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燃氣灶安全防護方法,其特征在于:當燃氣灶點火后,電磁閥打開,所述紅外感應模塊實時探測范圍內的人體光譜,發送信號給計時模塊,計時模塊開始計時;紅外感應模塊再一次探測范圍內的人體光譜,發送信號給計時模塊。所述計時模塊判斷兩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或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超過預設值1,發送信號給主控模塊,警示燈開始閃爍、報警器響起;判斷與前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超過預設值2,主控模塊發送信號給電磁閥,電磁閥閉合,燃氣管道關閉,自動熄火。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燃氣灶,特別是一種。
技術介紹
燃氣灶可以說跟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燒水做飯,都離不開燃氣灶。在歷史上,最早研制燃氣灶的是法國人菲利普 魯本,他在1799年9月21日獲得了用煤氣照明和取暖兩用裝置的專利權。第二年,魯本在巴黎的一家飯店里,自己花錢裝置這種設備。由于當時魯本研制的燃氣灶會發出難聞的臭味,所以在開始的時候并不受人歡迎,沒能得到推廣。盡管如此,他仍以極大的熱情繼續研究和改進這種裝置。1804年,在拿破侖舉行加冕禮的那天,魯本在巴黎的一條街上被人殺害,燃氣灶的研制工作中斷了。而世界上第一個供廚房用炒菜的燃氣灶具是由英國北安普敦瓦斯公司的副經理詹姆斯.夏夫在1826年專利技術的。最早購買燃氣灶的是法國利明頓的巴士旅店。1834年,巴士旅店用燃氣灶給100人做晚飯,不但飯菜味道可口,而且沒有一點煤氣的臭味,是十分理想的爐灶。1836年夏天,在英國北安普敦開辦了一家35名工人的工廠,專門生產燃氣灶。1852年,像現在使用的將煤氣燃燒裝置與爐臺合二為一的爐具開始出售。1915年,開始出現有恒溫器控制的燃氣灶。1855年,德國化學家本生專利技術了被稱為“本生燈”的氣體燃燒裝置,這是一種裝氧氣與可燃性氣體混合燃燒而產生高溫的裝置。在“本生燈”出現之后不到一年,英國的霍丁頓.安東.史密斯公司專利技術了世界上第一具用氣體燃料的家用取暖裝置。后來,燃氣灶的逐漸普及及煤氣的源源供應,便形成了今天的燃氣灶?,F階段,我國最主流的燃氣灶是明火式燃氣灶,又叫大氣式灶。隨著技術革新和市場競爭的影響,大氣式灶又推出了直火、旋火等概念;從爐頭結構上講,又有同心爐頭、薩巴夫爐頭等概念。灶具競爭的主流是火力大小、節能與否。但燃氣灶是安全指標要求極其嚴格的特殊商品,國家對燃氣灶生產有嚴格的規定。按照《家用燃氣灶具》國家標準的規定,嵌入式燃氣灶必須安裝熄火保護裝置。當爐火被外溢的液體澆滅或者被風吹滅時,燃氣灶必須能在60秒之內自動切斷燃氣。在目前市場上正規廠家的產品基本上都按以上的國家標準進行生產,也即正規的合格的燃氣灶都帶有熄火保護裝置,當當爐火被外溢的液體澆滅或者被風吹滅時,燃氣灶都能在最短時間內自動切斷燃氣,以防止燃氣泄漏,給人身帶來安全威脅。但在很多情況下,比如在家庭做菜尤其是做湯類時,很多用戶喜歡小火來煲;或者使用普通水壺燒水時,一般不會長時間守在燃氣灶旁,這種無人照看的情況下,如果用戶由于其他事情而忘記廚房燃氣灶還在用火,則極有可能會釀成大禍,給用戶的人身及住房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需要有一種方法,或燃氣灶上安裝一種裝置,針對現有燃氣灶缺少上述使用狀況下的安全措施的不足現狀進行改進或革新, 這種裝置應帶有某種感應系統,可以感應燃氣灶是否處于長時間無人照看還在工作的狀態,如果是的話,則在超過一定的時間后,發出聲光報警提醒用戶照看;超過一定時間無人照看且報警也無人響應時,則能自動切斷燃氣供應,自動熄火,以保護用戶的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包括:紅外感應模塊及計時模塊;通常還包括有:電源模塊、主控模塊、旋塞閥、電磁閥、報警器及警示燈等。所述,實施步驟如下:所述紅外感應模塊用于探測范圍內的人體光譜,發送信號給所述計時模塊;所述紅外感應模塊至少包括一只或一只以上的紅外線感應器。所述計時模塊至少包括一組或一組以上的時鐘芯片;所述計時模塊響應于所述紅外感應模塊傳送的信號、計時及計算相鄰兩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超過預設值I;或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是否超過預設值I;所述主控模塊與所述紅外感應模塊及所述計時模塊電性連接,用于接收并響應所述計時模塊發送的信號,所述主控模塊還用于控制電磁閥、報警器及警示燈的開關;響應于所述紅外感應模塊發送的信號,所述計時模塊在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是超過預設值I的情況下,發送信號給所述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控制警示燈開始閃爍、報警器聲音響起;所述計時模塊在相鄰兩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超過預設值2的情況下,發送信號給所述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控制電磁閥閉合,燃氣管道關閉,自動熄火。 所述電源模塊可以使用交流電源、也可以使用直流電源。所述紅外感應模塊計時模塊、主控模塊、電磁閥、報警器及警示燈等統一由電源模塊進行供電。所述主控模塊帶有手動操作功能,可以讓使用者手動終止報警。所述計時模塊在相鄰兩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超過預設值2的情況下,發送信號所述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控制報警器聲音停止、警示燈繼續閃爍。以上所述的一種方法,或燃氣灶上安裝所述裝置,所述的裝置帶有紅外感應系統,可以感應燃氣灶是否處于長時間無人照看還在工作的狀態,如果是的話,則在超過一定的時間后,發出聲光報警提醒用戶照看;超過一定時間無人照看且報警也無人響應時,則能自動切斷燃氣供應,自動熄火,以保護用戶的安全。所述的方法或所述裝置填補了目前的市場空白,針對現有燃氣灶缺少上述使用狀況下的安全措施,提供了更具安全性的燃氣灶解決方案,具有極大的市場推廣價值。附圖說明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專利技術列舉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以及其附加的實施例,應當給合附圖參考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圖1示出了根據某些實施例的流程圖1。圖2示出了根據某些實施例的流程圖2。圖3示出了根據某些實施例的燃氣灶安全防護裝置組成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表達的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本專利技術還可以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因此并不局限于在此說明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下面就結合附圖對具體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圖1示出了根據某些實施例的流程圖1。以某一較佳實施例具體說明,如圖所示,所述步驟如下:燃氣灶在使用者旋動旋塞閥301進行點火操作101下,如102步驟,所述燃氣灶的安全防護電路準備預接通,也即安全防護電路的總開關被打開。步驟103,所述安全防護電路上的電磁閥303打開,見步驟104及105,響應于所述電磁閥303的打開,所述紅外感應模塊305與所述計時模塊306同時通電,安全防護電路接通,開始工作。所述紅外感應模塊305用于探測范圍內的人體光譜,發送信號給所述計時模塊306;所述紅外感應模塊 305至少包括一只或一只以上的紅外線感應器。所述計時模塊306至少包括一組或一組以上的時鐘芯片;所述計時模塊306響應于所述紅外感應模塊305傳送的信號、并進行計時及計算判斷相鄰兩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是否超過預設值。所述計時模塊306的計時預設值至少具有預設值I與預設值2,且預設值2大于預設值I。所述計時模塊306根據相鄰兩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與預設值I或預設值2的比較結果傳遞不同的信號給予主控模塊304。請看步驟106,所述紅外感應模塊305通電后,S卩開始實時探測范圍內的人體光譜,如步驟107,將探測的信號經轉換后發送給所述計時模塊306。如步驟108,所述計時模塊306接收到第一次所述紅外感應模塊305發送的信號,所述計時模塊306計時開始。步驟109,所述紅外感應模塊305再一次探測范圍內的人體光譜,下面請參閱圖2,圖2續前頁的圖1,圖2示出了根據某些實施例的流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燃氣灶安全防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感應模塊實時探測范圍內的人體光譜,探測到后,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給所述計時模塊;所述計時模塊響應于所述紅外感應模塊傳送的信號、開始計時并計算、判斷相鄰兩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是否超過預設值1;或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是否超過預設值1;響應于所述紅外感應模塊發送的信號,所述計時模塊判斷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是否超過預設值1,若是,發送信號給所述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用于控制電磁閥、報警器及警示燈的開關,所述主控模塊控制警示燈開始閃爍、報警器聲音響起;若使用者未響應,所述計時模塊判斷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是否超過預設值2,若是,發送信號給所述主控模塊,所述主控模塊控制電磁閥閉合,燃氣管道關閉,自動熄火。
【技術特征摘要】
1.本發明提供一種燃氣灶安全防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紅外感應模塊實時探測范圍內的人體光譜,探測到后,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給所述計時模塊; 所述計時模塊響應于所述紅外感應模塊傳送的信號、開始計時并計算、判斷相鄰兩次探測信號的時間間隔是否超過預設值I; 或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是否超過預設值I ; 響應于所述紅外感應模塊發送的信號,所述計時模塊判斷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是否超過預設值I,若是, 發送信號給所述主控模塊, 所述主控模塊用于控制電磁閥、報警器及警示燈的開關, 所述主控模塊控制警示燈開始閃爍、報警器聲音響起; 若使用者未響應, 所述計時模塊判斷距離上一次探測信號的時間是否超過預設值2,若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支如亮,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富泰科電腦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