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超小型音圈馬達,包括固定設置在透鏡座與底座之間的止付座,該止付座的上端伸入底座內圈,并形成設定值的干涉量,止付座的上端推動透鏡座移動來使其上連接的彈簧變形,干涉量所形成的彈簧變形預壓力與造成音圈馬達起始位置偏離的外力相平衡。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干涉量難以確定的問題,通過設置獨立的止付座,不僅可以精確的確定干涉量,還能增加磁通效率與防止落塵及異物掉落影像感知器上造成影像不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超小型音圈馬達。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應用于照相模塊的音圈馬達(如圖1所示)為防止在拍照時受重力的影響,為了使鏡頭的起始位置穩定不因角度及重力所影響,音圈馬達結構內通常存在單個或復數個彈簧,并且彈簧會與透鏡座連接,為了使音圈馬達不因重力或角度而造成起始位置偏離,音圈馬達在設計上會使透鏡座先產生一位移,進而使彈簧產生變形量,而此彈簧的變形量便形成了現有的預壓力來反抗重力的影響?,F有音圈馬達的工藝是以一射出成型的底座來與透鏡座產生一干涉量,安裝音圈馬達時,此干涉量會使底座將透鏡座推動到消除此干涉量而造成彈簧變形以產生預壓力。圖2為現有音圈馬達的分體結構,由于透鏡座與底座均為射出成型的零件,往往在射出時都會因未射出成型與模具條件的組合公差導致需修改射出模具以改變干涉量,但由于射出模具的微調十分困難,尤其當預壓量太多時,模具甚至會無法變更而必須重新制作,所花費的時間與費用將使設計案失敗機率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進過改進、設置有止付座的音圈馬達,其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底座安裝時干涉量誤差較大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一種超小型音圈馬達,包括固定設置在透鏡座與底座之間的止付座,該止付座的上端伸入底座內圈,并形成設定值的干涉量,止付座的上端推動透鏡座移動來使其上連接的彈簧變形,干涉量所形成的彈簧變形預壓力與造成音圈馬達起始位置偏離的外力相平衡。進一步,所述音圈馬達包括上蓋、上彈簧、外蓋、磁鐵、線圈、所述透鏡座、下彈簧、所述底座和所述止付座,所述透鏡座被上彈簧、下彈簧夾持,線圈固定在所述透鏡座上。進一步,所述止付座為金屬材料制成。進一步,所述止付座為導磁性材料制成。進一步,所述止付座為金屬沖壓制品。進一步,所述止付座的下端設置有密封蓋,該密封蓋沿其周向向外延伸有邊緣,或者在所述密封蓋的側邊向外設置有L型支腿,所述邊緣和L型支腿為所述止付座在光軸方向移動的限位結構。進一步,所述邊緣、L型支腿與所述底座的下端之間通過密封膠整體粘合。進一步,所述密封膠整體密封所述邊緣、L型支腿與所述底座的下端,以形成防塵防潮密封結構。進一步,所述邊緣的外輪廓為圓形、正六邊形或正方形。進一步,通過所述音圈馬達的測試系統回饋調整啟動電流的大小,來設定所述止付座在光軸方向的所述干涉量。本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干涉量難以確定的問題,通過設置獨立的止付座,不僅可以精確的確定干涉量,還能增加磁通效率與防止落塵及異物掉落影像感知器上造成影像不良。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應用于照相模塊的音圈馬達; 圖2為現有音圈馬達的分體結構 圖3為本專利技術音圈馬達結構示意 圖4為本專利技術音圈馬達的分體結構示意 圖5為圖3中A部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考附圖,對本發 明進行更全面的說明,附圖中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專利技術可以體現為多種不同形式,并不應理解為局限于這里敘述的示例性實施例。而是,提供這些實施例,從而使本專利技術全面和完整,并將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完全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為了易于說明,在這里可以使用諸如“上”、“下” “左” “右”等空間相對術語,用于說明圖中示出的一個元件或特征相對于另一個元件或特征的關系。應該理解的是,除了圖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間術語意在于包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圖中的裝置被倒置,被敘述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將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兩者。裝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這里所用的空間相對說明可相應地解釋。如圖3至圖5所示,本專利技術一種超小型音圈馬達,包括上蓋1、上彈簧2、外蓋3、磁鐵4、線圈5、所述透鏡座6、下彈簧7、底座8和止付座9,透鏡座6被上彈簧2、下彈簧7夾持,線圈5固定在透鏡座6上,止付座9固定設置在透鏡座6與底座8之間,止付座9的上端伸入底座8內圈,并形成設定值的干涉量,止付座9的上端推動透鏡座移動來使其上連接的彈簧變形,干涉量所形成的彈簧變形預壓力與造成音圈馬達起始位置偏離的外力相平衡。4片片狀的磁鐵4設置在矩形的外蓋3內,組成永磁單元;透鏡座6被分體式上彈簧2、下彈簧7上下夾持安裝在外蓋3內;線圈5由熱固成型高溫自粘銅導線繞制,套裝固定在透鏡座6上。其機械位置位于由磁鐵4和外蓋3外壁所構成的外側間隙內。這樣就形成了從磁鐵4的N極開始,經過外蓋3外壁、底壁、內壁,穿過線圈5,最后返回磁鐵4的S極的一條閉合磁路,這也是本專利技術涉及的超小型化音圈電機需要的有效磁回路。向線圈5通電時,永磁單元向線圈5及其連帶的透鏡座6施加與上彈簧2、下彈簧7向透鏡座6相反的磁場力,在永磁單兀7的磁場力作用下,線圈5帶動透鏡座6移動。通過調節線圈5中電流的強弱變化,從而實現透鏡座6前后移動位移量的精確控制;通過借助磁場作用力和上彈簧2、下彈簧7的機械回復力而使透鏡座6回復到初始位置。上彈簧2、下彈簧7都是由特別開發的一種銅、鎳、錫合金材料制成的,該材料的硬度、彈性、加工工藝性、抗疲勞性、導電性、易上錫性等比較普通材料有非常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上彈簧2、下彈簧7具有同心結構的內外環緣,環緣靠凹凸卡位與透鏡座6實現徑向定位。當由于透鏡座6前后移動而帶動上彈簧2、下彈簧7的內環緣位移達到極限位置后,由上彈簧2、下彈簧7回復合力將透鏡座6拉回初試位置,因此具備良好的軸向耐沖擊性。上彈簧2采用整片式設計,只承擔軸向機械回復力和徑向對中保證的功能,但不用其承擔電流引導功能,故不需要特別從透鏡座6中穿孔引出導線與其焊接。外蓋3采用鐵磁性材料(例如不銹鐵)制成。而磁鐵4由稀土強性永磁材料制成。磁鐵4的磁力線方向為徑向,通過提聞磁鐵材料等級,提聞磁力強度,補償由于體積減小而產生的磁力削弱問題。透鏡座6由電氣絕緣材料(例如合成樹脂等)制成,透鏡座6為簡單的配有內螺紋的圓筒。透鏡座6后端特別設計有凸臺,起到下彈簧7的安裝定位功能。上蓋I和底座8由電氣絕緣材料(例如合成樹脂等)制成,特別指出本專利技術提供了簡單的凹凸位置卡合,配以膠結固定,分別分布在四個角連接處(可參看圖5中12)。摒棄傳統的倒扣設計可以充分節省出徑向及軸向空間??梢匀菁{透鏡座6、固定永磁場單元、上彈簧2、下彈簧7,并將它們緊密卡合在一起。即方便了批量生產的快速對位操作,也使整個裝置的結構更得緊密、更牢靠。止付座9為金屬沖壓制品,可通過調整模具的沖壓量或切斷位置,達到快速調整預壓量的優點。止付座9為金屬材料制成,進一步,止付座9可采用導磁性材料制成,導磁性材料可以增加磁通效率,并且防止磁通干擾音圈馬達下方的電子組件。 止付座9的下端設置有密封蓋10,密封蓋10沿其周向向外延伸有邊緣11,或者在密封蓋10的側邊向外設置有L型支腿(圖中未示),邊緣11和L型支腿為止付座9在光軸方向移動的限位結構。邊緣11、L型支腿與底座8的下端之間通過密封膠12整體粘合,密封膠12整體密封邊緣11、L型支腿與底座8的下端,以形成防塵防潮密封結構,該防塵防潮密封結構可有效防止透鏡座6運動時,止付座9外側的粉塵及異物進入音圈馬達內,掉落到影像感知器上,而影響成像。邊緣11的外輪廓可設置為圓形、正六邊形、正方形等形狀。本專利技術中,可在組裝止付座9時,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小型音圈馬達,其特征在于,該音圈馬達包括固定設置在透鏡座與底座之間的止付座,該止付座的上端伸入底座內圈,并形成設定值的干涉量,止付座的上端推動透鏡座移動來使其上連接的彈簧變形,干涉量所形成的彈簧變形預壓力與造成音圈馬達起始位置偏離的外力相平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超小型音圈馬達,其特征在于,該音圈馬達包括固定設置在透鏡座與底座之間的止付座,該止付座的上端伸入底座內圈,并形成設定值的干涉量,止付座的上端推動透鏡座移動來使其上連接的彈簧變形,干涉量所形成的彈簧變形預壓力與造成音圈馬達起始位置偏離的外力相平衡。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馬達包括上蓋、上彈簧、外蓋、磁鐵、線圈、所述透鏡座、下彈簧、所述底座和所述止付座,所述透鏡座被上彈簧、下彈簧夾持,線圈固定在所述透鏡座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付座為金屬材料制成。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付座為導磁性材料制成。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付座為金屬沖壓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柏芝,
申請(專利權)人:宜興市貴鑫磁電高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