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硅膠胸罩,該硅膠胸罩包括左右對稱的兩個硅膠罩杯及一連接件,是一種非包裹封裝的硅膠胸罩形態,各罩杯的內側面一體結合一層薄膜,再于薄膜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各罩杯于相對內緣處連接結合一延伸部;連接件結合于延伸部。所述薄膜可選用熱塑性薄膜材料或彈性纖維布料,并配合模內成型的加壓加熱而一體成型結合于罩杯的內側面,或可利用表面處理劑直接噴灑形成一薄膜,使薄膜一體成型結合于罩杯的內側面;延伸部可配合公、母扣件而組成連接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方便生產,連接件的設計可以隨意調整罩杯的間距,穿戴舒適,同時可通過增加氣孔和材質中加入發泡劑使本產品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輕質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關于一種硅膠胸罩改良設計,特別是指一種非包裹封裝的硅膠胸罩,為在罩杯的內側面一體結合一層薄膜,再于薄膜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各罩杯于相對內緣處分別連接一延伸部所組成。
技術介紹
現有的硅膠胸罩,如已見于臺灣公開的第091118608號專利技術專利案(公告第575407號),其為一種“粘貼式乳形提升系統”設計,為包括一對乳形體,各乳形體包括一定量的娃膠,被封裝于熱塑性薄膜材料間;一內表面,其內表面朝向使用者胸部,其中內表面大部分面積包括一對壓力敏感的粘著層,以供固定乳形體于使用者胸部上;一外側,其朝向使用者腋下;及一內側,其朝向外側的相反方向,其中各乳形體單獨對壓力敏感的粘著層固定于使用者胸部;以及一適于連接乳形體的連接件,該連接件的兩端各連接于各乳形體內側。上述專利技術專利,特別是指利用熱塑性薄膜材料以供包裹封裝定量的硅膠而構成隱形胸罩,所述定量硅膠必須完全被熱塑性薄膜材料全部封裝包裹,通過熱塑性薄膜材料將定量硅膠密閉封裝,以達到乳形體的定型目的,因此其整體制作相當繁復,且乳形體不具有透氣功能,長時間的配戴后顯然不利乳房肌膚,且密實的硅膠材質較為沉重,粘附時易有下沉感,會降低與乳房結合附著的穩定性,若使用者快速移動或跳動,將容易發生移位脫離,使用感覺并不舒適。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硅膠胸罩,為一種非包裹封裝的娃膠胸罩形態。該娃膠胸罩,包括左右對稱的兩個娃膠罩杯及一連接件,兩個娃膠罩杯,在各罩杯的內側面一體結合一層薄 膜,再于薄膜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各罩杯于相對內緣處連接一延伸部;連接件結合于上述延伸部。如此構成的硅膠胸罩,可簡化整體結構及制作過程,且降低成本。優選地,該連接件為一分離扣件,包括兩個分離匹配的公、母扣件,并分別結合于罩杯的延伸部。優選地,該連接件為一體相連的連接扣件,并直接結合于罩杯的相對內緣處。優選地,該罩杯內側面的薄膜,為熱塑性薄膜材料配合模內成型的加壓加熱而一體成型結合于罩杯內側面上形成的薄膜。優選地,該罩杯內側面的薄膜,為彈性纖維布料配合模內成型的加壓加熱而一體成型結合于罩杯內側面上形成的薄膜。在彈性纖維布料結合至罩杯內側面形成薄膜后再于薄膜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優選地,該罩杯內側面的薄膜,為表面處理劑直接噴灑于罩杯的內側面而凝結形成的薄膜。表面處理劑噴灑使薄膜可一體成型結合于罩杯的內側面,再于薄膜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優選地,該罩杯的延伸部以高周波或超音波或熱壓方式結合于罩杯的內緣處。這樣可以使延伸部具有適當厚度或較佳強度,并可供結合于扣件或任意連接件,具有更佳的抗拉強度。優選地,該罩杯開設多個透氣孔。左、右硅膠罩杯可于涂覆粘膠層后再開設多個透氣孔,以具有排氣散熱的透氣功能,使乳房肌膚獲得良好的透氣通風。優選地,該罩杯材料為娃膠發泡材料。左、右娃膠罩杯可于娃膠材料中預先加入適量的發泡劑,用以降低硅膠比重減輕罩杯重量,使其具有質輕特點,增進配戴的舒適性,提升罩杯與乳房結合附著的粘固穩定性,確保不會移位或脫離。優選地,該罩杯的外表面設壓花或紋飾。左、右娃膠罩杯于模內成型時,可于罩杯的外表面直接增加壓花或其它飾紋的變化,增進整體美觀。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硅膠胸罩,其兩個罩杯之間通過連接件結合,可以調整其間距,便于穿戴。同時通過增加氣孔和材質中加入發泡劑的設計,使得本產品還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穿戴的舒適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分解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的組合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的罩 杯斷面圖。圖4為本技術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圖6為圖5實施例的罩杯斷面圖。圖7為本技術于罩杯開設透氣孔的實施例圖。圖8為本技術于罩杯開設透氣孔的另一實施例圖。圖9為以硅膠發泡材質成型的罩杯斷面圖。部件名稱:la、lb硅膠罩杯;2連接件;3、3a薄膜;4粘膠層;IlaUlb延伸部;21、22公、母扣件;12透氣孔;13硅膠發泡材質。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術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所設計非包裹封裝的硅膠胸罩,其包括左右對稱的兩個硅膠罩杯la、Ib及連接件2所組成,其中:兩個娃膠罩杯la、Ib,其在各罩杯la、Ib的內側面一體結合一層薄膜3,再于薄膜3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4,且各罩杯la、Ib于相對內緣處連接一延伸部11a、11b,使延伸部11a、Ilb可供與連接件2形成扣合組成(如圖2);連接件2,其可為一分離扣件(如圖1)或一體相連的連接扣件(圖未揭示),如圖所示,該連接件2可包括兩個分離匹配的公、母扣件21、22,為分別結合于上述的延伸部11a、11b,或必要時,連接件2也可直接結合于罩杯la、lb的相對內緣處;利用上述兩個硅膠罩杯la、lb與連接件2的組成,其使用連接件2調整兩罩杯la、Ib的間距,以使乳房獲得集中托持的效果(如圖4)。如圖3所示,所述一體結合于罩杯la、lb內側面的薄膜3,其可選用熱塑性薄膜材料,并配合模內成型的加壓加熱而一體成型結合于罩杯la、lb的內側面,再于薄膜3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4。如圖5、圖6所示,所述一體結合于罩杯la、lb內側面的薄膜3a,其也可選用彈性纖維布料,并配合模內成型的加壓加熱而一體成型結合于罩杯la、lb的內側面,再于薄膜3a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4。同理,本技術所述一體結合于罩杯la、lb內側面的薄膜,在必要時也可選用表面處理劑直接噴灑于罩杯的內側面而凝結形成一薄膜(圖未顯示),使該凝結薄膜可一體成型結合于罩杯的內側面,再于薄膜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上述設于罩杯la、lb相對內緣處的延伸部lla、llb,可利用高周波或超音波或熱壓方式而結合于罩杯的內緣處,由于延伸部IlaUlb可具有適當厚度或較佳強度,并供結合于扣件21、22或直接形成連接件,因此可具有更佳的抗拉強度。如圖7或圖8的另一實施例所示,本技術的左、右硅膠罩杯la、Ib可進一步開設多個透氣孔12 (可于罩杯la、Ib涂覆粘膠層4之后再開設透氣孔12),如圖7的透氣孔12顯示可分布設于 乳頭或附近位置,或如圖8實施形態,多個透氣孔12可擴大分布于硅膠罩杯la、lb,以提供排氣散熱的透氣功能,使乳房肌膚可免于長時間處于密不通風狀態而受害。如圖9所示的又一實施例,本技術的左、右硅膠罩杯la、Ib可進一步在硅膠材料中預先加入適量的發泡劑,使其成為具有多數小氣泡的硅膠發泡材質13,以此降低硅膠比重而減輕罩杯重量,使胸罩具有質輕特點,獲得配戴的舒適性,且因重量減輕,所以可提升罩杯與乳房結合附著的粘固穩定性,當使用者在快速移動或上下跳動中,也不會發生移位或脫離。再者,本技術的左、右硅膠罩杯la、lb因采用硅膠(或硅膠發泡材質)而直接模內成型,所以可于硅膠罩杯la、lb的外表面直接增加壓花或其它飾紋的變化,以增進整體的美觀性。另本技術的硅膠或粘膠層4,均使用無毒無害的硅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硅膠胸罩,包括左右對稱的兩個硅膠罩杯及一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兩個硅膠罩杯,在各罩杯的內側面一體結合一層薄膜,再于薄膜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涂覆一能重復撕粘的粘膠層,各罩杯于相對內緣處連接一延伸部;連接件結合于上述延伸部。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賢偉,
申請(專利權)人:鈺亨達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