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護頭帽結構,包括本體,本體包括王狀本體或干狀本體,王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及通孔,干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連接扣包括在王狀本體上部兩端的公扣,下部兩端連接有母扣,通孔開設在王狀本體中部兩端;干狀本體上部兩端連接有公扣,中部兩端連接有公扣,下部連接有母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之處是,生產工藝簡單、結構合理、材料輕盈、能夠任意拆卸折疊、佩戴舒適、起減震緩沖作用。(*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護頭帽,尤其涉及一種結構新穎的護頭帽結構。
技術介紹
一般護頭帽的是由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或者以一個具有厚度的泡沫層或其他材料形成的帽體,現有的護頭帽結構采用的多是硬質材料,硬質材料缺乏彈性導致減震緩沖能力不佳、材料過于厚重,而泡沫層材料的又需成型成一定形狀導致材料太厚,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0910266392.5,申請日:2009年12月20日,該本專利技術公開了兒童學步帽子,目的在于提供全面保護學步兒童頭部的帽子,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用軟質聚酯型聚氨酯泡沫塑料制作網格狀的帽子,本專利技術公開的兒童學步帽子,包括帽子本體和帽帶,帽子本體為網格狀,帽子本體和帽帶活動連接,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操作簡便,這種兒童學步帽子能夠保護全面兒童頭部不受傷害,但該專利技術創造不足之處在于不能折疊、不方便攜帶、不舒適、生產工藝復雜,對于集中力沖擊后減震緩沖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生產工藝簡單、結構合理、材料輕盈、可任意拆卸折疊、佩戴舒適、起更好的減震緩沖作用的護頭帽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護頭帽結構,包括本體,本體包括王狀本體或干狀本體,王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及通孔,干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連接扣包括在王狀本體上部兩端的公扣,下部兩端連接有母扣,通孔開設在王狀本體中部兩端;干狀本·體上部兩端連接有公扣,中部兩端連接有公扣,下部連接有母扣。王狀本體公扣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王狀本體上部左端與右端,母扣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王狀本體下部左端與右端,通孔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王狀本體中部的左端與右端。干狀本體上部公扣為2至3個,分別設置在干狀本體上部左端與右端,兩公扣之間設置有兩個母扣,中部公扣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左端與右端。公扣、母扣形狀包括圓形、矩形、橢圓形或正多邊形。連接扣包括暗扣、明扣或魔術貼。本體的材質包括纖維材料、合成樹脂、納米材料或布料本技術的有益之處是,生產工藝簡單、結構合理、材料輕盈、可任意拆卸折疊、佩戴舒適、起更好的減震緩沖作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護頭帽結構第一實施例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護頭帽結構第一實施例展開圖;圖3是本技術所述護頭帽結構第二實施例展開圖;圖4是本技術所述護頭帽結構第三實施例展開圖;圖5是本技術所述護頭帽結構第四實施例展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就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2所示的護頭帽結構第一實施例:一種護頭帽結構,包括本體1,本體為王狀本體4,王狀本體4上設置有連接扣2及通孔3。連接扣2包括在王狀本體4上部左、右兩端的第一左公扣21、第一右公扣22,下部左、右兩端設置有第一左母扣23、第一右母扣24 ;本體中部左、右兩端開設有第一左通孔31、第一右通孔32。王狀本體4上部的第一左公扣21插入王狀本體4中部的第一左通孔31與王狀本體4下部的第一左母扣23相扣接,王狀本體4上部的第一右公扣22插入王狀本體4中部的第一右通孔32與王狀本體4下部的第一右母扣24相連接,形成半球狀帽體。本實施例中,第一左公扣21、第一右公扣22、第一左母扣23、第一右母扣24、第一左通孔31、第一右通孔32形狀為圓形。如圖3所示的護頭帽結構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左公扣25、第二右公扣26、第二左母扣27、第二右母扣28、第二左通孔33、第二右通孔34形狀為正方形。如圖4所示的護頭帽結構第三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左公扣201、第三右公扣202、第三左母扣203、第三 右母扣204、第三左通孔35、第三右通孔36形狀為矩形。如圖5所示護頭帽結構第四實施例:在干狀本體5上部左端設置有第四左公扣205,干狀本體5上部右端設置有第四右公扣206或第五右母扣207,第四左公扣205與第四右公扣206或第五右母扣207之間設置有第四左母扣208、第四右母扣209 ;干狀本體5中部左、右端分別設置有第五左公扣210、第五右公扣211,本體下部連接有下母扣212。第四左公扣205、第四右公扣206、第五左公扣210、第五右公扣211分別設置于干狀本體5反面,第四左母扣208、第四右母扣209、第五右母扣207及下母扣212分別設置于干狀本體5正面,以上,第五左公扣210扣接于第四左母扣208,第五右公扣211扣接于第四右母扣209,第四左公扣205扣接于下母扣212 —半,第四右公扣206扣接于下母扣212的另一半,或者第四右公扣206扣接于下母扣212,第四左公扣205再扣接于第五右母扣207上,如此,即構成護頭帽結構。連接扣2包括明扣、暗扣、魔術貼扣。本體I的材質包括纖維材料、合成樹脂、納米材料、布料,以上材料能更好的起減震作用。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原理和較佳實施例。應當指出,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能做出若干的變型和改進,也應視為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護頭帽結構,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包括王狀本體或干狀本體,王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及通孔,干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頭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扣包括在王狀本體上部兩端的公扣,下部兩端連接有母扣;所述通孔開設在王狀本體中部兩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頭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狀本體上部兩端連接有公扣,中部兩端連接有公扣,下部連接有母扣。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護頭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王狀本體公扣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本體上部左端與右端,母扣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本體下部左端與右端,通孔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本體中部的左端與右端。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護頭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狀本體上部公扣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本體上部左端與右端,兩公扣之間設置有兩個母扣,右端公扣反面設置有一母扣,中部公扣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左端與右端。6.根據權利要求2、3、4、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護頭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母扣形狀包括圓形、矩形、橢圓形或正多邊形。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頭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扣包括暗扣、明扣或魔術貼。8.根據權利要求2、3、4、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護頭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材質包括纖維材料、合成·樹脂、納米材料或布料。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護頭帽結構,包括本體,本體包括王狀本體或干狀本體,王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及通孔,干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連接扣包括在王狀本體上部兩端的公扣,下部兩端連接有母扣,通孔開設在王狀本體中部兩端;干狀本體上部兩端連接有公扣,中部兩端連接有公扣,下部連接有母扣,本技術的有益之處是,生產工藝簡單、結構合理、材料輕盈、能夠任意拆卸折疊、佩戴舒適、起減震緩沖作用。文檔編號A42B1/20GK203087658SQ20132007529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8日專利技術者陳恒奎 申請人:陳恒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護頭帽結構,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包括王狀本體或干狀本體,王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及通孔,干狀本體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恒奎,
申請(專利權)人:陳恒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