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子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上部構件、下部構件,和上部構件與下部構件的連接件;其中所述下部構件包括有手柄套筒和手柄及下鉗口端部,所述手柄套筒置于手柄外部與手柄活連接,所述下鉗口端部為異形與所述手柄連為一體且置于手柄及手柄套筒前端,且所述下鉗口端部的前部設置有與水平面垂直的豎平面有一傾角而排列的棘齒;在所述下鉗口端部后,且所述手柄套筒的前端設有螺紋;所述上部構件為一體結構,分為上鉗口端部和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且所述上鉗口端部垂直于上鉗口端部的把部,所述上鉗口端部內側設置有呈垂直水平面排列的棘齒與下鉗口端部的棘齒相對應,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把部的內側面設置有螺紋與所述手柄套筒上的螺紋嚙合;且所述連接件連接在所述下鉗口端部的后部即所述手柄套筒上的螺紋部,連接上部構件和所述下部構件。(*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扳手,尤其是涉及一種專門在管子上應用的扳手,屬于手動工具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的管子扳手大多是扳手與管子之間為點接觸,同時,又因為目前的管子扳手是通過用手指調節扳手中間的螺母,來調節扳手的鉗口的大小,而手指調節畢竟力量不足,且也不方便,不能完全使得鉗口的大小正好合適,亦由此出現打滑,不好使用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可通過直接手部轉動,而調節鉗口大小,且方便使用的一種管子扳手。本技術的目的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其包括有上部構件、下部構件,和上部構件與下部構件的連接件;其中所述下部構件包括有手柄套筒和手柄及下鉗口端部,所述手柄套筒置于手柄外部與手柄活連接,所述下鉗口端部為異形與所述手柄連為一體且置于手柄及手柄套筒前端,且所述下鉗口端部的前部設置有與水平面垂直的豎平面有一傾角而排列的棘齒;在所述下鉗口端部后,且所述手柄套筒的前端設有螺紋;所述上部構件為一體結構,分為上鉗口端部和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且所述上鉗口端部垂直于上鉗口端部的把部,所述上鉗口端部內側設置有呈垂直水平面排列的棘齒與下鉗口端部的棘齒相對應,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把部的內側面設置有螺紋與所述手柄套筒上的螺紋嚙合;且所述連接件連接在所述下鉗口端部的后部即所述手柄套筒上的螺紋部,連接上部構件和所述下部構件。在所述連接件上端內側、即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上部,置留有一定空間。在所述連接件的下端左側開一個缺口。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手柄的轉動。在所述手柄和所述手柄套筒之間可以采取螺釘連接,或其它連接方式。其是為了防止所述手柄從所述手柄套筒中滑出。在所述連接件左側端頭伸出一檐與所述手柄套筒左側頭端相卡,且所述伸出檐與所述連接件成一整體。其是為了防止連接件從右側滑出。彈性鋼片一端位與所述連接件上部,與之固定連接,所述彈性鋼片的另一端位與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上方。所述下鉗口端部的棘齒與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棘齒對應。所述下鉗口端部左側的制作高度不能影響上部構件的左右滑動及正常工作。本技術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且可通過直接調節手柄套筒,而調節鉗口大小,采用此管子扳手,操作起來更方便、省力,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功效。附圖的圖面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總裝圖。圖2為本技術連接件的正視圖。圖3為圖2的側視圖。圖4為本技術上部構件的正視圖。圖5為圖4的A-A向剖面圖。圖6為圖4的B-B向剖面圖。圖7為本技術手柄套筒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下鉗口端部和手柄連為一體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的C-C向剖視圖。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所示,管子扳手包括有上部構件1、下部構件2,和上部構件與下部構件的連接件3;如圖7、圖8、圖9所示,其中下部構件2包括有手柄套筒4和手柄5及下鉗口端部6,手柄套筒4置于手柄5外部與手柄5活連接,下鉗口端部6為異形與手柄5連為一體且置于手柄5及手柄套筒4前端,且下鉗口端部6的前部設置有與水平面垂直的豎平面有一傾角而排列的棘齒7;在下鉗口端部6后,且手柄套筒4的前端設有螺紋8;如圖4、圖5、圖6所示,上部構件1為一體結構,分為上鉗口端部9和上鉗口端部的把部10,且上鉗口端部9垂直于上鉗口端部的把部10,上鉗口端部內側設置有呈垂直水平面排列的棘齒11與下鉗口端部的棘齒7相對應,上鉗口端部的把部10的內側面設置有螺紋12與手柄套筒4上的螺紋8嚙合;且連接件3連接在下鉗口端部6的后部即手柄套筒4上的螺紋部,連接上部構件1和下部構件2。如圖2、圖3所示,在連接件3上端內、即上鉗口端部的把部10上部,置留有一定空間。在連接件3的下端左側開一個缺口13。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手柄的轉動。在手柄5和手柄套筒4之間可以采取螺釘連接,或其它連接方式。其是為了防止手柄5從手柄套筒4中滑出。在連接件3左側端頭伸出一檐14與手柄套筒4左側頭端相卡,且伸出檐14與連接件3成一整體。其是為了防止連接件從右側滑出。彈性鋼片15一端位與連接件3上部,與之固定連接,彈性鋼片15的另一端位與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上方。其中下鉗口端部6的棘齒7與上鉗口端部9的棘齒11對應。即下鉗口端部6左側的制作高度不能影響上部構件1的左右滑動及正常工作。權利要求1.一種管子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上部構件、下部構件,和上部構件與下部構件的連接件;其中所述下部構件包括有手柄套筒和手柄及下鉗口端部,所述手柄套筒置于手柄外部與手柄活連接,所述下鉗口端部為異形與所述手柄連為一體且置于手柄及手柄套筒前端,且所述下鉗口端部的前部設置有與水平面垂直的豎平面有一傾角而排列的棘齒;在所述下鉗口端部后,且所述手柄套筒的前端設有螺紋;所述上部構件為一體結構,分為上鉗口端部和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且所述上鉗口端部垂直于上鉗口端部的把部,所述上鉗口端部內側設置有呈垂直水平面排列的棘齒與下鉗口端部的棘齒相對應,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把部的內側面設置有螺紋與所述手柄套筒上的螺紋嚙合;且所述連接件連接在所述下鉗口端部的后部即所述手柄套筒上的螺紋部,連接上部構件和所述下部構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子扳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件上端內側、即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上部,置留有一定空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子扳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件的下端左側開一個缺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子扳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和所述手柄套筒之間可以采取螺釘連接,或其它連接方式。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子扳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件左側端頭伸出一檐與所述手柄套筒左側頭端相卡,且所述伸出檐與所述連接件成一整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子扳手,其特征在于,彈性鋼片一端位與所述連接件上部,與之固定連接,所述彈性鋼片的另一端位與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上方。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子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鉗口端部的棘齒與所述上鉗口端部的棘齒對應。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管子扳手。其包括有上部構件、下部構件,和上部構件與下部構件的連接件;其中下部構件包括有手柄套筒和手柄及下鉗口端部,手柄套筒置于手柄外部與手柄活連接,且下鉗口端部的前部設置棘齒;在手柄套筒的前端設有螺紋;上部構件為一體結構,分為上鉗口端部和上鉗口端部的把部,上鉗口端部內側設置有呈垂直水平面排列的棘齒與下鉗口端部的棘齒相對應,上鉗口端部的把部的內側面設置有螺紋與所述手柄套筒上的螺紋嚙合等。優點是結構簡單、且可通過直接調節手柄套筒,而調節鉗口大小,采用此管子扳手,操作起來更方便、省力,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功效。文檔編號B25B13/00GK2574847SQ0228480公開日2003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23日專利技術者邱進軍 申請人:邱進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進軍,
申請(專利權)人:邱進軍,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