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PE防雪網,它包括防雪網片(1)、立柱(2)和壓板(3),立柱(2)垂直固定在立柱基礎(4)上,壓板(3)由螺釘(7)固定在立柱(2)上,防雪網片(1)固定在壓板(3)與立柱(2)之間,立柱(2)設置有緊線器(6),錨繩(5)依次交錯穿過防雪網片(1)的網孔,錨繩(5)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緊線器(6)上。其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澆灌立柱基礎和地錨基礎;S2、固定立柱和地錨;S3、安裝側拉錨繩;S4、安裝緊線器;S5、連接錨繩;S6、安裝防雪網片,調整系統;S7、涂保護漆。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耐紫外線、抗老化,相對于一代產品低溫抗裂性能顯著提高、力學性能穩定、安裝便捷,使用壽命更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防雪網,特別是PE防雪網及其安裝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不斷發展,受到風吹雪雪害的地區越來越多,據統計,我國有風吹雪雪害的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55.2%,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以及西南等地區,風吹雪雪害的表現形式主要是降低能見度和造成公路面積雪,是一種典型的公路自然災害,這給公路養護部門和交通管理部門帶來巨大的工作量,而且仍然無法圓滿解決風吹雪雪害的問題,每年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仍達上億元。傳統地,采用的預防風吹雪雪害的主要措施是圬工砌體工程構造物和植物防護林帶,圬工砌體工程構造物外觀單調、生硬,而且投入大,不符合經濟適用、環保和諧以及生態友好的公路建設理念,而植物防護林帶雖然能起到預防風吹雪雪害的作用,但是其見效緩慢、受季節影響明顯,而且維護成本較高。交通運輸部啟動專項研究,主要是針對公路風吹雪雪害防治技術,對國內風吹雪雪害區域的多條不同等級的公路進行全面調查,研究范圍東至黑龍江省,西至新疆,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工獲取典型雪害研究樣本數據9萬余組,風洞模擬實驗數據70萬余組,最終對防雪墻、防雪網欄、導風板等防治設施提出了相應的設置原則。這些研究成果都為公路風吹雪雪害防治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耐紫外線、抗老化、低溫抗裂性能顯著提高、力學性能穩定、安裝便捷且使用壽命更長的PE防雪網及其安裝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PE防雪網,它包括防雪網片、立柱、壓板、立柱基礎、錨繩和緊線器,立柱垂直固定在立柱基礎上,相鄰兩根立柱之間設置有防雪網片,壓板由螺釘固定在立柱上,防雪網片固定在壓板與立柱之間,立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緊線器,錨繩依次交錯穿過防雪網片的網孔,錨繩的兩端固定在緊線器上。所述的防雪網片的一側還設置有地錨基礎,地錨固定在地錨基礎上,地錨與立柱的頂部之間固定有側拉錨線。 所述的立柱基礎和地錨基礎均為混凝土基礎。所述的錨繩和側拉錨線均為直徑為3mm鍍鋅裹塑鋼繩。PE防雪網的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澆灌立柱基礎和地錨基礎:挖立柱基礎坑,其規格為0.35mX0.35mX0.45m 0.45mX0.45mX0.55m,在立柱基礎坑的一側挖地錨基礎坑,其規格為0.25mX0.25mX0.45m 0.35mX0.35mX0.55m,分別在立柱基礎坑和地錨基礎坑內澆灌混凝土,得到長方體的立柱基礎和地錨基礎; 52、固定立柱和地錨:將立柱垂直固定在立柱基礎上,使立柱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將地錨固定在地錨基礎上;53、安裝側拉錨線:將地錨與立柱的頂部通過側拉錨線拉緊連接; 54、、安裝緊線器:在立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安裝緊線器,上部的緊線器離立柱頂端的距離為0.1m 0.2m,下部的緊線器離上部的緊線器的距離為0.9m 1.0m ; S5連接錨繩:將錨繩的端部依次交錯穿過防雪網片的網孔,錨繩的兩端固定在緊線器上,收緊緊線器,使錨繩受力均衡,確保防雪網片平整; 56、安裝防雪網片:將防雪網片依次固定在立柱的迎風面上,防雪網片由壓板壓在立柱上,壓板用多顆螺釘固定在立柱上,用扎絲或扎帶間隔0.5m與兩道支撐繩固定在一起; 57、涂保護漆:將立柱、緊線器和地錨的表面涂上與防雪網片顏色一致的保護漆。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PE防雪網采用價格低廉、取材方便的聚乙烯(PE)作為基料,采用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和抗氧劑等對PE進行改性制備而成,通過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院、國家輕工業塑料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進行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簡支梁缺口沖擊強度、邵氏硬度及一 45°C低溫脆性試驗等項目的檢測,檢測結果表明:經1500h紫外光老化和熱氧老化的樣品,拉伸強度保留率為90%,沖擊強度保留率為88%,表現出優良的力學性能、耐紫外線和抗老化性能,相對于一代產品低溫抗裂性能顯著提高;在安裝時,只需要簡單的常用工具,安裝方便簡單使用壽命更長。附圖說明圖1為防雪網的安裝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1的左視 圖中:1-防雪網片,2-立柱,3-壓板,4-立柱基礎,5-錨繩,6-緊線器,7-螺釘,8-側拉錨線,9-地錨,10-地錨基礎。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圖1和圖2所示,PE防雪網,它包括防雪網片1、立柱2、壓板3、立柱基礎4、錨繩5和緊線器6,立柱2垂直固定在立柱基礎4上,相鄰兩根立柱2之間設置有防雪網片1,壓板3由螺釘7固定在立柱2上,防雪網片I固定在壓板3與立柱2之間,立柱2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緊線器6,錨繩5依次交錯穿過防雪網片I的網孔,錨繩5的兩端固定在緊線器6上。防雪網片I的一側還設置有地錨基礎10,地錨9固定在地錨基礎10上,地錨9與立柱2的頂部之間固定有側拉錨線8。 立柱基礎4和地錨基礎10均為混凝土基礎。錨繩5和側拉錨線8均為直徑為3mm鍍鋅裹塑鋼繩。PE防雪網的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澆灌立柱基礎4和地錨基礎10:挖立柱基礎坑,其規格為0.35mX0.35mX0.45m 0.45mX0.45mX0.55m,在立柱基礎坑的一側挖地錨基礎坑,其規格為0.25mX0.25mX 0.45m 0.35mX0.35mX0.55m,分別在立柱基礎坑和地錨基礎坑內澆灌混凝土,得到長方體的立柱基礎4和地錨基礎10 ;52、固定立柱2和地錨9:將立柱2垂直固定在立柱基礎4上,使立柱2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將地錨9固定在地錨基礎10上; 53、安裝側拉錨線8:將地錨9與立柱2的頂部通過側拉錨線8拉緊連接; 54、安裝緊線器6:在立柱2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安裝緊線器6,上部的緊線器6離立柱2頂端的距離為0.1m 0.2m,下部的緊線器6離上部的緊線器6的距離為0.9m 1.0m ; 55、連接錨繩5:將錨繩5的端部依次交錯穿過防雪網片I的網孔,錨繩5的兩端固定在緊線器6上,收緊緊線器6,使錨繩5受力均衡,確保防雪網片I平整; 56、安裝防雪網片1:將防雪網片I依次固定在立柱2的迎風面上,防雪網片I由壓板3壓在立柱2上,壓板3用多顆螺釘7固定在立柱2上,用扎絲或扎帶間隔0.5m與兩道支撐繩固定在一起; 57、涂保護漆:將立柱2、緊線器6和地錨9的表面涂上與防雪網片I顏色一致的保護漆。權利要求1.PE防雪網,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防雪網片(I)、立柱(2)、壓板(3)、立柱基礎(4)、錨繩(5)和緊線器(6),立柱(2)垂直固定在立柱基礎(4)上,相鄰兩根立柱(2)之間設置有防雪網片(1),壓板(3)由螺釘(7)固定在立柱(2)上,防雪網片(I)固定在壓板(3)與立柱(2)之間,立柱(2)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緊線器(6),錨繩(5)依次交錯穿過防雪網片Cl)的網孔,錨繩(5)的兩端固定在緊線器(6)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E防雪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雪網片(I)的一側還設置有地錨基礎(10 ),地錨(9 )固定在地錨基礎(10 )上,地錨(9 )與立柱(2 )的頂部之間固定有側拉錨線(8)。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PE防雪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基礎(4)和地錨基礎(10)均為混凝土基礎。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PE防雪網,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PE防雪網,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防雪網片(1)、立柱(2)、壓板(3)、立柱基礎(4)、錨繩(5)和緊線器(6),立柱(2)垂直固定在立柱基礎(4)上,相鄰兩根立柱(2)之間設置有防雪網片(1),壓板(3)由螺釘(7)固定在立柱(2)上,防雪網片(1)固定在壓板(3)與立柱(2)之間,立柱(2)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緊線器(6),錨繩(5)依次交錯穿過防雪網片(1)的網孔,錨繩(5)的兩端固定在緊線器(6)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十慶,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博華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