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涉及一種圓柱零件的裝配工具,特別適用于薄壁管狀零件和高精度外圓柱零件的裝配。現有的摩擦鉗,一種是無自鎖功能的機用摩擦鉗;另一種手用摩擦鉗雖有自鎖功能,但鉗體為三體,剛度大,與工件接觸面小,易將薄壁工件夾變形,且結構復雜,重量大,鉗口直徑小,制造難度大。本技術的任務是提供一種改進的簡易手用摩擦鉗,鉗體為兩體,結構簡單,輕便實用,鉗體有足夠的柔性,保證鉗口與工件接觸面大,不致將薄壁工件夾變形,只用擰緊力即可產生足夠的摩擦力來擰緊工件,對工件表面無咬痕和擦傷現象。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鉗體由上、下鉗體構成,上鉗體一端與下鉗體鉸接,另一端與手柄頭鉸接;下鉗體的另一端卡在手柄頭壓口槽內,使手柄頭與下鉗體壓口接觸點距手柄頭鉸鏈軸線的距離,小于或等于兩倍的鉗口直徑與鉗口、工件之間摩擦系數的乘積,從而實現自鎖;將上、下鉗體做的足夠薄,以保證鉗體有足夠的柔性。本技術結構簡單,制造容易,自鎖性能好,使用可靠方便,能夠確保各種壁厚的管件和不同表面精度要求的圓柱零件的裝配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結構剖面圖。圖2,是下鉗體與手柄頭壓口部分及上鉗體連接形式的剖面圖。圖3,是上、下鉗體鉸鏈處剖面圖。以下結合附圖,對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本技術由鉗體和手柄組成,鉗體為兩體,分上鉗體[3]和下鉗體[2],上鉗體[3]一端與手柄頭[4]鉸接,另一端通過銷軸[9]與下鉗體[2]鉸接,下鉗體[2]另一端是壓口,卡在手柄頭[4]的壓口上,通過控制手柄頭[4]與下鉗體[2]壓口接觸點距手柄頭鉸鏈軸線的距離,使其小于或等于兩倍的鉗口直徑與鉗口、工件之間摩擦系數的乘積,從而產生自鎖,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由鉗體、手柄組成的自鎖式摩擦鉗,其特征在于,鉗體為兩體,分上鉗體[3]和下鉗體[2],下鉗體[2]與手柄頭[4]壓口接觸點距手柄頭[4]鉸鏈軸線的距離小于或等于兩倍的鉗口直徑與鉗口、工件之間摩擦系數的乘積。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防修,
申請(專利權)人:勝利石油管理局總機械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7[中國|山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