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要點為:一種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包括溫室大棚主體、沼氣池和設于大棚內的豬舍與蔬菜種植區,所述的溫室大棚主體主要由弧形棚面和墻體組成,所述的豬舍與蔬菜種植區設于地平面的下方,該豬舍與蔬菜種植區的中部通過土墻隔開,所述的沼氣池設在豬舍的下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豬-沼-菜”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循環發展的生態養殖模式,達到了無公害豬肉的生產要求,實行沼液沖圈,豬喝沼液、沼液種菜等生態養殖模式。(*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生態養殖
,具體涉及一種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
技術介紹
我國養殖業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發展,從過去畜產品的極度缺乏狀態,達到了敞開供應滿足市場需求的現狀,它不僅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肉、蛋、奶,還增加了農民收入,養殖業在整個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些地方甚至成為支柱產業。養殖行業中,養豬模式種類繁多,包括生豬散養、家庭養殖、生物發酵床養殖、塑料大棚養殖、集約規模化養殖和智能化清潔養殖等多種方式,但我國60%以上的生豬仍然依靠適度規模養豬生產,特別是年出欄5(T3000頭,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農戶適度規模養豬,其經營靈活,生產可控,運營成本低。因此,一定時期內,適度規模的家庭飼養方式仍將是發展的主流。但是,近年來,家庭飼養模式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對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發展前進的道路越來越窄,困難越來越多。而當今消費潮流中,人們呼喚回歸大自然,盼望無公害生態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因此,生產無化學藥物污染、無藥殘的豬肉、解決養豬業與環保矛盾成為研究的熱門課題。我國亟待建立適合新農村特點、健康環保的養豬新模式。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是河南省濮陽市畜牧良種繁育場與河南科技學院聯合開發的半地下式新型溫室大棚,該大棚實現了“豬一沼一菜”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循環發展的生態養殖模式,達到了無公害豬肉的生產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也稱半地下式三循環養豬大棚,該專利技術實現了“豬一沼一菜”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循環發展的生態養殖模式,達到了無公害豬肉的生產要求,實行沼液沖圈,豬喝沼液、沼液種菜等生態養殖模式。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溫室大棚主體、沼氣池和設于大棚內的豬舍與蔬菜種植區,所述的溫室大棚主體主要由弧形棚面和墻體組成,所述的豬舍與蔬菜種植區設于地平面的下方,該豬舍與蔬菜種植區的中部通過土墻隔開,所述的沼氣池設在豬舍的下側。本技術所述的溫室大棚主體的長度為6(T120 m,前后跨度為10 m,深入地下1.5 m,其挖掘的泥土夯實形成側墻和后墻。本技術所述的后墻位于大棚的迎風面,頂寬2 m,底寬5 m。本技術所述的弧形棚面主要由弧形架、覆蓋在弧形架上的塑料薄膜和草氈組成,該弧形架由插入到地層中的水泥基柱固定。本技術所述的弧形棚面的兩端各設有通風口。本 技術所述的設于大棚內的豬舍含有排泄區、休息區、飲水區、喂食區和走道,其中排泄區傾斜15度。本技術所述的豬舍水泥地面下方設有2個容積分別為4(T60立方米的沼氣池,該沼氣池含有進料口、2個抽液泵和2個沼氣收集管。本技術所述的設于大棚內的蔬菜種植區與豬舍通過Im寬的土墻分開,中間由通道相連。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I)仔豬成活率高:由于溫室處于半地下,地溫較傳統豬舍高,母豬臥地后奶水溫度也較高,小豬吃奶后不易腹瀉,易吸收,生長快、健康。仔豬的成活率均保持在90%以上,比地上養殖同等規模平均成活率高出10%以上;(2)育肥快:溫室養豬溫度容易控制,夏季高溫時可放風,冬季寒冷時封閉風口,必要時也可使用沼氣燈取暖,可保持四季豬舍溫度適宜生豬生長,無較大波動。據統計,大棚內冬季不低于16度,夏季不高于30度,很適合豬體生長,且豬喝沼液,沼液中的有益菌起到了促進消化作用,溫室養豬比傳統養豬可早出欄10 15日,每頭豬可節約飼養成本10(T200元;(3)豬病少:由于豬舍位于溫室內,封閉程度高,晝夜溫差小,前后風口易形成對流,空氣流通好。圈內干燥,無味,且春秋冬三個季節豬都可曬太陽,所以,豬比較健壯。沼液溫度比自來水的溫度高,沼液沖圈應激也比較小,可代替消毒液,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防止了對環境的污染。因此,盡管周圍其它養豬戶不斷有疫病發生,但該法養豬幾年來基本上沒有發生什么病;(4)用藥少:僅防疫豬溫和口蹄疫2種傳染病,按存欄200頭計算,一年省下各種獸藥r2萬元;(5)節能:冬季省煤1~ 2萬元,夏季省電費0.2萬元;(6)基建成本低:在地上建設一個能存欄600頭的豬舍,建設費用就達30余萬元,而建一個同樣規模的大棚僅需10萬元;(7)效益高:一個大棚,20頭母豬自繁自養,一年凈收入20余萬元,蔬菜年純收入4萬元;(8)綠色無公害產品:豬是健康豬,沒有藥物殘留,噴過沼液的蔬菜味鮮、色艷、無蟲害,安全性高,不存在激素、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殘留問題,生產的豬肉和蔬菜為綠色女口廣叩;(9)適宜家庭養殖:一個大棚一家兩口就可輕松完成。非常適合北方地區養豬,特別是高寒地區養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面說明:1、溫室大棚主體,2、豬舍,3、沼氣池,4、蔬菜種植區。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詳細描述實施例。一種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包括溫室大棚主體1,設于大棚內的豬舍2、沼氣池3和設于大棚內的蔬菜種植區4。本技術所述的溫室大棚主體I應盡量選擇土地充裕、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沒有樹林和高大建筑物遮光的地方,大棚長度為6(T120 m,前后跨度10 m,大棚深入地下1.5 m,其挖掘的泥土夯實形成大棚的后墻和側墻,其中后墻位于大棚的迎風面,頂寬2 m,底寬5 m,弧形棚面由弧形架、覆蓋在弧形架上的塑料薄膜及草氈組成,弧形架由多個插入到地層中的水泥基樁固定,弧形棚面的兩端各開一道縫隙通風口,夏季可以在弧形棚面上蓋防曬膜,冬曖夏涼,通風良好。本技術所述的豬舍2低于地平面1.5 m,含有排泄區、休息區、飲水區、喂食區和走道,豬舍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其中排泄區傾斜15度,以便于豬舍的清潔。本技術所述的沼氣池3在豬舍建造前,由專業的沼氣生產商預先建設2個容積分別為40飛0立方米的沼氣池,該沼氣池含多個進料口、2個抽液泵和2個沼氣收集管,沼氣池的水壓間口頂高出豬舍地面10 cm,池體中層進料,底層出料,使發酵料液均勻分布于池內。本技術所述的蔬菜種植區4低于地平面1.5 m,與豬舍通過I m寬的土墻分開,中間有通道相連,可種植黃瓜、番茄、辣椒等蔬菜。本技術所述的三循環工作過程如下:(I)種養循環:即豬一沼一菜(糧)循環,就是將豬的排泄物沖入沼氣池發酵,生成沼氣作為綠色能源,沼液噴在菜葉上不僅是有機肥料,還可起到滅蟲的效果,廢渣可用作蔬菜或其它農作物的底肥,蔬菜和糧食又可作為養豬飼料,完成豬一沼一菜(糧)循環。(2)沼液循環:沼氣池中的沼液抽出后,沖洗豬舍,將豬的排泄物再次沖入沼氣池發酵,完成了沼液在沼氣池和豬舍之間的循環。由于沼液溫度比自來水溫度高,沼液沖圈應激小,同時沼液沖圈時將有害菌沖進了沼氣池,豬舍環境基本上都是有益菌,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給生豬飼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3)飼養循環:豬喝沼液一促進消化并排出一進沼氣池一抽出喂豬,完善了在飼養環節的循環。沼液不僅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而且沼液內富含各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生長素和糖類等豬生長所必需的物質,有`利于豬的健康成長。權利要求1.一種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溫室大棚主體、沼氣池和設于大棚內的豬舍與蔬菜種植區,所述的溫室大棚主體主要由弧形棚面和墻體組成,所述的豬舍與蔬菜種植區設于地平面的下方,該豬舍與蔬菜種植區的中部通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控溫三循環生態養豬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溫室大棚主體、沼氣池和設于大棚內的豬舍與蔬菜種植區,所述的溫室大棚主體主要由弧形棚面和墻體組成,所述的豬舍與蔬菜種植區設于地平面的下方,該豬舍與蔬菜種植區的中部通過土墻隔開,所述的沼氣池設在豬舍的下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相柱,姜金慶,毛偉斌,楊家民,馬林風,史立鵬,杜勇杰,王乾,王有發,馬金友,
申請(專利權)人:濮陽市畜牧良種繁育場,河南科技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