿,因此在縫合時與皮膚的嚙合較為緊密,于是在拆釘時存在起釘鉗的鉗頭損及雖然已經愈合但尚處于脆弱狀態的皮膚之虞,易引起感染乃至潰爛,對鞏固術后效果產生影響。本申請人作為“包 皮切割縫合器”的生產廠商時常獲得醫療部門對前述問題的反饋信息,并且期望協助解決。為此,本申請人進行了廣泛的文獻檢索,除了見諸有CN302032229S (拆釘鉗)、CN302032232S (拆釘鉗)和CN302032234S (拆釘鉗)該三項外觀設計專利外,未見諸有其它技術文獻,但是該三項專利對于解決前述技術問題不具有可借鑒的意義。此外,申請人還基于觸類旁通之理試圖從訂書釘拆釘器獲得啟示,并且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可不乏見諸關于訂書釘拆釘器的技術信息,略以例舉的如授權公告號CN202357130U (訂書釘拆釘器)、CN202480061U (—種起釘器)和 CN202241172U (—種剪式書釘起釘裝置),等等。這三項專利的前兩項在起釘即在拆釘時,折展的釘腳會損及紙張,因此當轉用到拆除包皮縫合釘時,則同樣會損及創口 ;這三項專利中的第三項專利因結構有失合理,因而難以使釘子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去除,因為如果將其轉用于前述的創口拆釘,那么下鉗體(專利稱下剪桿)的末端的尖嘴與上鉗體(專利稱上剪桿)末端的尖嘴無法使縫合釘的兩端的釘腳在保障平衡力的前提下同時處于與皮膚的垂直狀態,并且由于上鉗體與下鉗體之間的配合效果難以保障,例如上鉗體存在偏擺之虞,因而無法體現令人滿意的拆釘效果。因此并不限于例舉的該三項專利方案對于設計拆除包皮術后的縫合釘的器具不具有參考意義。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反復而有益的設計,終于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并且在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請人廠區的儀器測試實驗室作了多次模擬試驗,結果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使縫合釘的釘腳在平穩狀態下回復到與創口處的皮膚趨于垂直而藉以避免在離開皮膚時對創口造成損害、有利于醫務人員方便操作而藉以縮短拆釘時間、有便于保障縫合釘的兩端同時受力而藉以體現起釘的整體效果和有善于避免在縫合釘變形過程中給患者造成疼痛而藉以體現作用力柔和效果的醫用拆釘鉗。本技術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醫用拆釘鉗,包括一第一鉗體和一第二鉗體,第一鉗體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一鉗體壓捏部,另一端構成有一第一鉗體工作頭,并且在第一鉗體工作頭的末端延伸有一第一鉗嘴,第二鉗體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二鉗體壓捏部,另一端構成有一第二鉗體工作頭,該第二鉗體工作頭與所述的第一鉗體工作頭樞軸連接,并且在第二鉗體工作頭的末端延伸有一第二鉗嘴,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鉗嘴的末端端面上延伸有一第一起釘鉗牙和一第二起釘鉗牙,第一、第二起釘鉗牙彼此并行,并且,第一、第二起釘鉗牙之間的空間構成為壓釘凸緣配合腔;在所述的第二鉗嘴的末端端面上延伸有一壓釘凸緣,該壓釘凸緣對應于所述壓釘凸緣配合腔,當所述的第一、第二壓捏部彼此相向運動時,所述的第一、第二鉗嘴相互閉合,并且所述的壓釘凸緣進入所述的壓釘凸緣配合腔內,而當第一、第二鉗嘴彼此向著彼此背離的方向運動時,第一、第二鉗嘴相互斥開,并且所述的壓釘凸緣退出所述的壓釘凸緣配合腔。在本技術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起釘鉗牙以及所述的壓釘凸緣的長度是彼此相等的。在本技術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起釘鉗牙背對所述第二鉗嘴的一側構成有第一圓弧面,而第二起釘鉗牙同樣背對第二鉗嘴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二圓弧面。在本技術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壓釘凸緣朝向所述第一鉗嘴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三圓弧面。在本技術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鉗體工作頭包括一第一配合壁和一第二配合壁,第一、第二配合壁彼此對應,并且在第一、第二配合壁之間構成有一鉗體工作頭配合腔,所述的第二鉗體工作頭在對應于鉗體工作頭配合腔的位置并且通過銷軸與第一、第二配合壁樞軸連接。在本技術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三圓弧面上構成有一縫合釘防滑凹腔。在本技術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鉗體上并且位于所述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鎖定板,該第一鎖定板朝向所述第二鉗體,而在第二鉗體的所述一端延伸有一第二鎖定板,該第二鎖定板朝向第一鉗體,并且與所述的第一鎖定板相對應。在本技術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鎖定板朝向第二鎖定板的一側構成有一組第一鎖定嚙合齒,而在第二鎖定板朝向第一鎖定板的一側構成有一組第二鎖定哨合齒,第一、第二鎖定哨齒彼此配合。在本技術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壓捏部的形狀是相同的。在本技術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壓捏部和第二壓捏部的形狀均為閉合的環狀體。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第一鉗嘴的末端端面上延伸了第一、第二起釘鉗牙,因此在拆除縫合釘時,由第一、第二起釘鉗牙同時在縫合釘的兩端作用,并且由于在第二鉗嘴的末端端面上延伸了與第一、第二起釘鉗牙之間的壓釘凸緣配合腔相配合的壓釘凸緣,因而當壓釘凸緣壓向縫合釘時,能使縫合釘的兩端的釘腳演變為與縫合釘呈垂直的狀態,以利第一、第二起釘鉗牙剔離,不會對創口造成損害,并且有利于醫務人員方便操作而縮短拆釘時間;由于存在第一、第二起釘鉗牙,因而可對縫合釘的兩端同時作用,體現良好的拆釘效果;由于在壓釘凸緣對縫合釘作用時,縫合釘受力后以圓弧狀變形,因而不會給患者造成疼痛。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的第三實施例結構圖。圖4a至4d為本技術對縫合釘的拆除過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專利 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醫用拆釘鉗,包括一第一鉗體(1)和一第二鉗體(2),第一鉗體(1)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一鉗體壓捏部(11),另一端構成有一第一鉗體工作頭(12),并且在第一鉗體工作頭(12)的末端延伸有一第一鉗嘴(13),第二鉗體(2)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二鉗體壓捏部(21),另一端構成有一第二鉗體工作頭(22),該第二鉗體工作頭(22)與所述的第一鉗體工作頭(12)樞軸連接,并且在第二鉗體工作頭(22)的末端延伸有一第二鉗嘴(2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鉗嘴(13)的末端端面上延伸有一第一起釘鉗牙(131)和一第二起釘鉗牙(132),第一、第二起釘鉗牙(131、132)彼此并行,并且,第一、第二起釘鉗牙(131、132)之間的空間構成為壓釘凸緣配合腔(133);在所述的第二鉗嘴(23)的末端端面上延伸有一壓釘凸緣(231),該壓釘凸緣(231)對應于所述壓釘凸緣配合腔(133),當所述的第一、第二壓捏部(11、21)彼此相向運動時,所述的第一、第二鉗嘴(13、23)相互閉合,并且所述的壓釘凸緣(231)進入所述的壓釘凸緣配合腔(133)內,而當第一、第二鉗嘴(13、23)彼此向著彼此背離的方向運動時,第一、第二鉗嘴(13、23)相互斥開,并且所述的壓釘凸緣(231)退出所述的壓釘凸緣配合腔(13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振榮,朱佳,孫樸,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市亨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